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物解读|它盉 它盘
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3:52:480阅
它盘与它盉是两件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西周窖藏的西周晚期青铜器,是一组配套使用的盥洗器。


它盘通耳高16.6厘米,口径40.6厘米,腹深5.7厘米,重8.24千克。它盉通高37.5厘米,通长40.2厘米,重4.555千克。它盘平沿,高附耳,腹部及耳面饰重环纹,圈足施以斜角夔(kuí)纹。圈足下的四足,为受过刖刑的裸体男子形象。男子跪坐式,腿屈于臀下,双手扶膝,肩负重盘。器内底铸一“它”字,为作器者的名字。这种以四个受过刖刑裸体男子作为器足的器物,在西周晚期的铜器中时有所见。如扶风庄白西周窖藏出土的刖人守门鬲,山西闻喜出土的刖人守囿挽车等。

刖刑是古代五刑(墨、劓、刖、宫、大辟)之一,即用锯割断人的一条小腿。夏代称“膑”,商代称“非”,周代称“刖”,施刑之后的“刖者”多被用于守门或看守园囿,也有用于挽车,或如它盘的刖人背负重物。它盘制作精良,刖刑男子形象生动,是西周晚期青铜盘中的精品。

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说文·皿部》:“盉,调味也。”王国维《说盉》云:“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而和之而注之于爵。”盉本身就是盛玄酒以调和酒味浓淡的。也有铭文以盘盉并称,说明盉是经常与盘组合使用的,此时盉又担任了匜的角色,成为一种水器。盉与酒器组合,用水以调和酒;与盘组合,起盥沐作用。(记者 郭青 张琪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沉没海底800年的沉船,发现价值千亿的18万件文物,打捞费仅花3亿
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7:48:200000考古的温度:喧嚣与寂静——磁窑沟考古随笔
在吕梁大山深处古瓷窑址发掘的日子里,有好几次我都顺着陡峭的山坡爬到了窑址对面的山顶上,向下凝视这通向外界曲曲弯弯的山沟沟和山沟里那仅存的小得可怜的窑址发掘区,脑海里遥想当年磁窑沟里的繁忙景象。初来调查时是早春,天气还如冬天般地冷峭,在灰黄萧瑟的山沟里,四处找寻着古代窑址的蛛丝马迹。正式的考古工作跨越了夏、秋、冬三个季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也终有些收获。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03:480000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 | 交流发言·新时代考古成就
2022年8月24日至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南沙区人民政府支持的“新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广州召开。0000汤达鸠龙:非洲巨型食草恐龙(长20米/距今1.5亿年前)
恐龙灭绝至今已有几千万年,现在提起它们,大家都会想到霸王龙、翼龙等,更多的恐龙是不被人知晓的。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恐龙,它叫汤达鸠龙,来自非洲,是一种长达20米的巨型恐龙。汤达鸠龙基本资料体型:汤达鸠龙是一种非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20米,与东北巨龙、秦岭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1位,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39: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