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
项目负责人:阮秋荣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科蒙乡恰勒格尔村,地处西部天山伊犁河谷,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两部分组成。该遗址在2015年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被发现,并于当年和2016年、2018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吉仁台沟口遗址是目前新疆伊犁河谷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对于研究新疆史前时期的年代分期、文化谱系、聚落形态、社会状况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居址区
居址区位于喀什河沟口北部山前三级台地上。三次考古工作累计发掘4500余平方米,揭露房址37座,窑址、灶(火塘)、灰坑、冶炼遗迹等300余座,采集遗物标本一千余件。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燃煤遗存,出土大量煤块、煤灰、煤渣及未燃尽煤块等。





房址多数集中分布在台地东部的背风稍低处,中部零星分布,西部有一座单独的大型房址。房址按建筑规模可分为大小两种。大型房址面积约100~400平方米,共计6座,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属于半地穴木梁架式结构,石砌门道位于房址南侧,长方形石砌火塘位于房址中部,二者连线大致构成房址中轴线,布局严谨对称。小型房址面积约20~60平方米,共31座。大部分集中于台地东部,且多依山梁地形呈阶梯状错落分布。房址平面形状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建筑形制则有半地穴和地面起建两种。居址中部一般都有一个圆形石砌火塘。门道方向不一致。

窑址共计6座,其中2座勺形窑(Y4和Y5)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由窑室和火道两部分组成。窑室内堆积厚40余厘米木炭层。根据窑址形制及遗物,初步推断其为烧制或储存木炭的窑。

青铜时代晚期墓葬9座,分布零散,规模较小。形制有半地面石棺墓与竖穴土坑(石棺)墓两种,均侧身屈肢,随葬少量素面平底陶罐、带柄铜镜、铜耳环等。

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大宗,少量铜器、骨器和铁器等,还发现了较多与冶铸铜器相关的陶、石范和炭化黍、粟、大麦等农作物。此外,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牛、羊、马等家畜的骨骼。
高台遗存
高台遗存北距房址区约1千米,地处喀什河沟口要冲。2018年分别在高台遗存东北角和北、南、西侧边缘布设探沟,主要是想探明其确切范围和堆积情况。试掘发现,高台本体120米见方,高台本体外周采用石块砌筑,石块朝外一面及接缝处均经过细致打磨,构筑的墙体齐直规整,间隙紧凑致密。高台内部见石构墙体和灰层,灰层内夹杂煤块。出土陶、石器和兽骨等。从出土的遗物及测年数据看,高台遗存与居址区应属互有关联的同时期遗存。


学术价值
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经过3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认了聚落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分区,即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共同构成了一处规模宏大、布局复杂的大型聚落遗址。结合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单体房屋建筑和气势磅礴的石构高台遗存,初步推测这里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晚期的中心之一。

深化了对遗址文化内涵、性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认识。根据地层叠压打破关系、房屋形态和陶器特征,遗址主体遗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为建立伊犁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也为西天山地区人群的生业方式从畜牧经济向游牧经济转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发现了丰富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是新疆史前唯一一处有明确冶金证据链的遗址。此外,遗址还出土几件铁块和较多铁炼渣。这些新发现对新疆及至中亚史前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
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这种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在人类能源利用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性质,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大考古发现。

集中出土了2000余粒炭化黍种子,同时该遗址也有少量源自西方的农作物如大麦、小麦的发现,为揭示早期农作物的东西交流路线提供了新视角。
新发现的两座勺形窑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600~2400年之间,说明吉仁台沟口遗址还应当存在铜石并用时代遗存,为探寻伊犁河流域早期青铜文明提供了新线索。
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美颌龙:德国小型食肉恐龙(长4米/距今1.45亿年前)
说到小型食肉恐龙,最著名的当属伤齿龙,它是恐龙世界中数量众多的小恐龙,在许多影视剧中也有出现。而除了伤齿龙外,在影视中还曾多次出现过的还有美颌龙,它体长仅1米左右,是种小型食草恐龙,生活在1.45亿年前的欧洲,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美颌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16:410000王幼平|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进展与问题
摘要: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不断增多。从最早人类与文化的出现、莫维斯线的讨论,到现代人起源与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等课题研究都有重要进展。但与中国北方及旧大陆西侧的研究相比,仍有待努力,须对上述课题进行更深入探讨,全面复原中国南方早期人类与社会发展史。一、引言0002生产队取土,从三国袁绍墓中挖出随葬品,认为不值钱,扔了
东汉袁绍及其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不同时期的古墓中,已发现的三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几乎无一完好,都被古今盗墓者光顾了。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袁绍墓,也是这样。袁绍(公元?—202年)在《三国志》上有传。其字“本初”,东汉末年重要人物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汝南汝阳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3:420000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兵马俑是真人做的吗/陶俑制作
秦陵兵马俑发掘于中国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在陵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三个秦陵兵马俑坑。秦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十大奇迹建筑之一,是闻名于世界的文化遗产。很多人都问兵马俑是不是真人制作的,考古学家证实兵马俑是陶俑制作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5:06: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