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北京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北京博物馆之城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博物馆的改革发展、明确博物馆之城建设蓝图,全面提升博物馆与城市的融合发展,近日,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工作组的统筹领导下,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完成了《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 (2023-2035)》(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工作,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此次发布的《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城”为规划基准,突出“馆城融合”,创新提出“建设全域活态博物馆”“重点文博区”等内容,分为序言、编制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共计25000余字。
本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2月17日至3月18日。《规划》(征求意见稿)可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北京日报客户端上查询。社会各界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提出意见建议。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在邮件标题标注“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2020年4月,《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就明确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2021年5月,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加速推进,经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成立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工作组,共同建设北京博物馆之城。印发《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设立“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类博物馆培育,探索“类博物馆”开放管理模式。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已经逐步呈现资源联动、共建共享、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发展势头。
规划重点内容
明确博物馆之城建设目标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基本格局初步显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影响力持续彰显。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博物馆事业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为加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构建博物馆之城空间布局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全面梳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特色,挖掘整合北京城市功能与空间发展潜力,面向全市着力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构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2条博物馆之城的关键空间轴线和核心区、示范区、创新区和协调区4大政策分区。
完善博物馆之城体系结构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全域博物馆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重点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50家“卓越博物馆”、100家特色中小型博物馆、一批类博物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博物馆体系。
建设智慧型博物馆城市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场景带动、标准驱动、数据融合,建设 1个基础设施底座、1个大数据中心、3大应用体系,形成市民有感、城市有数、服务有智的智慧型博物馆城市。
规划建设重点文博区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博物馆及城市文化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博物馆之城重点文博区,以地标型重点博物馆或重要博物馆集群为核心,通过博物馆功能外溢并与城市空间、功能充分融合,建设文化导向的新型城市综合功能区,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成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基础单元和重要支柱。
推动馆城融合发展
《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构建馆城融合的发展格局。一是推动博物馆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托博物馆之城建设,助力相关城区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彰显城市文化品位,营造全社会文化氛围。
二是推动博物馆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博物馆与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北京老城展陈体系,优化完善三山五园博物馆群体系,引导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主题博物馆布局。探索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与开放利用实施机制,推动国有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挂牌保护院落、名人故居等)承担博物馆功能。
三是推动博物馆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培育博物馆文化服务新业态,建设亮点纷呈的博物馆特色商圈,积极参与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四是推动博物馆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展示北京乡村特色内涵。
五是推动博物馆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支援帮扶协作和区域合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来源 | “北京文博”公众号
编辑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黄雪芮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湖北发现神秘大墓 居然让考古专家半路逃跑(诡异古墓)
打开棺椁的时候升起一团烟雾。在我国十分重视风水这一说,尤其是在古代更是如此,我过现在的考古学家们也是通过这些古墓才能够了解中国的过去,可是有一些古墓居然让考古专家也会害怕,比如说在2001年的时候,湖北的一个小县城就挖掘出来了一个古墓,可是这个古墓在挖掘到一半的时候,考古专家居然仓皇的逃走。古墓里的棺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30:380000江苏出土的明朝女尸 专家称其为绝世佳人(不腐女尸)
不服女尸是因为泡在防腐烂的液体里。永生是人类心中的美好愿望,但这个愿望注定难以实现。最长寿的人只能活到一百岁,那些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长生不老药头脑只是人类的幻想。每个人毕竟都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所以古人为了死后不腐烂,开始研究防腐技术。如果真的能熬过七年不腐烂,那就很少了,今天要说的就是极其罕见的一个。明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15:020000纪东歌:汉晋堆塑罐装饰工艺探析——从故宫博物院藏品谈起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6:550000考古人物:最早在华活动的日本考古学家:梅原末治
#头条创作挑战赛#梅原末治(UmeharaSueji,1893-1983),大阪府羽曳野市人,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日本东亚考古学、中国汉代考古学领衔学者。在考古学上,梅原末治全面研究以青铜器为中心的东亚古代文化,在中国商周青铜器、战国汉代及魏晋南北朝的铜镜和汉代漆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中国青铜器和铜镜的研究尤为突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0:470001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