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甘肃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新发现一处西戎墓地
石家及遇村遗址自2016年发掘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引起了学界高度关注。新发现春秋时期高等级贵族墓地和城址,在庆阳乃至陇东地区尚属首次。已有证据表明,该遗址为一处两周时期大型多层次聚落,首次建立起陇东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
基于近几年所取得的重要收获,2020年以来考古工作思路得以转变,开始从聚落角度全面审视,以期完整揭示石家及遇村遗址内涵及性质。
一、战国、秦汉墓地考古新发现
2021年,为厘清石家墓地整体布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相关区域展开了大面积考古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其中新揭露的一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属石家及遇村遗址首次发现。

战国、秦汉墓地分布地域较广,从目前得知的信息来看,其整体分布于古峪沟以北、遇村南沟西侧梁峁之上,与石家春秋时期贵族墓地尚未重合,应是独立的一处墓地。截至目前,墓地已在A、B两区发现两百余座。墓葬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个别之间存在打破。墓葬主体为东西向,墓室朝东。墓葬形制明显区别于石家春秋时期竖穴土坑墓,直线式洞室墓为基本特点。目前已试掘5座,年代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段,早段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晚期。
以M262为例,洞室位于竖井墓道短边中部;流行头龛,内随葬有陶器;流行殉牲,其墓道底部挖浅坑,殉牛头、牛蹄,且头部朝向墓室一侧;墓主人为二次迁葬;陶器组合为铲足鬲 罐;金属器有铜器、铁器及金器,流行贴(鎏)金银等工艺,多为墓主人近身之物。中段墓葬年代大致在秦统一时期。
以M261为例,洞室位于竖井墓道短边近中部;墓道底部仅发现零星动物骨骼;墓主人为二次迁葬;陶器组合为釜 盂 缶 各类罐;金属器有铜器、铁器,多为墓主人近身之物,兵器、车马器有少量发现。晚段墓葬年代大致在西汉早期。以M264为例,洞室位于竖井墓道短边近中部;墓主人为二次迁葬;金属器仅发现少量铜钱;陶器组合为釜 盂 鍪 甑 各类罐。




整体而言,早段墓葬葬俗上流行殉牲;铜器基本为北方系兵器、车马器、工具及服饰等;陶器以“侈口素面罐”“铲足鬲”为主要标识。类似的墓地或遗存在陕甘宁地区发现较多,诸如黄陵寨头河墓地、固原杨郎墓地、毛家坪B组类型、张家川马家塬墓地、漳县墩坪墓地、清水刘坪墓地等。它们性质上同属于西戎墓地的范畴,盛行年代涵盖整个战国时期。张寅依据区域间的差异,将其分为五个类型。即“杨郎类型”“马家塬类型”“毛家坪B组类型”“寨头河类型”及“关中类型”。在此基础上,他又依据族属来源的不同,将“杨郎类型”与“马家塬类型”合为一组,代表的是来自北方草原文化系统的西戎文化;将“毛家坪B组类型”“寨头河类型”与“关中类型”合为一组,代表的是来自寺洼文化系统的西戎文化。通过比较,早段墓葬可归属北方草原文化系统的西戎文化。中、晚段墓葬随葬品组合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北方系青铜器几近消失;铲足鬲已被秦釜所代替;盂、缶等典型秦式陶器出现;瘗埋铜钱现象普遍,墓室内发现大量秦汉时期“半两”。但直线式洞室墓未发生本质变化,墓道底部仍见方坑现象;墓室底部仍整体高于方坑底部。葬俗上部分墓葬仍见殉牲。在笔者看来,其族群仍可能为其西戎。只不过,用器制度上已明显贴上了“秦式”标签,籍以此为标志,逐渐纳入了帝国郡治之下,成为了编户齐民下“新秦人”及“新汉人”。
二、居址区有关考古线索
在西戎墓地开展同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积极寻求其居址或遗址。实际上,早在2017年,考古队曾在石家墓地南区M218周围清理一晚期灰坑。出土陶片多为素面,陶色整体呈红褐色,因温度所烧不均,呈现出斑驳不均的特点,可辨器形有双耳鬲、罐等,文化面貌与毛家坪B组遗存相类似。本年度,考古队在石家墓地北区清理一春秋车马坑(编号为MK1)时,发现了四个灰坑,皆打破MK1。出土陶片形制特点同样类似于毛家坪B组遗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批戎人居址或遗址应当分布在墓地以北区域。下一步,考古队将以此为线索,展开对相关区域大面积考古勘探及发掘,以期厘清石家及遇村遗址战国至秦汉时期聚落形态与结构。


三、相关认识
石家西戎墓地的考古新发现,其族属上应与文献记载的义渠戎密切相关。较早历史文献见《史记?匈奴列传》载:“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等戎,《匈奴列传》正义引《括地志》大致勾勒出了义渠分布范围,“宁州、庆州、西戎,及即刘拘邑城,时为义渠戎国,秦为北地郡也。”《读史方舆纪要》进一步指出,“义渠城,在(宁)州西北”。《中国历史地图集》亦将秦北地郡治所义渠县、汉代义渠道均标注在今宁县西北、西峰东南的董志原上。今有诸多学者依据文献零星记载及实地调查,围绕义渠都城所在提出“宁县西沟”“宁县孟家古城”及“宁县庙咀坪”等学说。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考古资料的匮乏,文献上的一鳞半爪难识其真相。不过学者们将目光聚焦在宁县境内,一定程度上说明义渠戎人族群在该地区分布的事实。公元前272年,义渠戎终因“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而亡,绝于史籍。不过从历史发展规律来说,义渠国虽灭,但其族群应在很长一段时间仍保留着自己的特色。石家及遇村遗址新发现这处义渠戎人墓地,在战国晚期文化内涵仍具有辨识性。秦至西汉早期,才逐渐被“秦化”乃至“汉化”,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作者:王永安 孙锋 芦敏
作者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九龙山汉墓
西汉鲁王及其亲属的5座墓。位于山东省曲阜县九龙山半山腰处。1970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了4座,分别编为2号、3号、4号、5号墓。《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景帝于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封其子刘馀为鲁王,治鲁县(今曲阜县)。3号墓出土“银缕玉衣”和有“庆忌”字样的铜印,可能是第3代鲁王刘庆忌的墓。他死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这4座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是研究西汉诸侯王墓葬形制的重要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1:460000隋炀帝生前的功过与身后的墓葬
在历史上有两个短命的王朝——秦朝和隋朝,而这两个王朝也分别开启了两个强势的王朝,繁盛四百年的两汉和建国近三百年的大唐朝,而这两个王朝也给中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至今绝大部分中国人是汉人,世界各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唐人街。而秦朝和隋朝的终结都与两个很暴躁却极有作为的皇帝息息相关,秦始皇和隋炀帝,秦始皇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说说隋炀帝。一、隋炀帝其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1:120001葛剑雄: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学术界的不良现象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广泛注意;无需讳言,某些不正之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腐败并未得到遏制。出现这些问题,当然与学术队伍本身的素质有关,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清除学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根源,只靠揭露、批评、打假是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学者的自我约束固然重要,外部条件也非改善不可。我认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学术界的现状,客观估价总体实力和水准,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规划。0000阿穆尔龙:黑龙江大型食草恐龙(长6米/距今65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黑龙江省发现了6种恐龙,其中就有今天要介绍的阿穆尔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阿穆尔龙基本资料体型:阿穆尔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8米,与蓝尾龙、肃州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12位,生活在距今7400万-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2:11:350003梁启超:如何才配叫做中国留学生?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