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
项目负责人:阮秋荣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地处西部天山伊犁河谷,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两部分组成。该遗址在2015年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被发现,并于当年和2016年、2018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吉仁台沟口遗址是目前新疆伊犁河谷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对于研究新疆史前时期的年代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居址区
居址区位于喀什河沟口北部山前三级台地上。三次考古工作累计发掘4500余平方米,揭露房址37座,窑址、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等300余座,采集遗物标本一千余件。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燃煤遗存,出土大量煤块、煤灰、煤渣及未燃尽煤块等。





房址多数集中分布在台地东部的背风稍低处,中部零星分布,西部有一座单独的大型房址。房址按建筑规模可分为大小两种。大型房址面积约100~400平方米,共计6座,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属于半地穴木梁架式结构,石砌门道位于房址南侧,长方形石砌火塘位于房址中部,二者连线大致构成房址中轴线,布局严谨对称。小型房址面积约20~60平方米,共31座。大部分集中于台地东部,且多依山梁地形呈阶梯状错落分布。房址平面形状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建筑形制则有半地穴和地面起建两种。居址中部一般都有一个圆形石砌火塘。门道方向不一致。

窑址共计6座,其中2座勺形窑(Y4和Y5)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由窑室和火道两部分组成。窑室内堆积厚40余厘米木炭层。根据窑址形制及遗物,初步推断其为烧制或储存木炭的窑。

青铜时代晚期墓葬9座,分布零散,规模较小。形制有半地面石棺墓与竖穴土坑(石棺)墓两种,均侧身屈肢,随葬少量素面平底陶罐、带柄铜镜、铜耳环等。

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大宗,少量铜器、骨器和铁器等,还发现了较多与冶铸铜器相关的陶、石范和炭化黍、粟、大麦等农作物。此外,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牛、羊、马等家畜的骨骼。
高台遗存
高台遗存北距房址区约1千米,地处喀什河沟口要冲。2018年分别在高台遗存东北角和北、南、西侧边缘布设探沟,主要是想探明其确切范围和堆积情况。试掘发现,高台本体120米见方,高台本体外周采用石块砌筑,石块朝外一面及接缝处均经过细致打磨,构筑的墙体齐直规整,间隙紧凑致密。高台内部见石构墙体和灰层,灰层内夹杂煤块。出土陶、石器和兽骨等。从出土的遗物及测年数据看,高台遗存与居址区应属互有关联的同时期遗存。


学术价值
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经过3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认了聚落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分区,即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共同构成了一处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结合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单体房屋建筑和气势磅礴的石构高台遗存,初步推测这里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的中心之一。

深化了对遗址文化内涵、性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认识。根据地层叠压打破关系、房屋形态和陶器特征,遗址主体遗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发现了丰富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是新疆史前唯一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此外,遗址还出土几件铁块和较多铁炼渣。这些新发现对新疆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
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这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

集中出土了2000余粒炭化黍种子,同时该遗址也有少量源自西方的农作物如大麦、小麦的发现,为揭示早期农作物的东西交流路线提供了新视角。
新发现的两座勺形窑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600~2400年之间,说明吉仁台沟口遗址还应当存在铜石并用时代遗存,为探寻伊犁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提供了新线索。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阎王角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1亿年前)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至今已挖掘出71种恐龙,其中大多数是食草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阎王角龙,它体长仅1米,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生活于1亿年前的蒙古,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阎王角龙基本资料阎王角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米,与古角龙、雅尔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25亿年-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阎王角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34:170000洛阳暴雨中出现千年古墓 一个物件让专家惊讶(关羽墓)
墓中出现了乾隆提名的牌匾。关羽1979年,洛阳下了一场暴雨,导致一些地区发生了洪水灾害。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做潘奥村的地方,那洪水退去之后,人们就发现一座千年古墓被洪水给冲开,之后考古专家赶到现场勘查发掘,结果就在墓中挖到了一物,令专家大呼不可能。关羽之墓我要新鲜事2023-02-26 03:31:440000河北的商代文化考古 在古代遗址有重要发现(河北考古)
河北地区发现的武安赵窑遗址填补了太行山东的商代考古空白。河北地区作为我国考古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省份,也在这些年当中有过不少的发现,在5月三十日国家文物局所发表出来的一些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工作会议当中,就重点说明了河北的商代考古工作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南部部分地区是代的一个重要生活以及战略地区在河北也发现了武安赵窑遗址,这是在河北发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商代遗址。武安赵窑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1:010000草木青翠,遇见越窑
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是火与土的艺术,也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发明。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于距今约2000年前的东汉中晚期而最早的成熟瓷器即是青瓷其主要产地在今天的浙江境内越窑。可谓是早期青瓷生产最为重要的窑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9:30:180002孙殿英干兄弟盗宝,派工兵连挖8天,挖出物现成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马鸿逵“盗宝记”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民国盗墓史上,最著名的一起盗墓事件,当是军阀殿英挖清东陵盗宝一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较少被人关注的是,孙殿英的干兄弟也曾干过盗宝的勾当。孙殿英这位干兄弟是谁?马鸿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