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田小红
石城子遗址位于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地处天山山脉北麓山前丘陵地带。北与奇台、吉木萨尔等绿洲相连,南越天山可至吐鲁番盆地。2014-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城子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石城子遗址经调查勘探确认由城址、手工业作坊和墓地等三部分构成。城址位于遗址东部一座突出的山嘴上,依山形水势而建,北、西面筑墙,东、南以深涧为屏障,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城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380、东西宽280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城墙夯筑,基宽约8-9米、残高可达3米。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角楼1座,北墙上有马面2座。西墙外约10米处有护城壕。城门1座,位于西墙中部。由门楼、门道、墩台、回廊、散水及门塾等组成,门楼应为依托墙体及排叉柱支撑的大过梁式结构。





城内西北筑子城1座。东西长200、南北宽100米。城内通过考古发掘清理出房屋37间,房屋依地势呈阶梯状布局,彼此间以巷道通连。墙体多为土坯垒砌或夯筑。房顶为两面坡结构,上覆青瓦,椽头饰云纹瓦当。城内还见灶、灰坑、车辙、散水等遗迹。


出土遗物以灰陶砖、瓦等建筑材料为主。筒瓦、板瓦尺寸较大,壁面饰绳纹、布纹、席纹等纹饰;瓦当当面多饰云纹或几何纹。生活类器物及兵器较少,质地有陶、铜、铁、石、骨角器等,个别陶器刻有“马”“宋直瓮”字样。钱币为五铢钱。


窑址类手工业作坊和墓地位于城西。现发现陶窑3座,墓葬10余座。陶窑依山坡于生土中掏挖而成。平面呈马镫形。由前室、窑门、窑室(含火膛、窑床)和烟道四部分组成。窑室内出土砖、瓦、瓦当、陶碗、陶罐等与城内所出同类器物相同,表明其是采用中原传统技术和装饰母题在本地制作。


墓葬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二层台墓和竖穴偏室墓三类。出土遗物有束颈罐、绢、金箔、料珠、五铢及羊距骨等。

发掘工作中十分重视多学科合作,环境考古、电(磁)法物探、遥感、动植物、土壤等专题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运用三维建模、考古资料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全面提取和保存发掘原始信息。
经过6年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主要获得以下四方面成果:
第一,石城子遗址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出土的大量汉代典型器物层位关系明确,在新疆地区考古学文化断代上具有标尺意义,对于深化新疆地区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参照文献记载,基本确定石城子遗址即为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统辖整个西域地区军政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公元前48年,西汉在今吐鲁番盆地始设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事务,分戊校、己校分驻天山南北。东汉明帝时,遣西域都护陈睦驻乌垒(今轮台地区)、己校尉关宠驻柳中(今吐鲁番鲁克沁),戊校尉耿恭屯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地区)。公元75年,耿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引兵以拒匈奴。石城子遗址考古发现与高昌故城附近“高昌壁”所属遗物及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马圈湾遗址所出有关戊己校尉汉简资料结合,共同实证了两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之后有效管辖西域军政事务的辉煌历史。
第三,石城子遗址位于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孔道上,控扼天山南北往来交通的关隘,建制上严格遵循汉代边郡的军事建筑规制,为深入研究新疆地区及丝绸之路沿线两汉时期军政建置体系及边城规制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四,石城子遗址是汉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其考古成果对于阐释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历史史实、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历史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伊犁河畔的回望——2019年环卡普恰盖海考察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赴哈考古工作队,联合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历史保护博物馆同仁,2019年6-9月在阿拉木图市东约50千米的拉哈特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期间,从伊犁河中游南岸的伊塞克向东出发,逆时针环绕伊犁河卡普恰盖海(水库)考察学习。中方的丁岩、苗轶飞、祁玉庭与哈方的图列克、司机兼翻译包尔江共五位,乘车一辆车,9月5-8日,前后四天三宿,行程1348千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06:080003“宅兹中国”何尊解读的五大错误观点,将中国历史研究推进深渊!
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因其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而闻名遐迩,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工程中,确立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为“最早的中国”及夏代中晚期都城的文献依据。因此,“宅兹中国”与青铜器何尊成为标榜河南洛阳“最早的中国”及二里头遗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历史地位的救命稻草。我要新鲜事2023-10-01 18:09:430000细微之处有乾坤——读《秦汉名物丛考》(增订版)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06:170001汉墓被盗掘一空 却留下价值24亿的“金缕玉衣” 专家:谁敢动
在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考古技术的不断改进,一些考古专家终于得以发现那些隐藏在地底下的珍宝和文物。比如,在江苏徐州市,由于一些村民的发现,考古专家终于找到了楚王陵墓的具体位置。专家们通过多次勘察和使用地质仪器勘测,终于找到了古墓的入口。但当他们进入墓室时,发现墓室里的文物已经被盗走,墓室的墙上还布满了盗洞。尽管专家们感到十分失望,但最年轻的考古队员邱永生仍然在墓坑中挖掘,并找到了一块小小的玉片。我要新鲜事2023-07-08 16:27: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