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祥云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闵锐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境处于金沙江水系与元江水系的分水岭上,海拔高于相邻各县。大波那墓地在祥云县云南驿坝的东北部的刘厂镇大波那村东。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设置益州郡,益州郡下辖二十四县,云南县为之一,县治在今云南驿坝。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名,故改称祥云县。为“云南”省名之源。
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墓地发掘列为所内设课题《洱海区域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目的为构建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大波那墓地发掘研究即为课题中青铜时代遗存分析的重要内容。
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西区、东区约50000平方米范围进行钻探,取得较大的收获。基本探明西区墓地的范围,西区遗址、墓地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的东区也基本探明了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的基本情况,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东区墓地的南部约500米的区域,新钻探到一个墓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这是一个重大收获。墓葬有灰膏泥和木椁、木棺,墓葬形制和北部墓地基本相同,东区两个墓地都有长度7米以上的大型墓葬。

通过钻探发现,大波那地区有三个墓地,其中西区墓地范围还有同时代文化堆积,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但大部分被压在大波那村下或已遭破坏。



2014年7月至12月,发掘西区遗址150平方米;发掘东区北部墓地850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共出土陶、铜、石、木器等290余件。

西区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积,并且发现有房址、柱洞、灰坑、灰沟等遗迹。部分柱洞排列整齐,没有活动面,推测原房屋应为干栏式建筑,这与干栏式房屋造型的铜棺及出土的房屋模型相吻合。西区出土遗物除较多陶片外,发现有砺石、石斧、石垫、铜镞、红砂石范残片等,编号小件器物40余件。

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基本相同,约240度左右。墓葬长度大于6米的大型墓葬6座,3-6米的中型墓葬11座,3米以下的小型墓葬共8座。墓葬开口层位基本相同,均开口于第4层下。墓口尺寸最大的为M20,长7.6米、宽3.9米。大型墓葬均有木棺木椁,木棺多用大型松、栎木材构建,木质棺板大多保存较好,棺板垒叠而成,之间可能用绳铆固定;中型墓葬部分仅发现有木棺,木棺构建形式与大型墓相似;小型墓葬均较小,大多数无棺木发现。墓葬构建较为考究,墓底多经铺垫,边壁涂抹多层膏泥,棺椁间用灰膏泥填塞;二层台经过夯筑,土质坚硬;葬式多为多人二次合葬。随葬品中的陶器类多放置于墓西上部,少量放置于棺内;铜器多放置于棺内底部的两侧。墓葬出土随葬器物丰富,共计250余件(套),根据质地可分为铜、铁、锡、陶、石、木、竹、藤或竹编器和葫芦。











对本次发掘出土器物的初步对比研究,它们的时代约为战国、秦汉时期。
大波那墓地刚好可以填补这一区域距今2500年至距今2000年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使我们对洱海区域战国至西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
依据现有材料进行初步研究,可以将大波那遗址、墓地发掘的重要学术意义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大波那墓地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规格最高的一个墓地,葬具、葬式特殊且没有被盗掘过,完整性较好。研究证明,大波那是这一时期洱海区域的重要文化中心。
第二,掌握大波那墓地文化的基本面貌,其文化内涵、分布范围已基本清楚。它所代表的青铜时代文化是滇西地区重要的古文化,将对整个滇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本次工作填补了洱海区域战国、秦汉这一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为构建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及探讨和研究洱海区域“昆明族”的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四,数字考古和新技术运用,以及文物保护同步进行及扎实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紧密配合,获取了大量的古代信息资料。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将为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信息。
第五,为我们下一步进行墓地的保护规划,以及墓地将来的展示、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材料。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农民挖出一巨石 巨石下面藏一古墓 将2大古国的千年秘密给解开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柔然国是一个相对神秘的国度,虽然其曾经一度雄霸天下,但是其历史记载却非常有限。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茹茹公主,这位公主曾经嫁给了北朝时期东魏权臣高欢的儿子高湛。而茹茹公主的墓葬一直成为历史上的谜团,直到最近才被发掘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4-25 20:26:350000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
2月3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2项参评(名单如下)。推介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按年代早晚排序)1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2山东沂水跋山遗址3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4河北尚义四台遗址5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6甘肃庆阳南佐遗址7山西兴县碧村遗址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寻·秘——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曹秉进)●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马永嬴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根据考古资料,江村大墓所在的汉文帝霸陵陵区范围近30平方千米。本项目自2006年开始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考古发掘自2017年持续至今,发掘面积总计6050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32:490000中国考古学会历届常务、名誉理事(1979~2019)
第一届理事会(1979年4月6~12日选举产生)常务理事:王振铎、安志敏、陈乔、陈滋德、张政烺、贾兰坡、顾铁符、宿白理事长:夏鼐副理事长:裴文中、尹达、苏秉琦秘书长:王仲舒名誉理事:王冶秋、容庚、于省吾、徐中舒、商承祚、陈邦怀第二届理事会(1983年5月15日选举产生)常务理事:尹达、王仲殊、王振铎、安志敏、张政烺、苏秉琦、夏鼐、贾兰坡、顾铁符、宿白、谢辰生0000老农大闹考古现场 众人前去阻拦 老人却称挖的是他家祖坟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我国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先祖,并对祖墓等遗址保持着特殊的情感。祖坟作为家族的纪念地点,是对先祖的一种敬仰和缅怀。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演变,许多古代墓葬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也给考古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37: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