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何嘉宁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的气候条件对古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青藏高原征服及适应进程也始终是困扰国际学术界的重要课题。
为进一步探索古人类征服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2019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专业团队在川西高原展开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工作,于2020年5月份调查发现皮洛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4月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皮洛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到11月初第一阶段野外发掘工作圆满结束。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地处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的三级阶地上。遗址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遗址建立了科学的地表采集系统,详细记录地表所有典型石制品的类型、风化磨蚀情况和三维坐标,极大地填补了发掘面积有限的不足,系统地还原了整个遗址范围内不同时期遗物的空间分布状况,目前已采集典型石制品3000余件。
遗迹与遗物
本次发掘200平方米,采用水平层与文化层相结合的方式,在5m×5m的大探方内布设1m×1m的小方进行精细化操作,对所有编号标本拍照、记录三维坐标和产状,对长度在2cm以下的遗物按照小方进行收集,还对遗物分布密集的水平层进行了三维摄影建模。在发掘过程中,团队注重对残留物、土壤微结构等分析样品的现场采样,并在剖面上统一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古DNA样品以及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研究的样品。
遗址地层堆积厚约2米,可划分为8层,其中第①层为草皮,②-⑧层均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呈现出红-黄土交替的特征,反映了气候的冷暖波动。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上部地层的年代不晚于距今13万年。
本次发掘揭露出多个古人类活动面,出土编号标本7000余件,均为石制品,其中打击痕迹明确的人工制品占4成多,包括石核600多件,石片近700件,工具500余件,断块近800件,残片600余件,使用砾石近50件。
根据地层关系、堆积特征和遗物发现情况可以初步将七个地层的发现分为三期:
地层⑧-④层主体为砂岩石核-石片石器,剥片策略简单,工具组合以边刮器、凹缺器、锯齿刃器、砍砸器等为主;
地层③层新出现了以板岩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精致的手斧、薄刃斧等器物类类型;
②层剥片程序更加复杂的石英小石核数量增加,两面加工的工具尺寸缩小;
整体构成了一个罕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三叠层”。
皮洛遗址3个阶段均发现有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砾石密集分布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初步整理表明,石制品中约有20%为“烧石”,可能与较为频繁的用火行为有关;⑤、⑥层发现石器拼合组;在③层还发现有扁平砾石围成的半环状“石圈”遗迹,显示人类曾在遗址从事过用火、打制石器等活动。
收获与认识
整体上看,皮洛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本次发掘在青藏高原东南麓揭露出七个连续的文化层,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简单石核石片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小石片石器和小型两面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首次建立了四川和中国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为该区域其他遗址和相关材料树立了对比研究的参照和标尺。
第二,皮洛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等遗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同时,皮洛等川西高原含手斧的遗址填补了东亚阿舍利技术体系在空间上的一个关键缺环,串联起东西方的阿舍利文化传播带,对于认识亚欧大陆东西侧远古人群的迁徙和文化交流具有特殊意义。
此外,皮洛遗址地处青藏高原,连续的地层堆积和清楚的石器技术演变序列表明,拥有不同技术体系的人群都曾陆续进入高海拔地区并在皮洛遗址持续繁衍生息,留下了大范围分布的文化遗物,充分展现了早期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历史进程,也提供了该地区古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耦合关系的重要生态背景和年代学标尺。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西周三晋玉器之人龙合体巧玉雕
人与动物合成一体的玉雕,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之中,瑶山10号墓出土的神人兽面玉牌饰为其典型范例,但从史前到商代,这类人与动物合体的题材,一直是玉雕中极少有工匠涉及的禁区。迨至西周时期,人文昌盛,人与动物合体题材的玉雕,骤然增多,其中尤以人龙合雕玉器为数最多,造型也最为丰富。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8:380000湖北出土一具男尸 全身赤红就像刚死(千年不腐)
湖北的一座古墓里发现了一具千年都没有腐烂的人类尸体。在1975年的初期,驻扎在湖北某地的一个解放军部队想要建设一座雷达站,于是在当地的一座山头上选好了位置,没有想到他们在建设的时候,居然找到了一座古墓,并且这还是一个墓葬群。这个墓葬群里的古墓有着180多座,从这一点能够看得出来,古代不少的人都把这里看成了是风水宝地。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一座被命名为168的古墓,这是一座十分庞大的长方形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9:29:390005唐朝时一妻子衣裙晚上自动解开,次日又见蜘蛛,她想到了一件美事
见蜘蛛何以知有喜?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民间,人们称蜘蛛为“蟢蛛”或“蟢子”、“喜母”。民间有一种传统吉祥图案“喜从天降”,画的便一张网,下挂一只蜘蛛。而吉祥画“天中集瑞”,画中除了蜘蛛,还有春夏时节才有的樱桃、枇杷、菖蒲等。蜘蛛能成为古人眼里的吉祥之物,就在一个“蟢”,蟢通“喜”,这种小动物自然是好东西。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9:000000破解一字奖十万:西方屡破“死文字” 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
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0:10: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