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山西闻喜上郭遗址出土仰韶时期石雕蚕蛹和春秋早期陶范
上郭古城和邱家庄墓群,位于山西省闻喜县城东南,涑水河在其西部,上世纪70年代起,在邱家庄、上郭村一带的鸣条岗上,考古工作者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出土“荀侯”匜、“贾子”匜、“刖人守囿”挽车等珍贵文物。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至今持续开展的考古工作,对晋文化深入研究意义重大。2018、2019年清理邱家庄M5001,2020年调查发现上郭古城的形状、面积,2021年配合山西省文物局首届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的举办,发掘位于古城西北角面积250平方米的居址区,发现了仰韶和周代两个时期的遗存,特别是出土春秋早期60多块陶范及铜炼渣、雕刻刀具和大量的板瓦、筒瓦、瓦当,表明这是一处两周时期包含有城址及墓地的大型遗址群。
Part 1
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
今年3月23日至6月23日,举办了第二届2022年田野考古技术培训班,来自全省各地市及省直文博系统单位的18位学员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发掘地点选在紧邻2021年探方之西、之北,发掘500平方米,发现了各类遗迹现象有灰沟2条、灰坑56座(包括仰韶时代的7座房址)、灶址2个,出土陶范1044、陶器183、玉器14、石器157、骨器123、小铜器4、铜炼渣7、贝类46、铁器2、蛋壳4、果核1件,共计1585件。这次发掘,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田野考古学习、发掘出土文物的双丰收。
本届培训班秉承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白天“黄埔军校”,学员们在工地认真发掘(图一);晚上“稷下学宫”,学习考古学理论知识,由老师授课30次,学员自主讲课18次;还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附近的23处博物馆、大型遗址、考古工地、革命旧址,通过“学、研、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了学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也充实了省、市、县的田野考古力量,这是山西省文物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的关键行动之一,也是推进山西省考古文博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这次发掘进一步确定了上郭遗址主要有两个时期,即仰韶时代中晚期和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

Part 2
考古发现
仰韶时代中晚期,以2021年清理的10座圆形半地穴式房址为主(按灰坑编号),年代包括西阴文化和仰韶晚期。H3,口呈不规整椭圆形,周壁自口部向外扩张至底部,袋形,壁面较整齐,平底,底面中间有不规整椭圆形踩踏硬面。口部东西长径202、南北短径160,底部近圆,东西长径270、南北短径250、深100厘米,硬面东西长径110、南北短径100厘米,东、北紧邻坑壁有尖底瓶、夹砂罐等能够复原的陶器多件(图二),属西阴文化时期。另外,属这一时期的还有大部分在探方外H29,清理范围内已经出土两件大型石钺,H29③:2长28.5、宽23厘米;H29③:3长25、宽18.5厘米(图三)。


石雕蚕蛹
H50,口呈不规整圆形,周壁自口部向外扩张至底部,呈袋形,坑底平整,壁面较粗糙但经修整。口部东西长径260、南北残径200厘米,底部东西长径280、南北残径220,深130厘米。从出土口沿外有一周附加堆纹的红陶夹砂罐、白衣彩陶钵、篮纹尖底瓶腹片等陶片看,属于仰韶晚期偏早阶段,约为距今5200年前后。坑内分四层堆积,在①层里出土一枚石雕蚕蛹(图四)。这枚蚕蛹,不排除是更早的西阴文化混入仰韶晚期的。但无论哪一种存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1926年李济先生在上郭西略偏南10余公里的夏县西阴村西阴文化发现一枚蚕茧,有学者提出质疑,后来1960年芮城西王村出土一件仰韶文化晚期的“蛹形陶饰”,2019、2020、2021年,山西夏县师村出土5枚石雕蚕蛹和一枚陶制蚕蛹,现在上郭也出土了,说明山西南部涑水河流域,仰韶文化已经养蚕,而且蚕蛹、蚕茧传承有序,也坐实了西阴遗址蚕茧的可信度。其实,1927年李济在《西阴村史前的遗址的发掘》中,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说:“这茧埋藏的位置差不多在坑的底下,它不会是后来的侵入,因为那一方的土色没有受扰的痕记;也不会是野虫偶尔吐的,因为它是经过人工的割裂。当着我最初发现它的时候,我知道这意义很重大,就非常注意这件事。但是我没找着第二个。”“这个发现替我们辟了一条关于在中国北部史前研究的新途径。中国有历史就有关于蚕业的记载;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指数,较之安特生所说的陶鼎与陶鬲尤为可靠。”
上郭这枚石雕蚕蛹,再现了山西五千多年的山西文明史。进一步从西阴村、师村、上郭、西王村等典型遗址入手,以来自华北平原的枣园文化后来发展为北撖、东庄、师村为代表的一类遗存,与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的半坡文化前身北首岭遗存和半坡文化,在山西南部长期对峙、碰撞、交流着,从而产生一支独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即西阴文化(庙底沟文化)。以这个课题为抓手,以蚕茧、蚕蛹组成的丝织业为突破口,结合燧石、食盐、铜矿、铁矿等优渥的自然条件,和特征鲜明的玫瑰花纹彩陶,来研究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南西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已经水到渠成。
山西南部先秦时期存在着发达的丝织业。绛县横水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丝织品“荒帷”即棺罩,是对死者生前居室帷幄的模仿;而《诗经·唐风·扬之水》是两周时期晋国的诗歌作品,穿在年轻女子身上的“素衣”“朱襮”“朱绣”都是丝织品;同时期魏国的《诗经·魏风·十亩之间》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之句,生动地记述了青年女性在桑林里欢欢喜喜采桑的情景。
陶范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以春秋早期为主,除发现大量大型板瓦、筒瓦和瓦当说明附近一定有大型建筑外,两年间陶范集中发现相邻的四个探方中,今年以T17②、③层出土最多,出土遗物可辨器形有陶鬲、盆、罐、豆、甑、板瓦、器盖、器底及果核、骨器、石器、骨笄、鱼骨、陶环、圆陶片、陶球、玉环、砺石等,陶范除带纹饰陶范130件外,其余为素面,可见铜鼎、簋、钟等礼、乐器范,也有铜镞、节约等武器、车马器范,纹饰有凤鸟纹、夔龙纹、瓦棱纹、弦纹等(图五),另炉壁、铜炼渣、烧土块等时有出土。

