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山西尹村遗址考古收获——发现三座“窑箅式升焰窑”
遗址概况及以往工作回顾
尹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旭来街街道尹村西北约50米的云中河北岸台地上,该遗址南临云中河,北倚金银山。东南邻近尹村居民区,西北侧临近胡家垴流经岩口注入云中河的季节河。该遗址是忻州地区重要的龙山至夏商时期遗址之一。2021年复查遗址的分布面积约为50多万平方米。地表遗物丰富,遗址保存一般。2007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2022年入选国家文物局研究课题“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对研究夏代文化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尹村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7年5~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发掘,面积为200余平方米。1997年发掘证实尹村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仰韶晚期、龙山晚期、夏时期及早商时期文化,其中夏商时期遗存是遗址主体。尹村遗址夏商时期遗存共分为三期,其中Ⅰ~Ⅱ期为夏时期文化,Ⅲ期为早商文化。
1997年发掘发现的部分遗物
1997年发掘地点选择在尹村遗址的东南部,所发掘的三个地点全部在第一区。1997年发掘的遗迹、遗物包含有少量的仰韶文化晚期、二里头时期、商代早期及战国时期等四个并不连续的考古学文化,尤其以二里头时期和商代早期最为典型,是1997年发掘最主要的收获。
2021年尹村遗址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忻府区文化旅游局共同发掘,遗址共布5×5米探方25个,另将南侧探方向南扩方4米。实际发掘面积约725平方米。遗址共发掘灰坑42座,墓葬8座。
2021年尹村遗址比较重要的发现有夏代人骨坑H13,人骨坑内暴露在外人骨有12具,其中九具人骨位于坑内西侧叠压放置,此中有三具人骨为俯身葬式,其余均为侧身,头向各异,无规律。而北侧坑壁有两具人骨,均为侧身葬式。且一具面向南,一具面向北。东南角坑壁位置有一具单独放置的人骨。该人骨压于灰坑塌陷后的生土上。仰身屈肢,面朝上,下肢伸入坑南壁的龛洞内。并且坑内其中一具人骨有明显的捆缚痕迹,怀疑为被杀死后抛入。
2021XYH13人骨
2022年工作情况
尹村2022年工作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继续2021年尹村遗址调查,2022年的调查主要任务为尹村东侧河拱村周围。为区域考古调查最后完成补上最后一环;第二阶段是对尹村遗址2021年调查核心区域进行重点勘探,确定发掘区域;第三阶段开始尹村遗址2022年发掘。
1、尹村遗址东侧河拱遗址调查
从卫星图上看尹村遗址可以发现,尹村遗址背靠金银山,面朝云中河。而遗址的位置也恰好位于云中河转弯的一个“U”型区域,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了解到尹村遗址的周边也有较多遗址,如东冯城遗址、河拱遗址等。为了进一步搞清河拱遗址的时代、面积及与尹村遗址的关系,2022年4月开始复查河拱遗址。
河拱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旭来街河拱村北及西北台地,该遗址南临云中河,北倚后山。东近牧马北路,西接208国道。其中大西高铁与原太高速南北穿过遗址区。此次复查的遗址面积大约100万平方米。在遗址中共设11个采集点,发现18个灰坑以及两段文化层和一处陶窑遗址。遗址的实际范围远超三普所公布的范围。
遗址内遗存保存良好,并且较为集中。遗存主要集中分布于河拱村西北部和北部。遗址区内多种植玉米、红薯等旱地农作。该遗址遗物分布较集中,并且遗址两个区域有明显不同。遗址东北及东南部多为龙山—夏商时期陶器,而其中器类主要为有领鬲、细柄豆(豆盘中间突起)、甗腰(有隔)、鬲足、刻划的泥质黑皮陶、绳纹深腹盆残片。纹饰主要为中粗竖向绳纹,中偏细绳纹,未见篮纹。陶质中夹砂占90%以上,泥质很少。陶色以灰黑色为主,偶尔可见夹心,内黑外红褐的黑皮陶;而于遗址西北部区域发现较多仰韶时期陶片,该时期的遗迹主要有2022河拱遗址第二采集点、第三采集点、第四采集点、灰坑H8等,所采集遗物中陶片夹砂较多,泥质较少。灰色和灰褐色较多。器型可见敛口钵(仰韶中期)、罐底部腹片、瓮口沿、鸡冠状鋬手(庙底沟二期)。纹饰主要有横篮纹、左斜向绳纹、浅磨光篮纹。时代应为仰韶中期至庙底沟二期。
2022河拱遗址调查采集点分布图
2、尹村遗址发掘区的勘探
