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修复中,摹复技法如何选择“最优解”?
引言
壁画是人类历史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它是人类悠久历史的承载,为人们研究中国文化提供重要依据。然而,壁画在面临结构性病害的同时,表面也在不断发生龟裂、起甲、褪色、粉化等现象。壁画的保存就像人的生命一样,终有消失的一天。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很多墓葬壁画刚被发掘时颜色鲜艳,但与空气接触后,颜色逐渐氧化变灰,失去饱和度。为了更好地留存壁画,目前我们除了对壁画本体进行保护修复,以延长其保存时间之外,还通过拍摄、数字化扫描技术进行数据存储,还有就是对壁画进行摹复复制来代替本体展陈,以减少因展陈对壁画造成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壁画的目的。
拍摄及数字化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至今的产物,它可以真实、便捷、准确地反映文物的样貌,而且保存时间较长,一般主要作为数据的存储和研究。但相对数字化技术,传统的摹复方法则更加直观、真实。画家通过原始材料、原始工艺将壁画原始样貌重现在人们面前,让后人在壁画消失后依然能瞻仰古人高超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古代壁画的保护与展陈是相互矛盾的,展陈过程中的运输包装、灯光、环境等都会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而壁画摹复后的展陈就可以很好解决此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人工摹复相结合,各取所长,将成为未来壁画保护的一种趋势。不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还是传统摹复方法的传承,都有其独有的优点,都是有效保存延续壁画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现如今壁画的摹复逐渐成为壁画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壁画摹复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直接在墙壁上绘制以外,还可以从绘画支撑体和壁画摹复技法上进行区分。本文将针对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罗列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今后的壁画摹复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摹复方法浅述
壁画摹复必须到现场进行观摩,如条件允许,现场绘制是最好的。因为只有摹复者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原作,并且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摹复当中。摹复前先要对画面进行拍摄,拍摄时相机需垂直画面,不能有任何透视变形,图片像素要高,颜色要贴近真实效果,拍摄灯光不能有明显的色彩偏向。拍摄完成后再将图片打印到想要的尺寸进行摹复。
壁画摹复方法多种多样,从绘画支撑体来划分:有墙壁、纸张、木板裱纸、木板裱布、木框裱布,木板上泥、蜂窝铝板上泥胎等方式;从壁画摹复技法来划分有传统的打谱子、对照摹复,印蓝纸、铅印纸、刷铁红粉等复制方式,也可以利用拷贝台,幻灯投射,喷绘后再绘制等方法。
壁画支撑体
参照原壁画制作工艺,直接在墙壁上摹复,是最理想的。一方面,能够还原古代壁画精湛的工艺,另一方面能更加贴近原作,更加真实。但因为多数摹复作品需要便于保存及移动展陈,所以方便携带就成为如今选择摹复支撑体的重要参考。
现对几种支撑体做个简单对比:用宣纸,绘画方便、随取随用、便于携带,但材质与壁画差别较大,在绘制技法上也有一定区别,而且易破损,容易受环境影响不易保存;用木板裱纸、裱布或木框裱布,绘制效果依然不能达到壁画材质的感觉,且随着环境湿度变化易变形,相对纸张来说不易破损;在木板上铺设泥胎,这样既方便携带又不易破损,方便取材的同时还模仿了古代壁画的泥胎工艺,但依然容易受湿度影响导致木板变形;用蜂窝铝板铺设泥胎,此种金属铝板是一种航空材料,既轻便、坚硬,也不会受周边环境影响而变形,所以现如今蜂窝铝板上铺设泥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这种支撑体造价较高,多运用于文物保护领域。
找形技法
打谱子
通过壁画的实景照片按照摹复载体所需要求,等比例放大或缩小打印出谱子,谱子内的所有图案大线均需扎谱子,使其线条成为排列紧密的针孔,针的孔径在0.3毫米左右,花纹繁密可使用细针孔,花纹简单而空旷可用较粗的针扎,针眼间的距离也视图案的繁密情况而定。
运用时将扎好的谱子平铺在摹复载体上,固定好后用色粉拍打。粉迹便透过针孔,附着在载体表面,然后参照图片对应针孔用毛笔进行勾线。
打谱子技法是古代摹复时的常用技法,现代多运用于古建筑油饰彩画的绘制,此方法优点是不需要现代科学仪器的辅助,随时随地可以制作,适合各种摹复载体,且可大批量重复使用。缺点是线条准确度有一定误差,之后还需要调整,绘制耗时较长。
对照摹复
对照摹复可直接对照原画儿,也可对照照片进行摹复,这种方式对绘画者的技术要求较高,误差也相对较大,所以多作为绘画者学习、创作的手段,在文物复制领域运用较少。
幻灯、投影
通过幻灯机、投影仪投射到纸面、布面或墙面上,用铅笔按投影勾勒出线条,再面对原壁画或图片资料用铅笔进行修稿,直至造型准确无误为止。然后用毛笔根据原画线条的气势、笔韵勾勒出完整的白描稿,之后再将铅笔稿用橡皮擦干净。
幻灯、投影的拷贝方法,便于绘制尺幅较大的画面,但准确性上有一定的误差。
拷贝台拷贝
拷贝台是由一块毛玻璃或亚克力板覆盖在灯箱上面而成,还有方便携带的超薄LED灯拷贝台。
经拷贝台拷贝到宣纸上,我们称之为“过稿”。在使用时将画稿与画纸重叠在一起放在拷贝台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底层画稿上的图,经拷贝或者修改画到画纸上。拷贝台的运用使得画面线条准确性更高,操作方便,但仍不可避免有一定的误差,且局限于在纸上绘画,尺幅有限,绘画者也不能直接观察画面效果和颜色。之后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用报纸做卷棒,将画纸末段沾于卷棒上,将画纸和画稿固定好后,放于拷贝台上,在需要观察画面细节、颜色时,可利用卷棒将画纸卷起,观察好后再回滚铺平画纸进行绘制,也可快速多次反复进行,便于绘画者对照临摹,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拷贝台不能直接观察画面效果和颜色的缺点(如下图所示)。

