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许宏携“最美的书”做客海汇港尚书房,讲讲考古那些人和事儿
2022年度“最美的书”美在哪儿?二里头“最早的中国”藏着什么秘密?4月22日下午3点,著名考古学者、“最早的中国”发现者许宏将携新作《许宏的考古“方”》做客海汇港尚书房,与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一起,分享自己从“田野考古”到“沙发考古”的心路历程,共同探一“方”究竟,聊聊考古那些人和事儿。

除“最早的中国”发现者外,许宏还有很多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等。入行40余年,他当了20年考古队长,亲手发掘出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和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主编过天书般的考古报告,出版了砖头厚的学术专著。

曾主持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20年的许宏,对河南考古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亲切地将河南比作“第二故乡”。近些年,许宏逐步从“田野”走向“沙发”,积极投身公众考古普及,他是B站的UP主,微博拥有111万粉丝,他在喜马拉雅上侃“宏观考古”,为年轻人科普考古知识。

面对当下考古热,许宏穿梭于古代与现代、田野与城市之间,在读书、思考、写作的路上乐此不疲。《许宏的考古“方”》是他跨界的最新成果。

考古学具有本源性学科特色,但因其专业性和神秘性,令圈外人难以走近。许宏的随笔,走出了学术象牙塔,将圈内的学术成果,以散文化的形式,回馈于社会公众。《许宏的考古“方”》分为《装作有闲》《透物见人》两册。书名里的“方”,既包含田野考古里的探方,也囊括了考古人从方法、方略上的思考。
相较他以往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学术著作,这些随笔更贴近大众读者,既有作者对考古命题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也有短评微论的真知灼见;既有蓦然回首青春的感慨,也有生活中的风雅诗兴,普通人的烦恼和小确幸;既有对恩师的深情缅怀,也有对师友的难以忘怀;既有严谨不失灵动的自序、他序及后记,也有写书的心迹留痕,读书的所悟所得……

《许宏的考古“方”》是许宏的首部散文随笔作品,是2022年度河南出版的唯一一本荣获2022年度“最美的书”的书籍。除了内容深入浅出丰富有趣外,这本“最美的书”装帧设计独特。著名书籍设计师刘运来、徐胜男以考古中的“探方”为灵感,在内文版式局部采用镂空模切工艺,似在文字间打下一个个“探方”,层层透叠,如同考古发掘中不同级的地层。而护封上不起眼的字母与数字,则是记录器物出土时的信息代码与编号,仿佛带领读者重回考古第一现场。
4月22日下午3点,来海汇港尚书房,跟随许宏,打破考古工作枯燥繁琐的表面,探寻别样的考古世界。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新发现 | 西藏当雄发现吐蕃时期大型封土墓 出土遗物见证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32:270001启功先生二三事(四)
不管是谁所拟,只要成为“一校之训”,它就成为一校之品牌和标志。自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成为北师大校训之后,它就成为北师大的学校行为和办学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校训经谁所拟,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校训水平的高低和警策的水准。北师大的校训之所以能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教育界的普遍好评,启功先生所拟之功不可没焉。0000二里头绿松石龙的源流——兼论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石护墙的年代
#一国一品#2002年发掘出土、2004年清理揭示的二里头文化二期的绿松石龙,清晰地展示了夏文化“龙”文化遗存的崭新风貌。2018年以来在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发现的石雕龙,则表现出与二里头绿松石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9:15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城固铜器群
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器遗存。出土于陕西省城固县湑水河两岸。1955~1976年先后发现12起,共400多件。其年代大约相当于武丁前后。铜器大都出自窖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1976年发现的苏村铜器窖藏,在一个直径约1.3米的坑内发现两件方罍,器内及周围有铜戈、人面具、兽面具和各式铜泡400余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9:140000沉没海底800年的沉船,发现价值千亿的18万件文物,打捞费仅花3亿
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7:48: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