2022年5月开始对尹村遗址进行勘探,共分为三个地点。其中第一地点位于2021年尹村遗址发掘区偏西北部台地,勘探面积13000平方米,最后确定为2022年发掘区。第二地点为勘探第一地点时采集陶杯所在地,位于勘探第一地点的北部台地上,勘探面积约1200平方米。第三地点为2021年尹村遗址调查时设立的第21采集点,即石钺采集点,勘探面积约1000平方米,但勘探后并未发现灰土,该地点土层未有扰动。
勘探第一地点宏观上位于尹村遗址中心位置,由该点向北望可直视金山中轴线,并且位于距离云中河五公里以内的台地上,地理位置尤为优越。勘探地点南北长约100m,东西长约130m,面积约13000平方米。该地区地形堆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按照2m×2m梅花式布孔,勘探后发现灰土多集中于南部,并且多为2m以上深坑,灰土上为活土。南部探孔与北部探孔的深度差距较大,北部大多于0.3~0.5m左右见生土。而大约30行之后,便可见密集灰土。并且深度均为1.8~2.2m及以上深度。整体埋藏较2021年勘探区更深。
勘探第一地点
在勘探第一地点时,于小路北侧采集到较完整的夏代麦粒绳纹方形陶杯一件。因此怀疑勘探第一地点北侧有夏商时代遗存,于是以陶杯采集点为基准点勘探。该地点南北长约30m,东西宽约40m,面积约1200平方米。该地点灰土分布较分散,并且灰土上堆积较厚。该地点的平均深度为0.9~1.0m。灰土较少,并且深度较浅,多为1.5~1.8m。并且陶杯采集点附近均为生土,推测可能为单个破坏严重的灰坑,因此放弃该地点为发掘区。
2022年勘探第三地点位于尹村遗址西北部高台,位于遗址的北部边缘,西面近邻断崖。由于采集到一件石钺,因此怀疑该地点为夏商时期的祭祀或墓葬区。而以采集点为基准点勘探面积约1000平方米,但未发现灰土。但是该区域覆盖有0.4~0.6m的扰土层,因此推测石钺应为异地搬运。
勘探第二地点
3、2022年尹村遗址发掘收获
2022年尹村遗址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共布探方20个,探沟两条。共发掘灰坑26个,陶窑3座,瓮棺葬2座,以及墓葬1座。发掘区内地层堆积简单,大致分为四层。①层为耕土层;②层为明清时期扰土层;③层为夏商时期文化层,更倾向于商代晚期文化层,最晚可到殷墟一期或二期;④层为商代早期文化层。另外在其他遗迹中发现有大量的夏商时期遗物,如沟槽鬲足、浅细绳纹、麦粒状绳纹陶片、卷云纹陶片等;并且于部分灰坑中亦发现少量早期遗物如仰韶晚期彩陶片等。
2022年发掘区航拍
2022年较为重要的发现主要有三座“窑箅式升焰窑”样式的窑址、两座瓮棺葬以及一座小型人骨坑。
比较典型的“窑箅式升焰窑”Y3位于发掘区东北部。方向324度。开口于③b层下,现仅残存窑室,火膛残部。现该窑室通体残高1.78米,残顶距现地表2.12米,平面形状近似椭圆形,东西径2.06米,南北径1.70米,残高0.14至0.40米,窑壁之上向内弧收,原应为馒头状拱顶,现顶部已坍塌。窑床厚0.44米,出火口直径0.08至0.12米,平面呈“花瓣”放射状,上下垂直直通火膛。窑床现被烧烤成青灰色。窑门位于窑室东南端,现已残。窑门之下火膛门呈拱形顶,左上角局部塌落,高0.92米,底宽0.48米。上宽0.68至0.80米,壁面均为红烧土烧结面,其烧结面厚0.02米左右。火膛整体呈椭圆形,底径大于窑床直径,弧壁,平顶,平底。火膛前进火口遭晚期坑H18破坏,仅残存长0.50米,宽0.62米。火膛东西最大径2.18米,南北最大径2.20米,高0,92米,烧结面厚0.02米左右。该窑室偏大,可烧制体量较大陶器,窑前工作面被H18底部全部破坏。
2022年所发掘“窑箅式升焰窑”
而小型人骨坑K2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开口于②层下且打破③b层,坑口平而呈椭圆形,于坑内共清理出土人骨四具。该坑口底基本同大,坑壁较粗糙,基本呈南北向,其南北最大径2.50米,东西最大径1.80米,坑深0.72至0.76米,底部基本平坦。坑内置呈西南东北向人骨四具于坑底。头向西南,从西向东排列人骨存在相互叠压。存在俯身直肢,与侧身直肢,和侧身屈肢葬式。西端人骨无颅骨,其余三具面向不一,有向东、向下、向西。未发现葬具,随葬品,性别为三男一女,属成年人,人骨保存一般。其年代推测为商代早期偏晚。
另外于发掘中发现有两座瓮棺葬,其中W1位于③层中,葬具较为简陋为甗的上半部并由一件残半的鬲覆口。内有一具婴儿遗骸,头向东,四肢较为蜷缩,骨质保存较差。由于年代较远,婴儿身体大部进入鬲中,只有头骨及少数肋骨位于甗中。而W2破坏严重,葬具为一件三足瓮,保存较差。内有一具婴儿遗骸,头向北,身型较W1更大,骨质保存较差。其中除婴儿颅骨位于瓮内,四肢及躯干均散落在外。
2022XYW1
2022XYW2
多学科合作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各项考古发掘中始终坚持多学科合作的理念,与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院所开展环境考古、植物考古、碳十四测年等工作;同时我院依靠自己的科技考古力量完成动物考古、绿松石鉴定、体质人类学等尹村遗址出土的各类考古遗物进行鉴定和研究。