固定好画纸的效果(下方为报纸做的卷棒)
喷绘
在现代各种技术仪器的辅助下,很多肖像、装饰油画会根据照片喷绘在纸或布面上,再用颜料进行深入绘制。此方法能够非常精确的表现图片的形状,但材料受限于布面、纸张等便于打印的材料。由于打印出的色彩平整,没有表面绘画的肌理效果,所以要将这项技术运用到壁画摹复上时,可在打印画面上覆盖绘制,这样既可省去找形和判别颜色的耗时,提高了精确度,方便绘画者参照原著,又弥补了打印所欠缺的真实感。
由于喷绘后的表面不吸水不易挂色,与真实墙壁或纸张的质感不同,所以在绘制时,调颜料的胶比常规要多一些,起初颜色不能太厚,一层层罩染,否则会遮盖打印出的图像,失去参考底层图像的意义。
做旧技术
如果原壁画的地仗层和白粉层年代久远,会出现很多种病害,如水渍、泥渍、划痕、裂缝、龟裂、起翘、颜料层脱落、地仗层脱落等病害。这时就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处理出各种病害效果。如运用砂纸、钢丝刷对表面进行打磨,可做出壁画剐蹭、磨损的效果;如运用抹布、牙刷、毛笔、等工具对表面进行刷洗、擦洗,可做出水渍、颜料层脱落的效果;如运用工具刀、电钻进行刻画处理,可做出裂缝、龟裂、起甲、地仗层脱落等病害;然后再用泥浆、涮笔水自然地淋洒在画面上,以做出泥渍、水锈等表面污染物;最后再用毛笔调颜料绘制调整,使得整个画面自然生动,去掉不必要的、突兀的、琐碎的做旧部分,修整不清晰、需要加强的部分,通过最后一步调整,才能使整个画面协调统一,更加真实的再现壁画的原始样貌。
总结
综合以上摹复技法来看,当摹复作品绘于墙壁、建筑等面积较大的壁面时,能让观者直接体会原壁画样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适合选用打谱子,幻灯、投影的方式;当摹复在便于携带收纳的纸张、丝绢时,则适合运用拷贝台拷贝,而且后期可以将其再裱在墙壁上,裱在木板上也可再悬挂于墙壁,同样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毕竟媒介不同,绘画效果和感觉上还是有细微差别;现代打印喷绘技术适合于各种情况,也是所有方法中精确度最高的,现在通过后期再次绘画覆盖、做旧等技术的介入,较好地改善了喷绘材料所带来的不真实感,但相比于前两种在传统基材上的绘制效果还是要差一些;而不采用其他辅助手段直接对比摹复,则更适合作品创作和画家学习所用。
壁画摹复最终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自身需求,考虑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后,再确定方案。总之壁画摹复不仅能保护壁画文物,有效延长壁画保存的时间,而且方便携带,便于展览,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够真实地感受中国传统壁画艺术,这也是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方法,是对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指示的具体实践。
原标题:壁画摹复技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云冈研究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国古代“飞人”能有多快?早在先秦时已打破9秒58世界纪录
中国古代的“百米飞人”们本文作者倪方六与举重一样,田径项目也是古代中国体育强项,在短、中、长各个级别中,都曾涌现出了许多名将,速度多在“走及奔马”水平。古人所说的“走”即现代的“跑”。在古代,能“走”是勇士的基本条件。春秋时最能“走”的人物之一,是吴国国王僚的儿子庆忌。《吴越春秋》记载,庆忌“勇为人所闻,走及奔马”。图:汉代“先走马”画像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10:000001大黑天神龙:蒙古小型驰龙科恐龙(长70厘米/酷似翼类)
大黑天神龙是一种较原始的早期驰龙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坎潘阶时期,体长只有70厘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外形具备始祖鸟和伤齿龙科特征,全身带有羽毛,尾巴修长,嘴巴尖锐,后肢修长,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的南部发现的。大黑天神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1:160000「学闻」商文明礼器所隐双嘴龙‘天神’信仰"
【讲座预告】四川大学艺术研究新视野系列论坛第76期主讲人:郭静云(艺术史与理论硕士、史学博士,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研究方向:中国上古文明:考古、礼器、出土文献、精神文化代表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亲仁与天命:从缁衣看先秦儒学转化成“经”》;《时空之旅:文明摇篮追踪》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7:210000湖北古墓挖出两把宝剑 都和越王勾践有关(越王剑)
出土的宝剑是越王勾践的佩剑。1965年,湖北考古队在考古中发现了一座古墓。这个发现纯属巧合,所以是一个惊喜。经过一番探索,专家们确定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普通墓地。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一般墓地没有州主王子的规格高,里面的陪葬品也不多。然而,一般墓地中有一种特殊的产品,那就是他们生前使用过的青铜武器,极其珍贵,在考古中地位很高。锋利宝剑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0:52:30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城固铜器群
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器遗存。出土于陕西省城固县湑水河两岸。1955~1976年先后发现12起,共400多件。其年代大约相当于武丁前后。铜器大都出自窖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1976年发现的苏村铜器窖藏,在一个直径约1.3米的坑内发现两件方罍,器内及周围有铜戈、人面具、兽面具和各式铜泡400余件。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19: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