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于建军
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两个发掘区,发掘面积合计65平米,发现了距今45000多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的文化层堆积,出土石器、铜器、铁器等各类编号标本和动物化石2000余件。
通天洞遗址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的一处花岗岩洞穴遗址。地处北疆阿勒泰地区的西南部、准噶尔盆地北缘、额尔齐斯河南岸、萨吾尔山的北麓。周围也发现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存,如萨尔阔拉墓群、克孜勒吐育克墓群、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阔克拉萨墓群、库热萨拉山顶墓群以及克孜勒阔拉岩画等。
遗址有三处大小不一的洞穴,正面看略呈“品”字形,左下洞穴最大,长22.5、进深16.6、高5.8米,进入洞穴约2米时,洞穴与山顶上下相通,通天洞由此得名。在遗址堆积上,采集到一些石杵残件及手制夹砂灰陶、红陶片,陶片除素面者外,也可见刻划纹、剔刺纹构成的折线纹等纹饰。这些陶片及纹饰与切木尔切克文化墓葬出土的陶器型制、纹饰基本一致。
2014年,发现此处遗址,初步认定该遗址属于青铜时代古人类生活居住遗址。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专人对该遗址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
2016年初,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发掘申请并获得批准。为探明该洞穴遗址的规模和性质,对遗址进行了初步发掘。
2017年6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再次合作对通天洞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过程中,详细记录各出土标本的类别、三维坐标、堆积地层、水平层及产状、风化磨蚀等方面的信息,对测年样本、浮选样本、土壤微型态样本以及DNA土壤样本等也做了专门的提取工作,文化层所有土样都进行了筛选。此外还邀请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协助对遗址发掘区域及周边进行了电法物探和探地雷达勘探,对遗址及附近的地层堆积情况进行了初步推断。
两年的发掘表明,通天洞遗址洞穴堆积较厚,首次发现了本地区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铁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堆积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了解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意义。
早期铁器和青铜时代地层中发现的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石磨盘等,主要属于阿凡纳谢沃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在T0505探方内还发现有围绕洞口的石围墙等遗迹,石围墙外则有直径约1.2米的灰坑。T0505内早期铁器和青铜时代地层堆积经浮选得到了炭化的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对其进行14C测年所得年代为距今5000-3500年(校正值)。
旧石器文化层中出土的遗物包括编号标本两千余件,其中石制品约占2/3,动物骨骼化石约占1/3。此外还筛选出细小的动物化石及石制品标本万余件,筛选标本中以动物化石尤其是小型动物化石为主。石制品种类十分丰富,包括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勒瓦娄哇尖状器、各类刮削器与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的石制品。总体显示出较明显的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在国内同时期遗址中十分独特,填补了中国缺少典型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动物骨骼破碎程度较高,有明显的切割、灼烧、敲击等痕迹,可鉴定种属包括食肉类、兔类、羊、驴、犀牛、棕熊以及鸟类等大量小动物骨骼,为探讨这一时期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遗址环境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旧石器文化层中还发现了原位埋藏的3个灰堆,呈较规整边界清晰的圆形。灰烬堆积以及数量众多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遗存表明,遗址为当时古人类生活居住之所。经对动物化石的14C测定,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堆积的年代约为距今4.5万年。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遗址所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在中国只发现于少数几个遗址,而这类遗存在中国周边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等地却有较多的研究和发现。遗址所在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欧亚大陆北方大草原、中亚东欧等地区为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为进一步探讨更新世亚欧大陆东部地区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交流、扩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探讨古人类适应方式、生计行为、石料来源、古环境研究、年代学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与学术价值。
通天洞遗址还可能是新疆目前最早的铜石并用时代遗址,并且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多次使用;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小麦,但确切的相关问题,还需要今后进一步详细的考古发掘研究来印证,即便如此,也至说明这里很早就出现了小麦,极有可能存在一条小麦传播的通道。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二)
六、纲运官吏之私营商业《宋史》卷二六○《李怀忠传》说:上(太祖)幸西京,爱其地形势,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怀忠乘间进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上嘉纳之。0000古人筑墓时有一绝招,过去盗墓者为此头疼,但现代盗墓很容易破掉
五代王处直墓的发掘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一种说法,考古专家跟在盗墓者的屁股后,意思是,墓都被盗墓者挖了,考古专家才知道在哪。这种现象是有的,但事实上正相反,现代盗墓者往往跟在考古人员的后面,伺机下手。五代王处墓被盗,就是这样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0:090001余小洪:古羌是汉藏两族共有祖先的考古学观察
文化意义上的彩陶、石棺墓等遗存证明,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金属时代古羌是西藏先民来源之一;生物人类学意义上的古DNA、体质人类学证据也证明,古羌是藏族族源之一,以上考古证据可与汉藏同源的文献记载相互佐证。考古证据和文献记载共同证明,古羌是汉藏两族共有祖先,古羌是汉族、藏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非唯一来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38:430000李峰:从早期中国看世界史:以国家形态和政府职能为中心
因为不想重复《早期中国》这本书里的观点,所以我选了“从早期中国看世界史:以国家形态和政府职能为中心”这样一个题目。它来自我两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将收在BloomsburyCulturalHistoryofTechnology这本书里,是其中的第七章。文章内容和《早期中国》这本书有关系,但更多的采取比较的视角,主要想从中国早期研究,特别是西周研究的经验上重新回头来看早期国家的不同发展途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5:270000巧龙:新疆小型食草恐龙(长5米/距今1.63亿年前)
在中国,新疆是除辽宁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目前已挖掘出20种恐龙化石,其中就包括今天要介绍的巧龙,一起去了解看看。巧龙基本资料体型:巧龙因体型小巧,构造轻盈而得名,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5米,与顶盾龙、大安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366位,生活在距今1.88亿-1.63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3:37: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