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北京平谷东老虎山遗址发掘收获
东老虎山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韩庄村北,南距泃河约1公里,东距上宅遗址约2公里,距平安洞遗址约2.5公里(图一)。2018年至201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平谷区史前遗址调查时发现该遗址。

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为配合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小镇B地块项目建设工程的开展,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本次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发现了打制石片、细石核、陶片等遗物,均分布在东老虎山西南山前台地的一条天然冲沟G1内。G1开口于④层下,宽约15米,深约3-5米(图二)。沟内堆积分为8层,其中第④层至第⑧层为新石器时代遗存。根据堆积情况和环境考古研究,推测G1是一处受水流冲击而形成的冲沟,其内包含的遗物也大概率为水流携带冲积至此。




该遗址出土陶片以夹砂灰褐陶、红褐陶、黄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夹砂陶稍多于泥质陶,部分陶片夹蚌壳或者云母。陶片以素面为主,少数夹砂陶片上饰有短竖划纹。陶片烧制温度不高,陶质疏松、陶色斑驳。出土陶片十分破碎,不见完整或可复原器物,可辨器型有双耳罐、钵、豆、纺轮等器物。这些特征与雪山一期文化有相似之处,初步判断该遗址中存在雪山一期文化的因素。(图三)



发现石制品四百余件,主要是以燧石为原料的打制石器,有细石核、端刮器、边刮器、凹缺刮器和制作石器产生的边角料,磨制石器仅见一件石斧。(图四-图六)
北京地区东北部已发现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兴隆洼文化、上宅文化、后岗一期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东老虎山遗址的发掘,证明该区域可能存在雪山一期文化因素或受雪山一期文化强烈影响,部分填补了后岗一期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缺环,为研究北京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与发展谱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执笔:孙浩然、曹孟昕、王宇新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孙机:名称依旧,形制全非——中国服饰史中的几个例子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7:220000大热天,中国哪里的冷面最好吃?如果说这地方,其他地方都不服气
夏至后的饮食风尚本文作者倪方六时序已过夏至,天气将迅速进入“高温模式”。高温模式下,人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食欲不振,即宋陈直《养第奉亲书·夏时摄养》中所谓,“盛夏之月,最难治摄。”因为盛夏“阴气内伏,暑毒外蒸”,人们活得很苦。那么,古人怎么安排生活?就饮食而言,夏至过后,古人会想出花样、名堂,鼓励“多食”图:陈佩斯、朱时茂小品《吃面条》镜头其中“吃面”,成为夏天的主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38:560000李伯谦: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
0001古墓被盗9次,盗墓贼愣是找不到一件随葬品,专家挪走石棺服了
古代权贵、富人最是心累,活着时为名为利,死后还担心自己的墓葬被“惦记”,所以有人设疑冢,有人在墓里设机关,还有人在石碑上各种恐吓、劝慰或友情提示,但从来都阻挡不了盗墓贼的脚步。今天我们讲的这位墓主很是有心机,既然挡不住盗墓贼,那就想个别的法子。最终的结果是,他的墓被“光顾”了9次,盗墓贼却愣是找不到一件随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06:170000科技考古揭秘二里头遗址隐秘的细节
新时代,科技在考古领域“大显身手”。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于多个考古领域,衔接过去与未来,从整体上提升考古学研究的历史科学价值。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综合运用各领域科技考古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遗址之一。在由中科院考古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二里头遗址考古与夏文化研究系列学术讲座”中,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科技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2:37: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