考古专家在考古时,为何害怕看到鸡蛋?
我要新鲜事2023-04-15 21:36:550阅
古墓考古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盗墓则是众所周知的违法行为。无论是考古还是盗墓,人们似乎天生就有着独特的兴趣,这也是盗墓题材的影视剧以及小说备受推崇的原因。在影视剧故事中,盗墓贼被传得神乎其神,但在现实生活中,古墓考古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中一个风险因素就是鸡蛋。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鸡蛋再普通不过了,几乎随处可见。在古代,一般只有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吃得起鸡蛋,因此,一旦在古墓中发现鸡蛋,墓主人必然是大户人家出身。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因此越是富贵之人,陪葬品就会越是珍重。墓主人能携带鸡蛋陪葬,想必其中的文物必不可少,因此看到鸡蛋就意味着将会有重大发现。然而,在考古中,古墓中的任何物品都是国宝中的国宝,难保不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物件,让我们了解到历史的真相。

鸡蛋是一种不能长久存放的食材,一般时间久了它就会变质,更别说在古墓中,天知道已经放了多久。曾经有一队考古专家,在一座古墓中看到一大堆鸡蛋,有人好奇心使然碰了一下,结果所有鸡蛋立刻破碎,那种气味简直令人无法忍受,不利于考古专家后续探索。此外,连同鸡蛋损毁的诸多文物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据悉,我国最早发现陪葬鸡蛋的是一座距今足足有2800多年的西周古墓,当时用来盛装鸡蛋的器皿是著名的“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当时专家们不小心摸了鸡蛋一下,结果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考古中,古墓中的任何物品都是国宝中的国宝,难保不会因为某些不起眼的物件,让我们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因此,考古专家在考古中,一向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考古时间可以延长,也不能过于心急,否则文物损坏,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文化将是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于未来的古墓考古,考古专家们需要更加谨慎和小心,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研究的准确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窃蛋龙:与鸟类最像的恐龙(长1.8米/被误会偷蛋)
窃蛋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小型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大多达到了1.8-2.5米,外形非常酷似鸟类,嘴巴是类似鹦鹉的鸟喙状,并且头顶带有突起的冠饰,并且大部分都长有羽毛,第一批窃蛋龙化石是在蒙古国的德加多克塔发现的。窃蛋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52:200001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58:520000夏代至宝:与天同在,二里头时期铜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9:35:350000古代中国男孩女孩春天最热衷一项活动,现代人也喜欢
古代女性的春天活动本文作者倪方六现代的女性节日“三八节”,选在春天真是太恰当——春天确实是属于女人的。我上周我的《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上,专门谈了古代中国的女性节日,其中提到了三月上巳节。(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个节日是古代惟一惟一一个可以称“三八节”、与现代女性节日同名的节日。上巳日不是在阴历三月三吗?这得从上巳日说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1:110000苏区时期领导干部如何过“紧日子”
在茨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卧室右间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餐室,朱德、陈毅有时也在这里用餐。当年,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经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缺少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正是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