在2021年断定上郭古城可能是晋国重要都邑“古曲沃”的基础上,今年发掘出土的一千余块陶范和与铸铜作坊有关的遗物,无不表明这座古城肯定就是“古曲沃”,“曲沃代翼”、晋献公兼并邻国、“骊姬之乱”和晋文公开辟晋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霸业等,都与此息息相关,这在晋文化研究史上的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所以,上郭遗址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已获得材料正在整理,我们先期报道蚕蛹和陶范。
撰文:田建文 王金平
摄影:王涛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谢雨檬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江浙沪盗墓者联手盗山东王墓,特买防毒面具,挖两小时后不敢挖了
江浙沪三地盗墓者联手盗山东王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山东济宁市北郊的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原萧王庄附近,有4个如小丘一样的大土堆,当地人称为“堌堆”。这里本来有9个堌堆,1949年后被平毁了5个,能确定位置的有6个。目前有封土的4个分别定为1、2、3、4号墓。1969年当地驻军在堌堆上挖防空洞,破坏了封土和墓室,墓砖都暴露了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40:220000他是谁?孔子都服他,宋真宗封他为皇帝,武则天封其母为太后
中国道家始祖老子与河南鹿邑太清宫的传说作者:苏湲(老子画像)鹿邑老子太清宫西距鹿邑县城5公里,北去1.5公里为涡河,位于河南省最东部。涡河是淮河的支流,亘古不变,贯穿鹿邑县全境,太清宫坐落在它的南岸,被视为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鹿邑县属淮河流域,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因此唐宋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早被淹没在地下数米深处,从地面上早已经无迹可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14:530000先商诸城体系的社会规模问题——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之五
【编者按】本文为郭立新、郭静云所著之《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原文分别刊载于《南方文物》2021年1期;2021年2期和2022年3期。该文较为系统地疏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先商时期各种城址的资料,探讨其兴废过程与背后的社会动因,借此了解中国各地早期的文明化进程。因全文较长,兹分节摘发;本篇为其中第三节。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请戳这里:从稻作起源到中华文明成长的早期历史图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24:080000隋朝灭南陈后为何要把豪华的南京毁成菜地?背后推手可能是他!
谁策划毁了南朝都城南京?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风水史和城建史上,有一段时间是非常令人伤痛的,就是当年隋文帝杨坚降平南陈后,把南京这处“帝王之宅”毁为“菜地”。(南朝皇陵石刻)我在《风水三千年》一书中,曾写出过此事——,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朝末代皇帝陈叔宝被俘,被带走北上,后死于洛阳。俘了皇帝后,杨坚还没有放手,又对建康实施破坏,时间当在公元589年城破之后。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37:210002迷你型驰龙科:西爪龙 体长不足1米(以昆虫为食)
西爪龙是一种驰龙科的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坎潘阶时期,体长不足1米,主要以昆虫为食,也是目前北美洲已知的体型最小的肉食恐龙,第一批的西爪龙化石发掘于加拿大的亚伯达省的恐龙公园中。西爪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58:1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