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王社江
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与人文地理过渡地带、分界线,被誉为“中华龙脉”。深入开展该地区旧石器考古工作,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和旧石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5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等单位在秦岭地区开展了持续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发现旧石器遗址400余处、旧石器20余万件。2017年以来,为弥补秦岭中西部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洞穴遗址发现的短板,研究团队在汉中盆地开展了洞穴专项调查,于南郑区梁山镇南寨村附近新发现了疥疙洞遗址。由于遗址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018-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1×1米探方27个。发掘中有效融合了旧、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方法,将文化层与水平层相结合,在文化层内以5厘米为水平层进行发掘,尤其关注不同文化层之间的人类活动“地面”信息。开展了旧石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地层年代学、动物考古、数字考古等多学科研究,力求更加科学和全面地获取遗存信息。
遗址地层堆积厚约1.6米,分13层,第①、②层为近现代堆积,第③-⑩层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第?-?层为自然砂砾层,第?层以下为基岩。旧石器时代堆积可分三组:
第一组为第⑩-⑨层,深灰黑色粉砂,夹大量灰岩碎屑。出土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100余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砾石为主,工具多见以石片为毛坯的小型刮削器。距今约10万年(光释光测年数据,以下同)。


第二组为第⑧-⑥层,深灰棕色粉砂,夹少量灰岩角砾。出土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1400余件。石制品600余件,原料以石英砾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和凝灰岩砾石;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片屑;工具多见以石片为毛坯的中小型刮削器,其次为尖状器。距今约7-5万年。



第三组为第⑤-③层,浅黄棕色粉砂,夹较多灰岩角砾。发现人类活动面1处、石器加工点3处、火塘2处;出土人类化石、石制品、烧骨、动物化石等遗物万余件。第⑤层下发现有1处火塘,位于洞口处。人类活动面位于第④层下,具有明显的踩踏面,活动面上见有石器加工点、火塘以及集中分布的碎骨堆。在原生地层中出土2枚早期现代人牙齿化石,分别发现于第④层和第③层;另在早年被人工搬运至洞外的、含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的堆积中筛洗发现少量人类牙齿和头骨残块。石制品1500余件,原料以石英砾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和凝灰岩砾石;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片屑;工具大多以石片为毛坯,多为中小型刮削器,存在少量尖状器,偶见重型刮削器。动物化石及烧骨8000余件,初步鉴定有鹿、麂、牛、剑齿象、犀、野猪、大熊猫、熊、狼、最后鬣狗、黄鼬、豪猪等20余种,其中鹿科和牛科动物占绝大多数,属于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距今约3-1.5万年。


三组堆积单位代表了三期文化遗存。各期石制品面貌基本一致,均属小石片石器工业系统,石器加工技术为“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总体呈现出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特点。


疥疙洞遗址是近年来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非常关键的新突破,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
第一,它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地层堆积基本连续,层位关系清楚,出土遗物性质明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境内距今10-5万间的关键考古资料。
第二,中国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地点中包含文化遗物者极少,疥疙洞遗址不仅出土有距今3万年左右的现代人化石,还发现有丰富的、共生关系清晰的小石片工业系统的石器,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第三,填补了汉中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穴类型居址的空白,对研究早期人类洞穴和旷野阶地两种类型的居址形态和生计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第四,出土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动物化石,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极大地丰富了秦岭地区晚更新世的动物化石材料。
总之,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对研究秦岭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体质特征、栖居方式、行为方式、石器工业面貌、文化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环境背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查洪德:全辽金元笔记(第一辑)总序
《全辽金元笔记》是辽金元笔记文献之汇集整理,汇编、点校全部现存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所谓笔记,是指那些没有严格体例、信笔记录摘录而成的著述,是古代文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蕴含有大量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来为研究者重视。辽金元三代笔记,特别是其中的元代笔记,又因其历史文化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8:490000漆器是什么意思 漆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河姆渡)
用于涂在各种器物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品和艺术品被称之为漆器,漆器最早出现在河姆渡时期,在中国的石器时期,已经能够掌握漆器的制作,在商周至明清时期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漆器也是中国古代在化学领域以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根据有关资料所记载,中国是使用漆最早的国家,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发现了很多的漆制物品。漆器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6-18 19:13:020000从定居的生活策略到农产的萌生(蓝色革命之五)
【说明】本文为郭静云、郭立新所著《“蓝色革命”:新石器生活方式的发生机制及指标问题(东亚视角)》(原刊于《中国农史》2019年第4-5期),因全文内容较长,现分节摘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21:570000金华一水库施工现场发现古墓
近日,浙江金华婺城区罗店镇山下吴水库大坝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在古墓现场,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是呈一个拱字形的类似甬道入口,用厚制石板砌成,内壁两侧刻有精美的人物图像。金华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威说,根据该墓的墓型以及雕刻的纹样,初步推断该墓应该为五代末到宋初时期,但具体情况还要等省考古所专家发掘以后才能进行更准确的断定,希望墓中能够发现文字记载等线索。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9:56:540000张天恩:论西周采邑制度的有关问题
西周的采邑制,是当时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西周王朝建立后所出现的封国(封建诸侯),就是这一制度的推广和发展,东周列国的封君制则是其延续,西汉及其以后的封国实际也有对这一制度的承袭。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8: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