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发掘单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杨及耘



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北依太行牛心山,南距黄河10公里,东去30公里至王屋山,东南距洛阳70余公里,西北距垣曲县城直线30余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北面较宽,南面狭长,不规则分布,边缘沟叉纵横。



从2020年4月起至今,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市县文物部门对墓地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通过调查和勘探,确定了墓地分布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共勘探出墓葬217座,车马坑5座,灰坑241座,陶窑2座,由此明确了墓地的主体遗存为东周时期墓葬、灰坑和车马坑。除中东部外,其余各处都有遗存分布,且以墓葬和灰坑为主。墓葬整体分布较为稀疏,作散布状,大中型墓葬集中分布于墓地东南部,大型墓葬东南方向有车马坑陪葬,车马坑为南北向,车在南,马在北,分开埋葬,已清理的CMK1002马坑内发现六匹马,清理尚在进行,另外大型墓葬外也有单独马坑陪葬。墓地还发现使用玉圭、玉璧墓祭的遗存。






历时近一年半的考古发掘工作,共揭露出墓葬39座,灰坑42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陶窑2座,实际清理完成墓葬36座,灰坑42座,陶窑2座,马坑1座。墓葬可分为大中小型,墓口面积1至30平方米不等,深度1至12米不等。形制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以南北向墓葬和墓主人头向北为主,有个别小型墓为东西向,墓主人头向西居多。绝大多数为仰身直肢葬,偶见侧身屈肢葬。有两座墓葬填土中有殉人,人骨不全。有腰坑的墓葬较多,坑内殉狗一只或空坑。发现多组夫妻并穴合葬墓,男性墓居东,夫人墓居西。
大中型墓葬有M1、M2、M3、M4、M5、M6、M1018、M1020、M1021,除M3稍小外,余皆为大型墓葬,墓口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左右,大型墓葬具为两棺一椁,最大的一座M6为积炭墓。这些墓葬中随葬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共出土各类文物约550件套。铜礼器主要随葬在棺椁间南部,玉器以墓主人随身敛玉为主,少见陶器。铜器中列器最多为7鼎6簋和6鼎6簋。
大型墓中随葬有9件甬钟或14件钮钟,未见镈钟。目前共出土铜礼器140余件,其中59件套发现铭文,共计17篇。内容涉及“太保”“太师”“夺”“燕仲”“燕太子”“虢季”“燕姬”“中氏”“仲辛”“琱射”等职官名、人名、国族名、日名及册命内容。另外,墓葬内还伴出有齐家文化和商代的玉器,清理出漆鼓、人面漆器、绳竹皮革等珍贵文物,并从铜壶和铜盒中检测出春秋最早的果酒和化妆品残留物。结合美国BETA实验室C-14分析及墓葬随葬器物来看,已清理墓葬的时代集中在春秋早期,个别晚至战国。


灰坑多为圆形或长方形,口径1—2米,深0.3—2米不等,出土遗物多为陶片,另有兽骨、制陶工具,年代大多与墓葬相近,或早至新石器时代,晚至唐宋。陶窑规模较小,但结构明晰,火门、火膛、窑床、火道、烟道皆备,年代为两周之际。

通过此次发掘,对墓地的布局和性质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陶窑的发现以及灰坑中陶拍和支钉的出现,证明了制陶手工业的存在,加之墓葬和灰坑交错混杂,年代相近,说明该遗址有居葬合一的可能。从墓地规模来看,推测当时这一区域人群规模不大。
已发掘最大的一组夫妻异穴合葬墓,出土铜器组合为七鼎六簋,达到了诸侯和公卿的级别,说明该墓地人群的等级较高。不同墓向和墓主人头向,以及腰坑习俗,反映出墓地人群并不单一。铜虎纹罐、铜甬钟等的发现,反映出中原地区与西北戎族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间的交流。据出土的器物铭文推测,墓主人应该为召公家族三大宗族之一的太保匽中氏,这里很可能是其后人随平王东迁后的家族墓地,地望正处于文献所载的邵原,属于王畿内采邑,肩负着拱卫洛邑北疆和控制盐、铜资源的战略要务。





北白鹅墓地是一处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墓地,为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人群族属、埋葬习俗、采邑制度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探讨黄河文明,探索晋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实证中华文明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来源 | “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刘婧涵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讲座:李零:三代考古杂谈——地理、族姓及其他
本文为李零先生在北大文研院2022“年度荣誉讲座”第三讲的纪要。本次讲座则聚焦于三代考古,结合地理、族姓等维度,探讨三代考古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40:1400012020年游学——丝路明珠永登县
永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邻甘肃省皋兰县和景泰县,南接兰州市红古区和西固区,西靠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境内祁连山脉及庄浪河、大通河纵贯,北有乌鞘岭横亘,南有黄河环绕,是河西走廊之门户,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要道。永登地处甘青交接地带,自古为多民族聚集之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各种文化在这里兼收并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9:47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青龙寺遗址
唐代长安名寺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铁炉庙村北高地,即唐时乐游原上,亦即唐长安城内新昌坊的东南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1973至1980年多次进行勘查与发掘,基本上已将寺址范围查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2:00:120000讲座:陈悦新:《云冈石窟的佛衣样式》
本文为“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八讲的讲座纪要。本次讲座的题目为《云冈石窟的佛衣样式》,主讲人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陈悦新,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17:290000考古表明:五帝时代到夏代中前期 中原爆发过多次战争
约4000年前,古代历史中的上古帝王尧、舜和禹进行了和平的王位传承,各个诸侯心悦诚服,最终导致夏朝的建立。夏朝成立后,除了太康失国和少康复国这两次异常事件,中原地区基本处于和平统治之下。然而,近百年来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与传统史书不符的上古历史画面,表明龙山文化至夏代中前期之间,中原地区并未如史书所记载的那样和平,多次大规模战争爆发,古史记载可能被颠覆。我要新鲜事2023-09-24 20:34: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