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董新林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为了解辽上京城的布局和沿革,推进对辽上京城大遗址的有效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辽上京城联合考古队,于2012年7-10月,对辽代上京皇城西山坡遗址北组YT1、YT2和YT3等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收获。

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YT1是一座六角形建筑基址,由大型包砖夯土台基和台上建筑两部分组成。方向东偏南17°。
台基平面呈六角形,由夯土、包砖、砖铺散水、东侧月台和西侧踏道组成。夯土台基西侧直接在基岩面上分层夯筑,东部有夯土基槽。台基边长约20米,对角直径约40米,总高约2米。六壁最外砌单层包边砖,磨砖对缝,抹白灰皮。夯土与包边砖之间,采取夯土层间加砌平铺断砖的做法。东侧台基外侧遗迹残损严重,推测原有包砖的夯土月台,南北两侧设慢道登临。月台夯土下叠压有残损的砖砌涵洞和象眼,应是较早修筑的慢道遗存。西侧台基外,做包砖的夯土斜坡慢道,南壁尚存砖砌象眼。台基及月台、慢道的包砖外,均做单行砖散水。

台基之上现存柱础、墙体、白灰墙皮、石条、地面铺砖及砖痕等遗迹,建筑底层平面结构保存较好。平面呈六角形,用柱三周,每面三间。这三圈柱网及墙体,由内到外将台面上的空间分为内部砖构、木构回廊和台明三部分。内圈柱础嵌于夯土台面内,当心间柱心距5米,两梢间柱心距1.6米。
柱础为不规则平石础,其上以白灰找平立石柱。平石础面上发现营造时的放线墨迹。石柱为打磨不规则的棱柱体,完全被包砌在砖构墙体内。砖墙外壁抹白灰皮。
由此可知,台上建筑的内部底层为六角形砖构实体。其东西轴线上,依次布置方形前室、六角形中室和方形后室。三个小室仅存底层砌砖,内壁抹白灰皮。其中前室和后室分别设甬道通向回廊,后室尚存石门限和门砧。中室东侧被扰坑破坏,西侧不与后室相通。后室内中央铺砖地面上残存八角形石经幢残件一个。附近还发现戴璎珞着佛装的石雕像、仰莲石雕残块等。
在三个小室南北两侧的夯土台面上,平铺成排石条,北侧一排,南侧两排。石条打磨不规则,四周抹灰砌侧立砖,是内部砖构底部不露明的基础部分。前室和后室进门左手侧,各有一处铺砖痕迹,通向成排石条方向。中圈柱础紧贴内圈砖壁,外圈和中圈柱础之间形成回廊,宽度约5.3米,作磨砖对缝的铺砖地面。两圈柱础当心间对缝,面阔5米;梢间中圈宽2米,外圈宽5米。均为覆盆柱础,有素面、莲瓣纹饰和动物纹饰三类。部分柱础上有打破雕花纹饰的榫口,可知修建时柱础利用了旧物。
外圈柱础石下面发现有对位的承础石,中圈未见。柱础上原均立木柱,柱径约45厘米,现仅存木炭痕迹。墙体结构均为单层土坯墙外砌单层砖墙。东面正门道的回廊内北侧,原址保留了一处泥塑立像,残存跣足与仰莲座,彩绘贴金。沿中圈柱础外侧一周清理出几处砖砌像座址。回廊内出土大量泥塑佛教造像和铜钱,还有石构件、陶瓷片、铁器、铜镜、木炭等,以及大量的砖瓦等建筑构件。外圈墙外为台明部分,地面铺砖,现基台边缘铺砖及夯土均已损毁,复原宽约5米。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
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分别位于YT1南侧和北侧。现存台基和地宫两部分。地面以上的六角形包砖夯土台基中央均被大盗坑破坏。YT2台基边长为5.9米,对径为11.8米。YT3台基边长5.7米,对径11.4米。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两塔台基一周均无踏道(坡道),不可登临。地宫开凿在基岩中,平面为“甲”字形,由通道、甬道、宫室三部分组成。根据白灰墙皮和砌砖的叠压关系可知,YT2地宫至少有三次修筑。二座佛塔基址破坏严重,不仅地宫遗物,而且连修砌地宫的青砖都被盗掘一空。仅在YT3地宫填土中发现石雕彩绘舍利棺残块等。



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
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湖南枯井挖出秦朝竹片,实为20万字古籍,西方学者:这根本不可能
我要新鲜事2023-08-05 19:42:370001关于举办“2022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的通知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20:520000实景三维中国背景下的数字考古——新理念与新方向
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明确指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部署,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以测绘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考古,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实景三维的内涵与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3:59:570001一古墓被盗后,盗墓贼丢弃一柄锈剑,上刻十个铭文证明它价值不菲
我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文化,历朝历代的更迭给后世留下了无数值得研究和收藏的文物,这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更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故事,考古专家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挖掘和修复,把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王朝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如今对于我们来说,古代文物的最大来源是对于墓葬的挖掘,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所以从古至今大家对于身后事的处理看得非常严谨,尤其是信奉鬼神之说的古人们。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03:560002汉代古墓玉器制作之谜:探索艺术与文化的交汇
汉代古墓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文化和审美的精华。从专家的角度出发,将深入分析汉代古墓玉器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与当时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汉代古墓玉器的主要材料是软玉,这种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玉石非常适合塑造各种器物的形态。制作工匠会在制作前精选适宜的玉石,并进行切割和打磨,使其呈现出所需的轮廓和形态。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28: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