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拼凑“姑蔑”记忆——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海报设计:谢雄)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黄昊德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墓群东为铜山溪、西为邵源溪、南为衢江、北为高山,处于一个山水环绕的地理空间。
目前,区域内共发现10座大型土墩墓、1座西周时期城址及13处遗址,2018年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庙山尖、孟姜村1、2、3号4座大型土墩墓进行发掘,并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



4座墓葬除孟姜2号墩被破坏较为严重,墓葬形制不明外,其余3座墓葬形制均为甲字形木椁墓,墓坑均为熟土堆筑,其中孟姜3号墩为深坑外,其余浅坑。墓坑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长约12.7-14.3米,宽约6.2-8米,墓室底部铺有鹅卵石,采用“人字形”两面坡木椁,椁外铺木炭或红烧土进行防潮,部分墓葬有陪葬墓、殉人现象。墓葬虽均被不同程度盗扰,但仍出土大量青铜车马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陶器等随葬品。




收获与认识
一、据出土青铜器及陶瓷器的器形及纹饰特征,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墓葬群整体年代为西周时期。
二、西周时期城址及一般聚落遗址最新发现,初步构建起涵盖城址、高等级墓葬、一般聚落的大遗址格局,为讨论商周时期南方地区城与墓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实例,有助于从聚落考古角度全面推动田野考古工作。
三、衢江土墩墓群气势雄伟,营建方式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是江南地区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土墩墓群,证明衢江地区是西周早中期百越文化的中心之一,存在一个明确的古代政治实体。综合城址、土墩墓规模、出土器物及文献记载,衢江地区极有可能是史书仅有零星记载的姑蔑国核心区域,衢江云溪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极有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区,填补了姑蔑国考古研究的空白。
四、西周时期青铜车马器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是浙江省内首次发现,也是长江以南地区出土车马器数量最多的一次,既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又有中原文化因素,对研究南方地区青铜铸造技术、早期中国南北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五、出土三百件多件玉玦,是西周单体墓葬中出土玦形器最多的,且成组出现,大小相序,具有很强的礼制特征,证明衢江地区很可能是商周时期百越地区玦形器再一次复苏的重要起源地,对探索玉礼制的发生、发展、传播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六、出土原始瓷器种类丰富、造型精美、组合明确,对研究原始瓷器起源、装饰技法、礼器制度、制作工艺技术以及该地区与闽北、皖南及中原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七、“人字形”木椁的发现,是国内最早的实例,为绍兴印山越王陵等越国高等级墓葬内“人字形”木椁找到了渊源;土墩墓这一墓葬形式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和贡献,也是中原地区高等级陵墓封土制度之源。



总之,本次发现从礼制等级、制度文明上反映了姑蔑国在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衢江云溪土墩墓群位于浙、闽、赣、皖南交界处,是研究文化交流、传播、融合的关键节点,为研究越文化因素来源、百越文化发展乃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提供了关键资料,是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百越考古的重大突破。
后续,我们将秉承大遗址考古理念,深化考古工作,持续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进一步摸清区域内土墩墓、城址、聚落遗址等相关遗迹的分布范围及布局,在加快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阐释的基础上,加强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拓展衢江土墩墓考古成果的内涵价值,更全面的重建“姑蔑”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增加历史信度,延伸历史轴线,为商周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百越文化研究等历史课题提供线索。
同时,加强遗址保护,切实做好已发掘衢江高等级土墩墓群及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拓展活化利用,谋划衢江高等级土墩墓群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建设。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吴雨遥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巡礼—新石器时代(一)
作者:活动办公室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详细名单戳~重磅!“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16:400000六大神秘的考古奇闻 个个令人费解无法解释
导语:考古一直都是十分重要而神秘的事情,很多考古发现都解决了很多谜题,但是某一些本身就是十分让人迷惑没有答案的,下面探秘志带大家一起看看六大神秘的考古奇闻吧。1、巨大圆球形石头球在哥斯达黎加的巨大石头球让人十分费解,古代人民是怎样成功制作出来这些极度完美的石头的呢,石头的作用也是比较让人好奇的。2、拉安斯欧克草甸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18:370000国宝文物虎架鸟鼓:为何在省博物馆与荆州市博物馆均为镇馆之宝?
荆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有一样是虎座鸟架鼓。它可谓荆州最具代表性的楚文化标志,甚至某种意义上也成了荆州特色文化标志。在荆州一些旅游景区、酒店大堂、护栏等处,甚至窨井盖子上都有这摆设或图案。人们通俗地叫它虎座鸟架鼓,但是其实它的规范名称是虎座凤鸟悬鼓。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3:48:330000北宋皇陵:修建时不走寻常路,“七帝八陵”,13年后便被盗掘一空
一直以来关于宋朝皇陵的考古消息就很少。宋朝皇陵,它被称作是“最没有考古价值的皇陵”,也有人说它是“最悲催的皇陵”。其实,这么说还真没毛病。自秦始皇起,古代中国的皇帝为了死后“住所”真是煞费苦心。他们也不避讳,从即位之初便开始了大兴土木,营建时间,最久的可以达到半个多世纪。比如秦始皇陵修建了37年,汉武帝茂陵更是修建了53年之久。但宋朝皇帝算是其中的特例。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8:37:130002盗墓者真狠,挖了十三陵两处妃坟,参与者每人分得一两金子
一盗墓者挖明十三陵两处妃墓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古代帝陵中,明朝北京十三陵保护得最好。除殉国的末帝朱由检思陵被盗、万历帝朱翊钧定陵被考古发掘外,多数陵墓的地宫从未被盗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古今盗墓者并没有放弃光顾明十三陵,在民国时,至少有两座妃墓被盗。与清朝皇陵不同,明陵中的妃子园寝并不多。包括皇妃、太子、太子妃和太监坟在内,从永乐中叶至清顺治初年,天寿山陵区非帝王陵仅有11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6: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