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遗址考古发掘验收暨专家论证会在湖南桑植召开
为巩固既往发掘成果,深化对湖南桑植官田遗址性质的认识,进一步开展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8月23日,官田遗址考古发掘验收暨专家研讨会在湖南桑植召开。

此次会议由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副处长陈利文主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更名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所长袁家荣、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郭伟民、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吕红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树祥、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魏国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兴、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徐建强等多位在田野、科技、冶金考古与研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从各地赶赴桑植县官田遗址,对考古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仔细观摩出土器物与标本。



会上,首先由官田遗址项目负责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莫林恒副研究员对遗址具体发掘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官田遗址位于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坐落在郁水河西岸一处较为宽阔的台地,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遗址主体年代为东汉至三国时期,是一处该时期的铁器生产加工工场(铁器铸造、退火脱碳、锻造,偶有铸铜)。



据介绍,2020至2022年,遗址共发掘揭露面积约3300平方米。共计编号灰坑251个,灰沟124条,房址17个,遗迹单位共计391个。清理了包括方形地穴炉、圆形石构炉在内的诸多冶金加工炉遗迹,作为核心遗迹,其结构设计体现出具有多种工艺类型,并带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遗址内出土锸、锛、刀、条材等铁器,以及坩埚、炉渣、陶范、石范、铜块等一系列冶金遗物。专家组对官田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把基建考古转为主动性发掘,充分体现了湖南考古一贯以学术至上的特色。”在高度评价此次发掘工作的同时,吕红亮提出可适当借鉴史前遗址发掘理念与方法,如重视最小堆积单位,将灰坑和灰坑内堆积分开辨析,从而解释遗迹本身和堆积的相互关系;根据遗址中加工炉内出土大量石块,测量统计这些石块的长轴、短轴和剖裂曲线,分析形成原因;重视遗物背景和原始出土位置等。并对历史时期碳十四数据甄别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郭伟民强调,在发掘时仍要关注遗迹现象间“共时性”与“历时性”问题,从而探讨特定时间段内其空间的布局与规划。注重对遗迹分类并观察变化过程,探讨其聚落形态;此外还要完成工艺的复原问题,从原材料直至铁器成型,要从整个生产工艺流程链来解释;再次是有关社会组织的问题,要将遗址置于历史大背景中,如武陵山区蛮夷化过程,以及这一背景下铁器加工的用途与性质,或涉及国家控制与管理;最后郭伟民还提出,希望能以动画的形式将遗址生产活动呈现出来,这既是公共考古的一部分,也是对外宣传生动且直观的良好媒介。

