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拼凑“姑蔑”记忆——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谢雄)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黄昊德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墓群东为铜山溪、西为邵源溪、南为衢江、北为高山,处于一个山水环绕的地理空间。
目前,区域内共发现10座大型土墩墓、1座西周时期城址及13处遗址,2018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庙山尖、孟姜村1、2、3号4座大型土墩墓进行发掘,并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



4座墓葬除孟姜2号墩被破坏较为严重,墓葬形制不明外,其余3座墓葬形制均为甲字形木椁墓,墓坑均为熟土堆筑,其中孟姜3号墩为深坑外,其余浅坑。墓坑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长约12.7-14.3米,宽约6.2-8米,墓室底部铺有鹅卵石,采用“人字形”两面坡木椁,椁外铺木炭或红烧土进行防潮,部分墓葬有陪葬墓、殉人现象。墓葬虽均被不同程度盗扰,但仍出土大量青铜车马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陶器等随葬品。




收获与认识
一、据出土青铜器及陶瓷器的器形及纹饰特征,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墓葬群整体年代为西周时期。
二、西周时期城址及一般聚落遗址最新发现,初步构建起涵盖城址、高等级墓葬、一般聚落的大遗址格局,为讨论商周时期南方地区城与墓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实例,有助于从聚落考古角度全面推动田野考古工作。
三、衢江土墩墓群气势雄伟,营建方式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江南地区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土墩墓群,证明衢江地区是西周早中期百越文化的中心之一,存在一个明确的古代政治实体。综合城址、土墩墓规模、出土器物及文献记载,衢江地区极有可能是史书仅有零星记载的姑蔑国核心区域,衢江云溪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区,填补了姑蔑国考古研究的空白。
四、西周时期青铜车马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是浙江省内首次发现,也是长江以南地区出土车马器数量最多的一次,既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又有中原文化因素,对研究南方地区青铜铸造技术、早期中国南北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五、出土三百件多件玉玦,是西周单体墓葬中出土玦形器最多的,且成组出现,大小相序,具有很强的礼制特征,证明衢江地区很可能是商周时期百越地区玦形器再一次复苏的重要起源地,对探索玉礼制的发生、发展、传播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六、出土原始瓷器种类丰富、造型精美、组合明确,对研究原始瓷器起源、装饰技法、礼器制度、制作工艺技术以及该地区与闽北、皖南及中原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七、“人字形”木椁的发现,是国内最早的实例,为绍兴印山越王陵等越国高等级墓葬内“人字形”木椁找到了渊源;土墩墓这一墓葬形式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和贡献,也是中原地区高等级陵墓封土制度之源。



总之,本次发现从礼制等级、制度文明上反映了姑蔑国在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衢江云溪土墩墓群位于浙、闽、赣、皖南交界处,是研究文化交流、传播、融合的关键节点,为研究越文化因素来源、百越文化发展乃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提供了关键资料,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百越考古的重大突破。
后续,我们将秉承大遗址考古理念,深化考古工作,持续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进一步摸清区域内土墩墓、城址、聚落遗址等相关遗迹的分布范围及布局,在加快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阐释的基础上,加强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拓展衢江土墩墓考古成果的内涵价值,更全面的重建“姑蔑”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增加历史信度,延伸历史轴线,为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百越文化研究等历史课题提供线索。
同时,加强遗址保护,切实做好已发掘衢江高等级土墩墓群及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拓展活化利用,谋划衢江高等级土墩墓群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建设。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麦积山:佛陀的世容
河西走廊之上,西秦岭山脉与黄土高原的交界之地,山形环抱间,孤峰兀然而立,形似麦垛。这座佛龛林立的“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与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遥遥相望,正是甘肃东南的天水麦积山。“横镌石壁,暗凿山梁”,麦积山于绝壁开窟,以栈道相联,龛重佛影,在秘境辟佛国。东崖最高处的第4窟,又称上七佛阁、散花楼,是北周大都督李充信梯云凿道,为亡父造的七佛龛。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11:520000马什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右肠骨具有病理骨折)
马什龙是一种斑龙超科内的皮亚尼兹基龙科恐龙,诞生于1.51亿-1.42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只有5米左右,其中颅骨就占到了十分之一,可达60厘米,目前仅在美国犹他州出土了3-4具骨骼化石。马什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06:570001美国首富买下豫王府 改造时发现宝藏(豫王宝藏)
豫王府中发现了许多金银宝藏。在北京,曾经有一座大名鼎鼎的豫王府,这座王府的初代主人正是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多铎年轻时征战四方,为满清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作为奖赏,皇太极为其修建了一座十分气派的豫王府。但是后来被一个美国富豪买下准备改造。豫王宝藏我要新鲜事2023-04-06 19:07:360000狮身人面像背后的开关 会不会改变地球命运(埃及考古)
狮身人面像蕴含许多地球秘密。当你提到埃及时,你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埃及的三大名胜,即金字塔、木乃意和狮身人面像。这三件事本身围绕着巨大的谜团,其中金字塔是最神秘的,木乃伊是最夸张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狮身人面像本身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再者说了埃及本身就充满了各种谜团,法老形象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52:210000赵丛苍;曾丽:关于“考古类型学”的新思考
作为考古学基本理论的考古类型学,所发挥的作用堪称功不可没。但长期以来,考古类型学基本关注的是遗物的本身与表象。笔者认为这个现象背后的情形可能十分复杂,揭示和诠释其丰富的潜在信息,是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诉求,也是当代学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一、考古类型学的发展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