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发掘单位: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章丘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项目负责人:王芬
焦家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20公里处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向南距离城子崖遗址约5公里。遗址主要时代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和汉代,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2016年至2017年春夏,山东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两次发掘该遗址,发掘面积约2170平方米。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包括1圈夯土墙和壕沟、215座墓葬、116座房址和1座陶窑等。在发现的974座灰坑中,绝大多数属于大汶口文化,此外还包括少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汉代灰坑。


发掘区域内的聚落功能表现出明显不同,从早到晚经历了I居住期、II埋葬期和III居住期三个大的发展阶段。I居住期的房址多为半地穴式,III居住期多为地面式,这批空间排列有序的房址材料,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
发现一批系统而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葬和祭祀材料。墓葬之间分化明显,大型墓葬全部都有重椁一棺或一椁一棺,面积在6~11.66平方米之间,随葬品数量最多的可达70件,常见玉钺、玉镯、骨雕筒、陶高柄杯、白陶鬹、白陶背壶、白陶杯和彩陶等。有大型墓葬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被毁坏的现象。
在大墓附近还发现了集中分布的近20多座祭祀坑,应与大型墓葬有密切关系。坑内或是堆满打碎的陶器,或是埋葬整狗、猪、鹰等,值得关注。中型墓葬数量较多,葬具为一棺,在墓主头端和脚端位置放置陶鼎、陶罐、陶杯等,随身佩戴小件的玉石、蚌类装饰品。小型墓葬规模较小,多无葬具,无随葬品或仅见少量陶器、骨器和蚌器等。从大汶口文化中期到晚期,墓葬分化表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另外高达62.8%的葬具使用率,这在全国同时期的其他墓地中极为少见。48.4%的墓葬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玉器分礼器和装饰品两大类。礼器多见玉钺,装饰品则多见玉镯、指环、玉环、串饰和耳坠等,该遗址应是黄河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用玉中心。除此之外,还存在双人合葬、拔牙、手握獐牙和随葬龟甲器、贝类、彩陶彩绘陶及白陶等现象。


在发掘区南区的中南部位置,发现了夯土城墙迹象,墙体外侧为壕沟。墙体现存宽度约10~15米,现存高度约0.45~0.90米,每层夯层的厚度约10厘米,已出现版筑技术。墙体有增筑现象。壕沟宽度25~30米,深度约1.5~2米。为了解壕沟的走向和结构,对其进行了重点勘探。勘探结果显示,壕沟平面形状近椭圆形,外围东西长425~435米,南北宽250~360米,总面积约12.25万平方米。壕沟东北角有近80米宽的缺口,在缺口以北约80米处,有东西直向的长约300米的壕沟存在。从发掘的地层关系来看,一些时代为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大型墓葬直接打破夯土墙。因此,夯土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晚期。种种迹象表明,焦家遗址应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为龙山时代诸城林立的盛况找到了本地的源头。


焦家遗址距离著名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城址——城子崖遗址只有5公里。夯土城墙、环绕城墙的壕沟和一大批高等级墓葬,加之大批量的高端产品——玉器、白陶和彩陶的发现,昭示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遗址已成为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都邑性聚落。


焦家遗址秉承聚落考古和多学科合作的思路。在发掘过程中通过筛选和水洗浮选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各种自然遗物标本,系统采集土样进行检测和分析,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环境、地貌、土壤、水文等专题调研,为全面研究当时的聚落与社会、生态环境、生业结构、人地关系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系统的开展焦家遗址的聚落考古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探讨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内涵、聚落结构和人地关系、更大范围的区域联系以及文明化进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2个项目入围终评!
2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1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2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3河北尚义四台遗址4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5甘肃庆阳南佐遗址6山西兴县碧村遗址7陕西西安太平遗址8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9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41:490001扎根田野,推本溯源——雷兴山:北京琉璃河遗址的文化、聚落与社会
为了更好地“学习考古、认识北京”,2022年8月6日,人大考古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老师,专题讲解《北京琉璃河遗址的文化、聚落与社会》(图一)。此外,还特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队现场负责人、青年考古学者王晶老师,作为对谈人,分享琉璃河近来最新的发掘成果。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06:160004成吉思汗下葬时路遇行人,行人必死,但其墓至今找不到另有隐情
中国两座最特殊的古代陵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有很多皇家陵墓,每座陵墓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比如,被民国军阀孙殿英盗掉的清定东陵。定东陵即晚清太后慈禧的陵墓,其实定东陵有两座,并排而立,除了慈禧的,还有慈安太后的,这两位太后都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咸丰的陵号名“定陵”,皇后的陵墓位于定陵东侧,故谓“定东陵”。慈禧陵墓的传说很多。但最为诡异的故事是慈禧下葬后封闭墓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2:290001考古学家在一处古墓中的新发现 本就不该出现的物品
欧洲的一支科学考察队,在一处古墓中挖掘到了水晶制作的武器。该古墓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按照当时的社会水平,想要对水晶进行加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晶武器的出现令人费解。史前文明是否存在玛雅人曾预言,人类文明其实一直都处于无限的轮回中,先进文明的终结,代表该文明的幸存者会重新经历原始时代。从零开始,直到最后发展成强大的文明,紧接着会在意外事件中再度迎来毁灭,然后再进入新一轮的轮回。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7:27:260000“万象中轴”IP形象首次亮相 面向公众征名
7月23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北京河图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助力中轴线申遗卡通形象——“北京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首次亮相,同步发起该IP形象的征名活动。从即日起至7月27日,这只中轴线上的镇水小神兽将面向社会公开征名,汇集各方意见。7月31日至8月2日,将从“海选”中选出优质的10个名字,通过“北京西城”官方微博等渠道开启投票活动,最终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定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18: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