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栾川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项目负责人:史家珍
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哼呼崖的断崖上。该遗址现有洞口呈扁长形椭圆状,宽2.65米,高0.7米,距现有地面约40米。
该遗址在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被列入了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由于当地群众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遗物,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后立即通知栾川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对其进行了劝止,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联合栾川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开始对该洞穴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田野工作从2012年5月开始,于10月结束。现场工作分为淘洗和发掘两部分。发掘面积3平方米。发掘区地层共分为4个大层,其中第1层可以分为两个小层。
①a层:角砾层。厚0-1.1m,不规则灰岩角砾,风化较弱,碳酸盐胶结程度高;
①b层:含粉砂角砾层。厚1.1-2.0m,灰岩角砾多为不规则状,呈堆装聚集,局部粉砂含量较高呈透镜体状;
②层:褐黄色含砾粘土质粉砂层。厚2.0-2.8m,含少量灰岩角砾,胶结程度低;
③层:含粉砂角砾层。厚2.8-3.4m,角砾多为不规则状,弱风化;
④层:褐黄色含砾粉砂层。厚3.4-4.6m,含较大灰岩角砾,表面风化严重。
此次发掘发现有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大量的动物化石和动物粪便化石等。
古人类牙齿化石共6枚,包括1枚前臼齿、4枚臼齿和1枚门齿。前臼齿和臼齿尚未完成发育,其中有2枚牙胚在牙床中尚未萌出,3枚已萌出,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牙冠仅轻微磨耗。前臼齿和臼齿咬合面结构复杂,区别于现代人和晚期智人,具有原始性,与北京周口店直立人相近,属于未成年个体或幼年个体。门齿完成发育,有一定程度磨耗。
动物化石种类丰富,有中国鬣狗、肿骨大角鹿、李氏野猪、葛氏斑鹿、熊、大熊猫巴氏亚种、梅氏犀、貘、狼、獾、竹鼠、豪猪、刺猬等。此外该遗址还发现较多的动物粪便化石。
出土的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有少量石英砂岩和岩浆岩。打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显示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比较粗犷、原始的一些特点。
孙家洞遗址是河南省继许昌灵井遗址之后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从目前发掘整理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一、孙家洞遗址是国内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极为少见的集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于一体的洞穴遗址,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时期。
二、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显示了该区域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具体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三、动物化石种类丰富,有典型的中更新世动物种属,其动物群种类丰富和保存完整程度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动物群相似。
四、孙家洞遗址的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阶段,经专家讨论可以称为“栾川人”。
孙家洞遗址发现的材料丰富,意义重大。
一、孙家洞遗址位于秦岭以南、淮河以北,地理位置独特,处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是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该区域是人类迁徙演化和动物群交流的通道,对于研究过渡区域动物群面貌、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古环境变迁和南北方古人类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
二、中更新世是探索直立人演化及现代人起源等古人类重要理论问题的关键时期。孙家洞遗址出土的中更新世时期古人类化石对于近年来国际古人类学界直立人演化和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也为研究古人类的个体发育及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化石依据。
三、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和研究不仅有助于遗址周边区域古环境的分析与重建,同时通过现代埋藏学和动物考古学方面的深入探讨,为研究古人类生存模式、栖居形态以及群体组织等国际动物考古学热点问题的探讨做出积极贡献。
四、栾川盆地旧石器遗址点数量多,时代连续长,分布相对较为集中。目前已调查发现的遗址点有十余处,既有洞穴也有旷野遗址,不仅发现有直立人化石,还有晚期智人化石,该遗址群的系统发掘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区域文化发展序列,为研究区域人类演化提供科学材料。
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
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兵马俑发现一张“脸” 出现5分钟后便消失 专家:禁止考古挖掘
在1974年的西安,一位村民在挖井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这正是兵马俑的一部分。考古学家得知后前往勘探,结果却揭开了一个世界级古墓遗迹。兵马俑作为世界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其出现既简单又复杂。我要新鲜事2023-07-05 19:40:510000唐末盗墓有“三大贼”,但盗武则天乾陵时均没得手,原因确实蹊跷
盗掘唐朝帝陵“三大贼”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盗墓史上,唐末五代时期是盗墓又一高发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盗墓大贼,分别是朱泚、温韬和黄巢,他们都对唐朝帝陵动手了。但有一座墓,他们三人均没有得手,这就是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为什么均未能得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6:510000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内蒙古多伦辽代贵妃家族墓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2:47:000001荐书 |《浙江古代青瓷》导读
《浙江古代青瓷》(全二册)作者:郑建华、谢西营、张馨月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11月定价:258元本书是首部通史类浙江古代青瓷专著。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13:340000邓晓杨华武仙竹蒋刚:考古学视野中的三峡库区生态与社会环境发展
在三峡峡谷形成之时,人类就在该地区活动,并进行着早期的资源开发,创造了三峡地区的早期文明。三峡人类活动历史和峡谷演变的过程,蕴涵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各种机制,其范围涉及今天的整个三峡库区。从考古学的视野研究库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三峡库区远古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互动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