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的盗墓贼 在古墓上建房子 花费20年时间成功搬空范增墓
中国的丧葬文化源远流长,对于陪葬品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在古代,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异,身份地位显赫的人们会在自己的墓中陪葬大量的珍贵物品,以期待来生的荣华富贵。然而,盗墓贼也借此机会抢夺这些宝贵的陪葬品,成为发家致富的途径。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盗墓贼贾胡的故事尤其引人注目。贾胡是元朝时期的普通百姓,生活贫困,为了发家致富,他开始学习盗墓。在得知古代达官贵族范增的墓地在自己附近的情况下,他花费二十年的时间,用铁锹一点一点地挖开了范增的墓地,最终得到了丰厚的财富。
这个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盗墓贼的毅力和决心。贾胡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不仅是为了金钱,更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样的毅力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盗墓行为本身是非法和不道德的,也会对文物保护造成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盗墓行为已经受到了严厉打击。我们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和教育引导,让人们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也应该关注那些为了文物保护而默默奉献的人们。在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有许多从业者不仅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守护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着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借鉴盗墓贼贾胡的毅力和决心,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同时也要积极地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不要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财富。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历史和文化遗产,不能因为个人私利而破坏和损害历史文物的完整性和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不公不义而忽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编后记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获得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编后记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张忠培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54:20000176年陕西发现186人陪葬古墓,十年挖掘发现其棺椁级别至今罕见!
殉葬制度,是奴隶社会的残忍遗留,在我国历史上多次废而复起,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废止之后才算宣告终结。到今天的新中国,我们已经把这一惨无人道的丧葬制度彻底在了历史长河中。在今天,不关注历史的人或许都不会知道这样残忍的过去。但是对于历史爱好者们来说,每每发现殉葬墓的时候,时不时会被这种残忍的行为刺痛。1976年,陕西凤翔发现了一座大型墓葬,再次让人们回想起了残忍的殉葬制度。我要新鲜事2023-08-01 18:02:080000刘亦方:郑州地区 晚商文化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7:56:380003老农民捡到一个陶罐 没想到居然是国宝(国宝文物)
农民挖出的像老鹰一样的罐子是新石器时期文物。1957年,陕西一个县城,农村的农民在田地里耕作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狸犁好像是被一个坚硬的物体给卡住,于是他用手将这个东西给拿出来,本来他以为是个石头,但却发现这是一个像是一只老鹰一样造型比较奇怪的器具。不过当时他根本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古董文物,而是把这个罐子给拿回了家,当做鸡吃饭的盆子。不过后来又放到了墙根里当成一个鸡肋的摆件。考古队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11-03 19:40:47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泉护村遗址
▲泉护村遗址位置图▲泉护村遗址发掘现场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枝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队华县分队两次进行发掘。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地穴式房屋(庙底沟文化期)▲陶钵▲彩陶钵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