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一部钱币史和铸造史融会贯通的力作——读《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
《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
作者:周卫荣、孟祥伟、杨君、陈旭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128元
周卫荣先生是中国钱币史与冶铸史的著名学者,致力于学术研究数十载,依然笔耕不辍,已出版多部钱币史方面的著作,其关于锌与黄铜冶炼、青铜器铸造工艺方面的论文已成为此领域的经典之作。他特别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对古代钱币进行分析检测,将冶铸史应用于钱币学研究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了《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和《钱币学与冶铸史(二)》。2004年出版的《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对历代钱币的合金组成作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勾画出了中国古代钱币合金的演变轨迹及其历史渊源,至今仍是古钱币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2016年与杨君、黄维合著的《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从银锭的成分组成、铸造工艺、科技保护、文物鉴定等方面阐述,开辟了另一个研究领域。我于2001年博士毕业留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任教,即开始讲授研究生课程“中国科学技术史”至今。每次绪论课上,讲到研究方法时,都会介绍周卫荣先生的中国钱币铸造史研究,称其为运用古文献学、考古学、化学分析、模拟试验等多重证据法开展科技史研究的典范。
《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的出版,正是学界期待已久的重磅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的姊妹篇,着重展现了周卫荣团队近年来在古钱币铸造工艺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分成绪论、块范工艺铸钱、叠铸工艺铸钱、翻砂工艺铸钱、铸钱工艺与钱范真伪鉴定、黄铜铸钱等六章,不仅详细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钱币铸造工艺的特点,也根据研究心得对钱范真伪鉴定展开了讨论。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朴精准,科学性和专业性俱佳,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科技考古和古文献学的功底,是不可多得的钱币学和科技史学术著作。通读之后,许多地方给人印象深刻,新观点、新论据令人耳目一新。择其几点述说如下:
一是实验的方法。通过进行一系列铸钱工艺模拟试验,实现了工艺复原和理论猜想的检验。中国钱币博物馆依托“中国古代范铸法铸钱工艺研究”等课题,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省钱币学会、鄂州市博物馆等合作,开展了石范铸钱、蚁鼻钱铸造工艺、汉代铜范铸钱、萧梁时期叠铸工艺铸钱、翻砂铸钱等模拟试验,通过对文物样品和模拟样品的对比分析,推演出当时可能合理的铸造工艺。其实,工艺复原的模拟试验与文献调研、田野调查、考古发掘、科学分析等一起,构成了技术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本书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示例,值得大家关注并学习。
二是严谨的论证。比如对早期青铜铸币产生进行了重新梳理。作者首先论述了贝和铜仿贝本质上是饰品,而非货币;然后举出了将青铜直接作为称量货币的例子;再对山西侯马和河南新郑两地出土大型空首布是否钱币提出了怀疑,认为布币、刀币、蚁鼻钱、圜钱等青铜铸币是不同地区在青铜称量货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实用器物交换使用中嬗变而来。这些观点直接冲击了以前对贝币、布币、刀币等的认知,但逻辑严密,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三是新颖的观点。书中屡屡有根据深入研究得出的有冲击力的闪光点。比如,“刀币铸造都是陶范铸造,而非石范铸造”是根据山东出土的刀币范实物依据,并加以分析检测所得。“铜范铸造的隔离保护层是植物油和动物油炭化处理后的结果”是使用了多种物质进行模拟试验,分析检测结果后所得。“六朝钱币是叠铸工艺的最高水平”是根据大量六朝钱币和钱范的观察研究所得,主要特征为:双面型腔、面背分范、范的一次成型;无榫卯结构和范的原点对称性;范体极薄,钱范原料利用率高。“翻砂工艺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以钱币实物证据来看,翻砂法与叠铸法有继承的渊源关系,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书中还特别指出,翻砂法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不仅提高了钱币铸造的生产效率,而且大大推动了机器生产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四是科学的态度。比如对于铜范铸钱工艺的祖范问题,作者最初认为是石范,但是经过多年研究后又对自己以前研究产生怀疑,提出陶祖范的可能性。作者专门辟出一小节谈“铜范铸钱工艺之再认识”,具体讨论了相关的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是值得今天学人们所追崇的。
五是服务的初心。作者根据多年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的研究,针对钱范交易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凭借多年实践经验给予了钱范真伪鉴定上的一些解答,可以作为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和参考。非常令人可喜的是,书中附录《中国古代铸钱术语》,从基本术语、铸钱合金材料和工艺、范铸法铸钱、翻砂法铸钱、铸造缺陷等几个方面,总结出110余条相关术语,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也为将来规范统一术语奠定了基础。这也可谓是“不忘初心”,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典型例子。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本书告诉大家的“主要是有关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发展的理论框架”,包括“一是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发展的主线和脉络,二是关于古代钱币铸造的三大主题工艺即块范铸钱、叠铸和翻砂的渊源与工艺思想传承,三是研究古代铸钱工艺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应用。”由于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展开,期待以后有更多技术细节研究不断问世。
当今中国学术,最需提倡交叉融合,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简单交叉,而是要触及灵魂的水乳交融。本书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范本,围绕学术问题,“三重证据法”各角度阐述论证。唯有如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盼矣!
作者:潜伟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辑 | 张怡 实习编辑 | 李思雨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考古队挖到宋朝古墓 墓主也爱好古玩(赵匡胤后代)
考古队找到的古墓是赵匡胤的后代还所以一个古玩爱好者。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前焦村,一位村民在自家后院挖宅基地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施工现场,准备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初步勘探,古墓里头埋着一大一小两口棺材,其中一口棺材已经腐烂。从出土的墓质得知,墓主人名叫赵伯澐,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七世孙。棺材出土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7:58:450004两万人一起挖掘的古墓 有巨大的收获(楚国高官)
墓葬里发现了楚国的百科全书。上个世纪80年代,在修建金沙铁路的时候,施工队发现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有一处名为包山的小土丘。施工队原本想着这小小的土丘用推土机很快就能将其消灭掉,可刚一动工,却发现土丘下很有可能埋着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进行勘查,抢救性发掘随即展开。万人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5:230000官媒为何把夏朝改叫夏时期 考古显示 找夏朝原本就是误区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命名和定义上一直存在一些复杂性。对于夏朝的称谓,通常在学术与通史读物中被称为“夏代”,而非“夏朝”。然而,在夏朝的研究中,夏时期和夏文化的定义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1、夏文化与夏时期的定义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31:500001富有价值的温州传统村落,该如何保护与利用?
作者:胡念望温州共有5424个行政村,有保护利用价值的传统村落不少于200个,大体上可以分为平地型村落、山地型村落、缓坡地村落三类。温州传统村落在保护利用方面有几点值得我们重视: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50:50000010年耕耘结硕果 继往开来谱华章——《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
史家珍5月15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石窟寺研究》出版十辑”座谈会在北京市东城区科学出版社举行。此次座谈会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石窟寺会议精神,推动石窟寺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42:4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