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草原都城记忆——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纪要
2022年9月27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结业仪式在辽上京遗址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举行。至此,三个月忙碌充实的田野发掘实践和学习告一段落,本届实训班顺利进入最后一个月的室内整理与研究阶段。
课程规划设计
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考古发掘与整理。此次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巴林左旗政府协办。实训班开设的初衷是提升从业人员的田野考古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将实训班开设在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错地带的巴林左旗、依托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上京遗址的年度考古发掘项目,体现了本次实训班侧重历史时期城市考古与文化交融多元一体的特色。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推荐,由国家文物局核定,实训班共录取10名一线田野考古工作者参加实践训练。学员分别来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等全国各地考古科研单位。此外,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入职人员、赤峰文博院业务人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们共同参加学习。实训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汪盈副研究员和肖淮雁副研究员担任教员。2011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遗址开展了系统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对辽上京皇城遗址的主要格局和历史沿革、地层堆积特点、遗存保存状况、辽金时期遗迹遗物的年代序列等形成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地层堆积和时代的复杂性、遗迹的丰富性、建筑营造的多样性以及系统的前期工作基础,保证了各位学员在辽上京遗址都能接受到较为系统科学的田野训练,同时也使得培训任务和学术科研能够齐头并进。2017-2021年,辽上京考古队曾连续五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承担全国性城市考古(开放工地)专题研修班的培训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本次实训班在教学规划、学员管理上延续了往年研修班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创新。课程安排从系统性和实用性出发,仍以田野发掘实践为主干,对专家授课和研讨交流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室内整理和研究内容。
实训班开班仪式合影
田野发掘与授课研讨
2022年6月29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仪式在巴林左旗林东镇举行。翌日,训练班全体师生们即投入到紧张充实的田野发掘实践中。本年度实训班的发掘地点为辽上京皇城西南部的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按培训计划,学员们两人一组,各自负责探方发掘;同时要和辽上京考古队队员共同作业,也要关注发掘区的整体进展。清晨迎着蓬勃朝阳向古城进发,傍晚沐浴着光辉夕阳从工地归来。三个月田野发掘期间,师生们栉风沐雨,从烈日当空、挥汗如雨的酷暑,奋斗到寒风料峭、傲雪凌风的初冬。
实训班学员集体刮面寻找遗迹现象
在发掘中,为了尽可能用有限的发掘面积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采取了仅揭露建筑遗迹当心间及东半部的发掘策略。在完成晚期建筑平面形制布局的清理过程中,发现了该基址有保存较好、规模更大的早期建筑遗迹。继续通过局部的关键性解剖发掘,准确厘清了叠压在下的早期建筑基址的台基四至范围和柱网平面格局,并进一步了解该建筑历次大规模营建的营造次第和结构做法,为辽金时期都城研究提供了崭新的重要基础资料,也为城市考古发掘与研究方法积累了难得的实践基础素材。
实训班发掘建筑基址晚期遗迹全景(下为东)
利用发掘的间隙,班主任董新林为学员讲授了“田野考古学概论”;并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为学员们筹划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专题课程。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陈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弛、秦岭、张海、崔剑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赵宾福,首都师范大学雷兴山,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浙江大学李志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钱国祥、刘建国、汪盈等学者的授课内容,以田野发掘技术和方法为核心,围绕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地层学、类型学等展开,辅以多学科、跨文化的学术视角,旨在夯实学员们的田野考古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田野发掘技术方法的理解,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此外,还定期组织由学员主讲的学术研讨课,分享学员自身工作和科研案例,学员相互提问启发,班主任进行综合点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主要课程之外,实训班学员还前往工地周边的辽上京博物馆、辽祖陵遗址、召庙遗址等考察学习,以增进学员对城市、墓葬、手工业、佛教等考古学研究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辽上京遗址发掘出土的实物材料,同时也积极关注大遗址保护和公众考古宣传。
北京大学秦岭老师为实训班授课
组建考古队临时党支部
为了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增强考古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辽上京考古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组织了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27重要讲话,重温入党誓词,切身体验脱贫攻坚下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为考古发掘和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业务保障和组织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暨辽上京考古队临时党支部成立会议
田野发掘顺利结业
9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本届实训班班主任董新林研究员在巴林左旗主持了“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结业仪式。
徐州市博物馆郑洪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安妮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韦其坚代表学员做了汇报发言。学员们表示,在实训期间初步掌握了科学的田野工作流程,对大型建筑基址发掘有了全新的认识,学习了精耕细作发掘和关键性解剖等新的发掘理念及方法,对大遗址的研究、保护工作有了深入理解,期待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日后工作中,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结业仪式上讲话。他强调,实训班的目的是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田野考古工作水平,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促进考古学理论方法研究和推广。他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出全国文物考古事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考古工作者要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老一辈文物考古工作者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传承弘扬“莫高精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要增强学术意识,在城市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始终树立大局观和课题意识,将碎片化的考古信息编织到一张总图上,全面、系统、多维度地认识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要坚持终身学习,及时了解、掌握、运用各类新技术手段,全面增强自身能力,主动参与遗址保护、公众考古和宣传展示等工作,普及考古知识、展现行业形象。结业仪式后,关强副局长等检查了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地和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情况。
实训班结业仪式合影
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灵魂所在。田野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水平。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是对全国未来一线业务骨干的一次集中培训,对规范各地田野操作流程、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术交流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加速培养考古人才队伍、推进考古学与多学科合作研究、提高田野发掘水平都起到了有益的助力。本次实训班得以克服疫情影响顺利举办,离不开国家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巴林左旗相关领导和团队的大力支持。
从六月底开班至今,师生们远离故乡和家人,将汗水挥洒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规模宏大的建筑基址、严谨有序的考古工地、多元文化融合一体的辽代都城帝陵、名师云集的专家讲座、热烈交流的学术探讨、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这一段草原都城记忆,定将与众不同。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相信满载而归的实训班学员们,终将成为各地考古事业的中流砥柱。
执笔:董新林、汪盈、岳天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 丹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小河墓地的百年探索之旅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2:010001高陵文物今起集中亮相 往事千年再说魏武遗风
发现曹操墓?说曹操,曹操到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字样的圭形石牌、剑残块、玛瑙饼……曹操墓出土文物在4月27日开馆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首度集中亮相。博物馆以东汉、三国时期崇尚的黑红为主色调,外观借鉴汉代建筑的特点,肃穆大气。0000龙真的存在?南水北调挖出7米长“巨龙”,专家:不可置信
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32:45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茂陵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策村之南。为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葬于后元二年(公元前87)。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09:300002郭静云:新石器南北文化的传播方向及路线
编者按:本文摘自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9-37页。本次编发时省略了注释和参考文献,若有参考或引用,务请查阅原著。新石器南北文化的传播方向及路线文化北传和人们北移的趋势在稻作农产北传的同时,长江流域的工具、用具、礼器、陶器、石器加工技术、生活方式等等,也传到北方。既然长江流域的人口密度已相当高,南方人遂向北开辟农田,逐步迁移到北方的土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18: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