黄兴认为遗址中的铁器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区风格,其所展现出的工艺技术特点也是属于中原地区的生铁铸造加工体系,是南方地区很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汉晋时期铁器生产加工遗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进程提供了新的案例。黄兴建议,在遗迹现象的功能尚未明确的前提下,可以尝试通过对遗物的分析,对官田遗址的生产活动链条进行较为完整的复原。
魏国锋对官田遗址发掘过程中所秉持的多学科合作理念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赞同这是一处以生铁加工为核心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在南方地区汉晋时期的铁器生产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议下一步工作可以对一直周边区域进行调查,尤其是与遗址同时期的冶炼遗址,构建起更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最后魏国锋认为可以尝试开展退火脱碳实验,以求能够进一步了解炉址的功能与性质。
陈树祥认为该遗址发掘规范、深入结合了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且与模拟实验并进;此次发掘填补了南方地区大型铁器工场遗址的空白。现有的材料表明遗址上将生铁进一步加工熔化、精炼、铸造、锻打,有很多产品属于钢制品,体现出丰富的工艺类型。此外,陈树祥还建议在接下来的整理工作中要注重对加工工具的辨识,如锤、砧等类型遗物。
作为湖南考古的前辈,袁家荣结合自身经历与经验,以老一辈考古学者的两个故事为例,讲述了考古层位学与严谨田野考古操作的重要性和启示,鼓励当代考古学者要扎根田野一线,对重要的遗迹保持充分的细心和耐心。
“将细致的田野工作、及时的现场检测以及创造性的模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这在当下国内的冶金考古中并不多见,官田遗址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未来要把区域性冶铁活动做得更加清楚透彻。此外,对于遗迹性质的不同意见,如陈树祥老师提出的'墓葬说'等仍有讨论的空间;若定义为退火脱碳炉则需探讨其与中原地区典型退火脱碳炉的差异性,及使用操作过程。”诚如陈建立教授所言,随着官田遗址发掘的深入,新遗迹的发现不断地为遗址性质的判定提供新线索。针对下一步考古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陈建立建议,由于官田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区位优势,希望地方政府与文物部门一起开展深入调研,争取把官田遗址做成一个文旅融合、保护利用的新标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姜猛院长在最后的会议总结中表示,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顶着炎炎烈日来到桑植官田遗址指导发掘,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建议都是真知灼见,对我们以后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导。我们应该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发掘官田遗址的价值,有效利用其资源,充分做到让文物活起来。桑植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茂蓉在听取了项目汇报和专家意见后表示,官田遗址的重要发现是我们桑植悠久文化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对我们宣传桑植的历史是一个很好的名片。地方政府会加大对文物工作的支持力度,会与文物部门一起做好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经交流与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桑植官田遗址的考古发掘是武陵山区汉晋时期冶金手工业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非中原地区,铁器生产加工技术的出现、传播与发展以及区域铁器化进程等问题,意义重大。亦是对南方地区汉晋时期钢铁手工业的生产链流程,工艺技术及产品,都是一个极大的补充,是南方冶金考古的一个突破。
此次发掘采取大面积系统发掘的方式,力求完整揭露遗迹形制、找出遗迹间的组合关系,从生产链的角度揭示了遗址中所存在的各类生产工艺流程。计划周详、发掘规范、充分利用了多学科理念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科技检测和复原模拟实验、通过实证依据揭示遗迹现象,为进一步探讨遗迹的功能,结构及相关问题提供重要材料支撑。这些工作为今后的冶金考古与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来自湖南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界市文体广旅局、市文物保护中心、市博物馆,桑植县委县政府等单位相关人员也出席会议。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一条巨蛇守护古墓?附近村民深信不疑,考古家冒险前往发现真相
《李白墓》中写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人生在世,皆需面对死亡之宿命,死亡面前世人平等,无论天子或庶民,生命尽头,皆要入土为安,而逝者留给后人之瑰宝,埋藏与古墓中,墓室象征逝者之意志。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08:250000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
所谓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体到我们国家而言,自然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每当回望那丰厚的,令人惊叹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我们这个民族与国家的自信和热爱总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但是,我要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0001干尸是怎么形成的:尸体脱水成干尸,或被人工制成干尸
尸体埋入土中后,体内细胞会开始自溶,并且还会受到各种腐败分解,结果就是尸体慢慢腐烂,最后剩下一堆骨头。而干尸则不同,它违背尸体自溶这一自然过程,没有腐烂,相反却以干燥的尸体形式呈现在今人的面前,它的形成除了特殊环境外,还可能是人工制成,代表就是古埃及的木乃伊!一、干尸是怎么形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30:300002山西永乐宫发现一男一女 难道真的吕祖墓(吕洞宾墓)
所谓吕祖墓有一男一女根本不是吕洞宾的墓。1959年,山西一水库需要泄洪,而洪水很有可能会冲垮永乐宫。要是真的被冲垮了估计吕洞宾的墓也不行了。因此,当地的文物部门为了保护永乐宫和吕祖墓,决定对其进行保护。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次挖掘却揭开了一个近千年的骗局,吕洞宾墓在进行挖掘的时候,考古队员们心情都挺激动的,他老人家也是一个神仙人物。吕祖墓我要新鲜事2023-02-24 15:26:170001揭秘三星堆遗址为什么不敢继续挖掘了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停止挖掘工作。三星堆遗址不敢继续挖掘的原因主要有文物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文物的意识不断提高、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一、严重的文物盗窃现象我要新鲜事2024-07-28 16:25:5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