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朱凤瀚:《甲骨与青铜的王朝》

甲骨与青铜的王朝(全三册)
作者:朱凤瀚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580元
作者简介
朱凤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副主任委员,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古文字、青铜器、出土文献。著有《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中国青铜器综论》等。
内容简介
商周时期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关这一阶段的历史研究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为上古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开辟了新的视角。朱凤瀚先生是当今学界中国上古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本书选取了朱凤瀚先生在上述学术背景下从1981年至2020年发表的文章八十余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朱先生治学的视野、旨趣、方法和取得的成就。
本书分三册。上册为商代部分,收录了《再读殷墟卜辞中的“众”》等论文30篇(另附文1篇),中册为西周部分,收录《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等39篇论文(另附文1篇),这些文章综合运用了历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着重探讨了商和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家族形态、宗教观念、政治地理等方面的重要学术问题。下册包括东周及通论两部分,收录17篇文章,另有1篇访谈文章,东周部分主要论及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阶层与社会组织的状况,通论部分的文章则较宏观地论述了商周社会结构、宗教观念的演变等问题,也有对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等方法论的思考,其中也涉及到对夏文化考古学探讨的看法。
目录
上册


中册


下册

后记

这部书中所收文章,是从我以往四十年来所撰论文中选出的,除个别文章外,发表时间基本截止于2019年底。这是我首次出版文集。早在2014年,出版社已将一校样寄给我,但直至2018年初,才把初次校对过的文本返还出版社。所以这样,固然是由于那几年忙于北大秦汉简牍整理、海外中国青铜器集成等项目的工作,坐不下来,但同时也是由于自己的心态,对出版文集提不起太大的积极性。常与同仁笑谈,觉得自己的旧文问题太多,有如“弹洞前村壁”,有时间编文集不如多写几篇新文章。
后来所以能鼓起劲来把旧稿校对一过,有三个因素,首先是,每与从我读书的同学们谈起来,诸君皆建议还是把文集出版,要查对我的文章就比较好找;二是,我在2017年秋至2018年初,在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作访问教授,担任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在此时段内,减少了许多要应付的活动,得以有一段较长时间安静地坐下来看一遍校样;三是得力于本书的责任编辑毛承慈女士的鼓励与督促。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大致是按文章内容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区分的,上册论商,中册论西周,下册除包括论东周的几篇文章外,也包括一些跨越时期的综合性论题。
由于这些文章所据除少量传世文献外,主要是殷墟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等古文字数据与考古发掘数据(这种综合各种材料来做研究,应该也是先秦史研究的特点)。文章的内容,从学科来讲,涉及历史学、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与考古学等。鉴于以上原因,斟酌已久,为本文集起了现在这样一个名字,觉得不仅可以反映这些文章的史料来源与学科特点,而且由于甲骨文与青铜器及其铭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为商周文明的表征,也可以显示本书所论时代的特征。
选入本书的文章,基本保留了原刊时的面目,只是做了如下少许的订补:纠正了一些明显的字词疏误;对一些因有新出数据而需要更正的内容,即在有关文字后加了注释,附以简短的按语,或直接做了个别文字表达上的更改(凡此亦均添加注释做了说明)。此外,还在部分文章正文结束后,以“补记”的形式,对文中涉及的某些问题做了扼要的补充论述。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领导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关照,感谢老友吴旭民先生做了细致的三审。毛承慈女士不仅帮助我排定文集的体例,纠正了行文中不少讹误,费了极大精力核对了文章中引用的文献、甲骨与金文资料,并把古文字数据的出处统一为现在通用的著录书编号,同时还对文章的附图精心做了选配,调整了版式。本书能够出版,实多有赖于她之尽心尽力,在此致以衷心谢忱!
虽然皆是发表过的文章,以往已得到过许多师友的指教,此次成集,内中存在的许多不妥之处,仍恳请方家与读者不吝赐正。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李 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小型兽脚龙:埃氏哈兹卡盗龙 体长仅70厘米(前肢长有鳍)
埃氏哈兹卡盗龙是一种小型的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7500万-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它的体长只有70厘米左右,脖子非常细长,像是天鹅颈一样,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一种半水生恐龙或者是水陆两栖的恐龙,因为它的前肢非常像是鱼类的鳍。埃氏哈兹卡盗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07:09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巩县宋陵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21:340000厚鼻龙:加拿大大型角龙(长6米/拥有硕大的鼻骨突起)
厚鼻龙是一种三角龙下目的尖角龙亚科恐龙,诞生于7350万年前-69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5.5-6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非常大的颈盾,并且在颈盾上长有两个小角,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境内发现的。厚鼻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22:550000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四|这个重大发现,从确定一段围墙开始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当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发了一张含苞待放的洛阳牡丹图片到朋友圈,内心充满期待。几个小时后,他所负责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项目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3:18:050001塔哈斯克龙:欧洲顶级肉食恐龙(长6米/距今7000万年前)
说到食肉恐龙,大家都会想到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霸主沧龙等。其实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还有许多顶级食肉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塔哈斯克龙,它体型虽不超过10米,但性情凶猛,攻击力极强,比它小的恐龙都是其食物,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塔哈斯克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09: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