2022年尹村发掘价值和意义
2022年度尹村遗址发掘收获颇丰。虽然发掘面积只有500平方米,但是平均深度较深。发掘区内普遍有0.4~1米的扰土层,并且扰土层下仍有较厚的文化层,给发掘进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022年度发掘中最为重要的发现为“窑箅式升焰窑”样式的Y3。而在山西地区类似的窑址多也见于二里头以外的晋南地区,如垣曲商城中发掘的二里岗文化时期的窑箅式升焰窑Y6,而在郑州商城发掘的洛达庙类型的窑箅式升焰窑Y2也与尹村Y3多有相似。
2022年发掘地点位于2021年西北约200米处,发掘遗迹和遗物的时代集中在商代早期,包含二里岗文化上下层,某些遗迹的使用时代可以到二里头文化第四期。主要遗物为有领鬲、翻沿商式鬲、卷折沿深腹盆、敛口斝、有隔甗、短柄豆、假腹豆、盆形簋等,时代基本为商代早期。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时期文化更迭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详实的材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忻府区文化与旅游局
执笔:王俊、郭银堂、王双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生产队取土,从三国袁绍墓中挖出随葬品,认为不值钱,扔了
东汉袁绍及其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不同时期的古墓中,已发现的三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几乎无一完好,都被古今盗墓者光顾了。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袁绍墓,也是这样。袁绍(公元?—202年)在《三国志》上有传。其字“本初”,东汉末年重要人物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汝南汝阳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3:420000林向:三峡考古琐记
今年起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就要开始蓄水了,正当“告别三峡”的情愫挥之不去的时刻,去年年底笔者应邀去到云阳李家坝、明月坝,看我们四川大学考古系的考古工地;顺道去万州市区,看万州区博物馆;去忠县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13:000001吉林的千年古墓群 已是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墓)
吉林的千年古墓群是渤海地区的重要历史证据。在我国这片大地上很多地区都曾有人在这里生存,这会导致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墓葬群,比如在我国吉林的敦化地区出现了一个叫做六顶山古墓群的地方,而六顶山古墓群早在上个世纪已经被考古专家发现进行了抢救性的研究。现在这个古墓群已经成为了国家五a级的旅游景区,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古人的墓葬之外,还可以欣赏非常美丽的风景。千年古墓群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0:07:480000河南出现王级大墓墓葬的主人可能是谁?(徐阳大墓)
河南徐阳村发现的可能是戎王的墓穴。今年秋天的秋收时候,有一个来自于河南的农民突然挖掘到了一块硬硬的东西,当他扒开之后才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墓穴。随后专家团队到来,经过了大概一个半月的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已经很久都没有发现过的王级大墓了,这个墓葬的主人身份可能也并不一般。陪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11:240000我和李零先生的一些接触——《丧家狗》改了七八个月
作者:黄海龙(《丧家狗:我读论语》责编)来源:深圳晚报2008.05.05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微妙得有点奇怪的事情。有些人可以和他一起喝酒,而有些人则只能和他一起喝茶。酒是热闹的亲密的,茶是清静的淡然的;喝酒时粗糙一点更有气氛,喝茶时则需要点儿客气谨慎。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