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
发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锡林郭勒盟文物局、锡林郭勒盟文物管理站、正镶白旗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陈永志
伊和淖尔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宝日陶勒盖嘎查东北5公里处,海拔1260米。墓群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一处丘陵谷地中,周边为典型的草原地貌环境。
2010-2013年间,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曾抢救性发掘过3座北魏时期墓葬(M1-3),其中M3出土了保存完整的木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于2014年3月组织文保专家进行了开棺及实验室考古工作,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2014年8月至12月,为了解墓群的分布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锡林郭勒盟文物局、锡林郭勒盟文物管理站、正镶白旗文物管理所对墓地进行了局部勘探,并发掘了2座北魏时期(M5、M6)和1座辽代的墓葬(M4)。


5座北魏时期墓葬全部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M1方向34度,墓道长10.5米、宽1.9米、深端距地表8.6米。墓室长方形,穹窿顶,长3.5米、宽2.5米、高3.1米。木棺置于墓室中央,人骨已被乱,棺上有铜铺首、铜鎏金泡钉、铁环,木棺外放置有陶罐、花卉人物纹银碗、三足铜盘、铁灯。此外,公安部门追缴回文物111件,包括陶罐、漆器、玻璃碗、金头箍、金下颌托、金耳环、金链、金铃饰、金圆形小饰片、鎏金泡钉、双耳银杯、绿松石、玛瑙珠等。







M2方向35度,墓道长15米、宽2米、深端距地表9米。墓室长方形,穹窿顶,长3.1米、宽2.5米、高2.6米。墓室中央放置一具木棺,棺内的遗物已被盗掘一空。棺外出土文物38件,主要有陶瓶、陶壶、陶灯盏、散落的鎏金铜泡钉、铁提环、兽面纹鎏金铜铺首等遗物。
M3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方向8度。墓道长23米、口宽4米、深端距地表9.6米,墓道两侧分别有0.45米宽的斜坡形踏道。甬道为直壁拱顶,进深1.1米、高1.5米。墓室长方形,穹窿顶,长3.5米、宽2.9米、高2.26米。墓室中央放置一具木棺,木棺表面钉有鎏金泡钉和鎏金铺兽衔环,棺头部及尾部分别绘有人物、车马、建筑彩绘。木棺四角外侧分别放置有陶壶和殉牲骨,并出土了铁灯和铜帐钩。棺内放置一具通体用黄色丝织品包裹的尸骨,墓主头戴金箍、颈部戴有金项饰、腰系金蹀躞带、手指上戴有金指环,脚蹬皮靴。棺内还出土了保存完好的陶器、漆器、弓箭、刀具、皮袍等遗物。





M5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方向213度。墓道长16.7米、宽2.45-3米、深端距地表8.7米。甬道为直壁拱顶,进深1.5米、宽2米、残高1.5米。甬道入口处的盗洞中出土了一些由墓室盗扰出来的人骨和遗物,有陶壶、陶罐、金指环、珠饰、铜泡钉、铁钉、皮制品、木棺板、马骨、牛骨、羊骨等。墓室已坍塌,平面为长方形,长3.7米、宽3.3米、残高2米。墓室中央的坍塌土中可见棺木印痕。木棺头朝向东北,棺内遗物已被盗扰一空。墓室西南角出土了1件陶壶和羊的腿骨,墓室西北角放有残破不堪的漆器和整羊骨、马骨,墓室东北角出土了铁钩和整羊骨。此外,在墓道西南部的填土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人骨,人骨距离M5墓道口深2.15米。人骨仰身直肢,头低脚高倾斜放置,头向东北。下葬时尸骨通体用毛毡包裹,随葬有杏叶形铜耳坠和铜牌铃。
M6方向235度。墓道水平长12米、口宽2.6米、底宽1.3米、深端距地表6.2米。墓道两侧分别有一条台阶形踏道,宽约0.6米。墓室已坍塌,入口处用木板竖直封堵。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直壁拱顶,进深3.3米、宽2米、残高1.6米。木棺放置在墓室中央,棺头朝向东北,棺内放置一具人骨,仰身直肢,头向东北,面向上。头骨东北侧放置漆碗和筒形漆器,头戴金耳环,颈部戴金项饰,腰部佩有金蹀躞带,手指戴有金指环,腰部以下出土有陶器、骨器、木器、皮制品、串珠链等遗物。





