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又一力作——简评《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去年10月,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刘俊男教授赠我一部75万余字的大著《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并嘱我雅正。我对文明起源的问题研究不多,但对于近数十年学术界关于文明起源研究的成果关注不少,通读此书时,渐觉新意颇多,盼与学界同仁尽早分享。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
作者:刘俊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定价:236元
第一,该书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早期文明研究专著。
俊男教授到现在为止,已经主持了三个关于文明起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书是他在第二个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结项成果基础上,再续写与西亚比较的篇幅浩大的著作。通过对汉江、江淮下游、河套及周边、中原核心、海岱、辽西等六大考古学文化区新石器至铜器时代的生业、家族组织、宗教信仰、国家产生与早期演进等问题的详细的历时性讨论,揭示了各大文化区早期生业与文明的特点及国家起源、演进的轨迹。对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比较。认为江汉区的早期文明起源较早,连续不断,在全国六大文化区的早期文明进程中起到龙头作用。河套及周边、中原核心、海岱等地区文明演进序列也完备不断,它们有着大体相同的演进规律,只是各阶段长短、先后有所不同。辽西地区距今约5000年前,江淮下游地区距今约4200年前,或因自然灾害使文明有所衰落;西北地区距今约4100年左右受到西来文化的影响,文明进程明显加快;中原核心地区则由神邦发展为城邦,在南方与河套及周边政权的共同争夺下进入夏、商、周的王国阶段。其研究梳理了各文化区的文明演进过程,同时揭示了文明演进的共性、差异与规律。该书亦论述了各文化区之间的互动与同化,从而对全国各文化区早期文明有了总体把握。其材料是可靠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
第二,“早期文明演进五大阶段”的新理论观点具有创新意义。
俊男教授的研究认为,中国六大区的文明演进皆经历了五大阶段,即原始社会末期的神邦、进入文明社会后的城邦(邦国)、霸国、王国及帝国阶段,且各段独具特征。学术界流行的酋邦概念,与国家概念有交叠,可单独研究,但不应视为国家的初级阶段。在苏秉琦先生之“古国—方国—帝国”、严文明先生之“古国—王国—帝国”,王震中先生之“邦国—王国(夏商西周三代王朝国家)—帝国”的基础上,提出“霸国”概念,并认为江汉文化区的霸国长达千年,其他几大文化区也都有霸国存在,不可简单归为城邦或邦国,也不似王国,而是介于城邦、王国之间的过渡形态。这种过渡形态有如春秋战国的存在,是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此形态不限于上古时期,也流行于后世的各个历史时期。霸国阶段的提出,为上古文明进程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应引起学界的重视,否则会留下一个盲区,亦不能摸清早期国家的演进脉络。当今美国领导着西方世界,犹如霸主,霸国之特性即在于此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不可小觑。俊男教授这一新观点具有创新意义,定能打开文明起源与演进研究的新局面。
第三,对上古时期家庭组织的演进提出了一套新标准。
各国学者关于上古家庭组织演进的论述极为丰富,研究方法与观点各异。俊男教授则以地下考古学遗存为研究对象,参考近几百年来的民族学材料,对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房址分布,墓葬特征,仓、灶布局等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辨析了家族组织从母系氏族向偶婚制家族、家长制家庭公社、专偶制家庭演进的脉络,归纳了各类家族组织的考古学特征,揭示了其演进的规律与差异。他所发现的绰墩、建新等遗址中众多的成年男女并穴合葬,参考西亚地区DNA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可谓有理有据,为家庭形态演进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第四,中国南方稻作区的文明之花更早盛开。
俊男教授认为,在中国文明发生的初始阶段,虽有金属冶炼遗存发现,但其时金属器并未在农业生产或生活中起到主要作用,稻作(水稻驯化)、石器加工技术进步及南方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才是南方文明较早产生的原因;中国北方旱作区与西亚、埃及等文明古国较为相似,而南方稻作文明更能体现中国特色。他指出,距今5000年前稻作已经推广到甘肃境内的黄河流域,中原及北方4000年前的古城,除石峁外也都发现了水稻遗存,可见稻作农业对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作用。
第五,世界视野彰显了中国早期文明的特色和地位。
俊男教授将中国早期文明与西亚等地进行对比,并认为西亚在金属冶炼、畜力使用、天神崇拜、神庙、神邦等方面较为领先;中国在水运水利、城市、玉器、龙凤与祖先崇拜、城邦等方面更为突出。而从尊祖、祭祖,建立世俗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更显东方文明特征。这些比较,让读者在同一标准下,对中、西文明留下更全面的印象,为文明起源研究打开了新的维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总之,俊男教授这部专著,从中国生业史入手,分析讨论家庭史、文明史,再从考古资料的分析上升为文明演进理论的探讨,工程浩大而创新颇丰,为认识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一部十分珍贵的通识性、理论性读物。期待俊男教授第三个关于中国早期文明演进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缘地域下古蜀地区文明起源与早期演进”的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文明探源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李刚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 怡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索诺拉龙:北美洲巨型恐龙(长17米/腕龙的三分之一)
在北美洲,曾发现过许多巨型恐龙,比如腕龙、超龙等,它们都是超过30米的大恐龙。而除此外,在北美洲还出土过不少十几米的大恐龙,其中就包括索诺拉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看看。索诺拉龙基本资料体型:索诺拉龙是发现于北美洲美国的一种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4-17米,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78位,生活在距今1.12亿年-99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14:020000王光尧:古代陶瓷器研究的目标与层次
物质文化史无论是出发点还是研究目标,都是基于文物学研究又高于文物学研究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对追求透物见人之考古学研究的另一种说法。在掌握了大量古人遗留下来的陶瓷器及相关的资料,对于陶瓷器的研究应不止于陶瓷史,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架构之下,探讨古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礼仪制度、社会组织、文化交流直至族群融合等。物质文化,依然是人之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6:01:230001盗墓者从棺头凿洞拖出尸体,将随葬品盗空,遗留物和工具暴露身份
唐朝的盗墓者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安徽六安市境内西汉双墩大墓发掘一事(见《考古发现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见盗洞,但特殊葬式难为了盗墓者》一文)。有网友留言,这事没聊完。好,这篇头条号,就来说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铁路施工方大型吊车的帮助和配合下,双堆大墓黄肠题凑上的盖板被完全揭取,中间的椁室暴露了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49:540000扎实推进石窟寺研究保护利用——龙门石窟研究院创新发展工作回眸
石窟寺考古调查工作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理念,提出“多部门合作、多学科参与、多种新技术运用”和“集团军作战、团队式开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加大石窟考古工作力度。奉先寺考古调查成果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09:580000埃及新发现3500前木乃伊,金字塔以前古埃及贵族怎么下葬?
古埃及早期墓葬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日埃及考古又有新的发现,在距今约3500年古埃及墓穴石棺中,发现了两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祭司和他的妻子。据埃及官方人士对媒体称,此墓位于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在尼罗河西岸,靠近国王谷,年代可追溯到第18王朝。该古墓室很漂亮,有一千多个雕像以及描绘法老家族的彩色绘画,随葬有很多古董珍宝,石棺装饰也十分精美。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8: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