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
2022年8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仪式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举行。

会议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段天璟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昇,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张凌,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运城市副市长杨彦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夏县县长李雷,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山西省文物局文保处副处长任海云,中共夏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琳,裴介镇党委书记翟红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书记王巍,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先秦考古系主任、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主任方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师林森、王震、武松,以及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全体学员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2020级考古学专业全体本科生。

仪式上,张凌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考古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以考古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这表明了我国考古事业正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表明,我国考古研究事业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形势下,考古工作者更应该做到不忘初心,夯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拿出实际成果来回应公众的关切。各位学员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提高自身田野工作水平,将自身的能力锻炼到一个新的高度。

于振龙代表山西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以及承办本次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表示感谢。他表示,山西省作为文物大省,在探索文明起源的地图上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广大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学员们应继承发扬老一辈考古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积极吸收目前先进的科技手段,坚定地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田野考古项目负责人而奋斗。
杨彦康提到,运城市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发展地之一,有着“五千年历史看运城”的说法。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运城市蕴含着许多古老优美的传说。他强调,运城市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推动各地方单位部门的合作交流,全力配合此次训练班的各项工作,为运城市文物与考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晓毅表示,运城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运城市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夏商周时期,在中国考古事业上都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期近半年的田野考古训练,将会使各位学员对考古建立起全新的认识。
王巍提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将与各个高校、各个科研单位精诚合作,并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起来,学科交叉,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优。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每一位学员都应该有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信念。
乔梁代表专家教员发言,他提出,田野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班自创立伊始到现在发展壮大,目标就是要打造一支田野考古的铁军。国家考古事业日益壮大,更加需要继承老一辈考古工作人的优良传统,将作风培训放在第一位。学员们在努力学习田野考古工作实操的同时,也要不断对田野考古理论与方法进行思索,不断提高自身的层位学与类型学的理论水平。
钟龙刚代表此次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员发言,他对自己能够成为此次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学员之一感到荣幸。他说到,多年以来奋斗在文物保护和田野工作的最前沿让他明白了田野考古对考古研究和文物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全体学员一定会在此次培训中互相砥砺,勤勉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田野考古素养。
会议进行中,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书记王巍代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为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研究员颁发聘书,聘请为吉林大学田野考古兼职教授。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为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员代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王亦晨授旗。这面旗帜代表了前辈们传承下来的接力棒,学员们须将此精神薪火相传,续写中国考古下一个百年章节。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昇,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为2022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员授铲。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手铲于考古工作者就如枪于战士一样重要,有了手铲,考古工作者们才能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接过手铲,就是接过责任,接过使命。学员们定不负寄托,在继承和发展老一辈工作者们不畏艰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培养新一代考古工作者独特的精神,谱写新时代考古的新篇章。
开班仪式顺利举行,学员们将通过近半年的田野考古能力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田野考古项目负责人,成为田野考古的一线工作者。最后,段天璟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作为承办单位,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中国田野考古培训教育攀登高峰的坚强基石。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在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各级党政部门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帮助支持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将与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兄弟院校的学员一道,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奋斗!

作者:岳田翊 徐菁 林森 方启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李 丹
复审 | 冯朝晖
监制 | 李 让
吴晓筠:中国的“原史时代”
“原史时代(PROTOHISTORY)”这一名词的使用在国外已是行之有年,但在中国学术圈内受到注意则是最近的事。在文献发达的背景之下,学者除了对何谓“中国原史时代”有争议外,许多人更认为中国古史上并不存在“原史时代”。这里试图由西方对原史时代的定义入手,简单的讨论西方所谓的“原史时代”在中国的古史研究上的地位,以及“中国原史时代”有别于西方总结出来的原史时代法则所表现的特征。何谓“原史时代”0000日军女汉奸潜伏山村15年,却因为一碗红烧肉身份暴露被处死刑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与社会意识相左的人物,例如抗日时臭名远扬的女汉奸张桂花。张桂花出生在一个异常贫寒的家庭里面,作为一个典型的贫下阶层劳动妇女,张桂花原本跟丈夫过着和和美美的男耕女织生活。但是在日本侵入中国之后,张桂花的平静生活一去不复返。当日本兵打到河北之时,张桂花的丈夫在参战途中惨死战场。失去了丈夫依靠的张桂花,无奈之下只好改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汉奸做媳妇。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38:580001葛剑雄:中国传统智慧与生态观
公元初的西汉人口不超过7000万,到1851年在清朝统治的范围内人口总数已突破4.3亿,增长了6倍。虽然清朝疆域的范围远远大于汉朝的疆域,但如以可耕地面积比较,增加量有限,因此如以农业产量为指标,两者还是有可比性的。在农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人力作业的条件下,这4.3亿中国人完全是依靠本国生产的粮食和物资养活的。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0000他在教科书中被称为圣人,却沉溺美色,问柳烟花地,拒绝付款
被人称为近代圣人,却嫖娼不给钱,娶妻必须十八,还对妻子提出这样无耻要求在历史课本上,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一个试图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爱国者。但真实历史上的康有为真的是这样的圣人吗?其实不是,康有为只能说是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而且康有为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做了不少虚伪无耻的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17:440001齐东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伴着一阵爽朗的笑声,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走进了记者的视线。大概是由于常年在外做考古发掘,齐东方看起来并不像一位学者,黝黑的皮肤仿佛在述说他的饱经风霜。但在对话中,不时幽默的调侃却显示出齐东方诗人般的性格。“美的东西谁不愿意研究呢?”从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至今,齐东方从事考古已近三十年。为什么选择考古?齐东方老师会心一笑:“因为喜欢啊!”简单的回答里饱含对考古的热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56: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