M4是唯一的一座辽墓,方向335度。墓坑平面呈长方形,口大底小,坑口长3米、宽1.6米、深2.26米。坑底中央放置一具长方形木棺。棺内放置一具人骨,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面向上。人骨周围及木棺内壁发现了大量毡毛。随葬遗物有陶壶、铜铃、铁刀、齿贝。
M4出土的篦线纹陶壶在辽代长期流行。M1-3、M5、M6与大同南郊七里村墓群、迎宾大道墓群在墓葬结构和出土遗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为北魏平城时期墓葬。M5墓道中出土人骨所随葬遗物亦为北魏时期,初步推断为M5的附葬墓。
伊和淖尔墓群地处北魏六镇及北魏长城沿线。这些墓葬分布集中,排列有序,规格较高,显然是一处北魏时期的家族性贵族墓地。
从墓葬结构、木棺、陶器、漆器的造型图案看,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点,但金属器的工艺和造型图案却又表现出欧亚草原地区其他民族的一些文化特点,甚至有少量遗物为中西亚舶来品,说明该族群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草原建立了一定的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北魏六镇沿线上的民族非常复杂,在军镇鲜卑贵族统治下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高车,伊和淖尔墓群的族属或与被北魏王朝从漠北徙置到漠南的高车有密切联系,这也可从出土遗物中找到相关线索。
伊和淖尔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北魏时期的草原丝绸之路、边疆历史及民族关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是近年来我国边疆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
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文摘编自申报材料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监制 | 李 让
讲座:郑君雷: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考古学观察
壹序说1、核心认识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可以从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两重空间形态来看,至少包括两个层次的考古学内容——第一层次,在中原地区表现为旧六国传统与新兴秦汉文化的整合;第二层次,在边疆地区则表现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及其与当地社会文化的整合,而后者的意义不亚于前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18:000001史念海:富饶的经济地区的历史演变
一、富饶的经济区的所在我们祖国的版图广大,幅员辽阔,很早就形成了许多富饶的经济地区。经济地区最早形成于黄河流域,其次是长江流域,后来又转到沿海一带。黄河流域的经济地区先后有泾、渭两河下游的关中,汾涑两河之间的山西西南部,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两河下游,另外还有黄河下游南北地区。不过汾、涑之间及伊、洛下游的经济地区较为狭小,不如关中及黄河下游南北地区广大。0000中华文明起源的浙江回答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由各地、各族群创造的灿烂文化日益融合,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考古发现证明,浙江是稻作、蚕丝、茶叶、漆器、瓷器等的主要起源地,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起源于浙江,在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中扩散开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4:450002考古“不腐古尸”,内部收藏13封感人情书,阅读后潸然泪下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爱情,而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其中之一便是关于一位名为“英泰”的古代达官贵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始于2000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安东市的一座古墓中挖掘出了一具木乃伊般的尸体,这具尸体保存完好,一点也没有腐烂。在他的胸口上放着13封情书,专家们对这具尸体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发现他名叫“英泰”,是古朝鲜的一个部族中的达官贵人。我要新鲜事2023-08-16 19:57:520000大树下发现的古墓 是一座宋代的墓葬(意外发现)
意外发现的一座古墓并没有发现很有价值的文物。2021年河北邢台一农民在一个大树根下发现一座砖室古墓,随后十里八乡传开一些自媒体人手拿手机前来直播探。得到消息的当地文物局也匆忙赶来,他们围起围栏,立即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当把墓室周围的封土清理掉后,完整的一座宋代砖室古墓显露出来,这让在场的专家们十分高兴,因为这说明古墓从未被盗墓贼成功盗掘过,里面肯定埋藏着很多宝贝。砖结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8:18:09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