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北京通州路县故城遗址首次发现魏晋北朝时期窖藏铜、铁器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的西北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北部,是一处以路县城址为核心、由城址本体(城墙、城壕及其围合区域)、城郊遗址区和城外墓葬区等构成的大遗址。路县故城作为县级治所,从西汉一直延续至隋唐之前,也就是说两汉、魏晋和北朝时期为该城址的主要使用时期。
2021年9月15日至28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水系(镜河北段)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于路县故城城址外南部清理了一处窖藏(编号2021TLGH499)。该窖藏位于路县故城的南部城郊遗址区内,北距南城墙约430米、南城壕约395米,西邻临镜路,南为兆善大街。

窖藏中层器物照
该窖藏开口于唐、辽时期的④层下,向下打破⑤层及西汉时期的⑥层。窖藏为一座口大底小、平面近似圆形的坑,坑内放置一件大铁罐,带盖。铁罐外东侧的上部有一件铁矛和一件铜镜。坑内填土中包含陶片、瓦片、砖块和炭屑等。铁罐内有大量铁器、铜器等。
器物放置较为规整,大体可分为三层,上层主要有铁镜、铁甲片、铁烛台等,中层主要是铁凿、铁斧、铁铲、铁镰、铁钳、铁锄板、铜镜、铜铃、铜环首刀和铜熨斗等,下层则主要为铁钩、铁环、铁权、铁钉、铁棘轮、铁削刀、铜砝码等。铁罐内的中下部有黄褐色土,并掺杂黄色木屑、粉末等。窖藏出土器物共计111件(套),其中铁器94件(套)、铜器15件,此外还有2件石砚板。

窖藏上层器物照
一、铁器
据目前统计,铁甲片有180件(包括因锈蚀严重而残断和粘连),暂定为1套。根据甲片的形制,大体可分为四型。
Ⅰ型:为椭圆形,共有穿孔8个,分3列,中间4个,两侧分别有2个。长径4.1~4.2、短径3.2~3.4厘米。
Ⅱ型:为近似椭圆形,一侧平直,共有穿孔8个,分3列,中间4个,两侧分别有2个。长径3.9~4.0、短径3.0~3.1厘米。
Ⅲ型:为近似长方形,一侧为弧形,共有穿孔14个,分3列,中间4个,两侧分别有5个。长13.8~14.0、宽3.7~4.1厘米。
Ⅳ型:为长方形,锈蚀较严重,只可见接近边缘处有穿孔,具体数量不详。长9.5、宽8.4厘米。

Ⅰ型铁甲片

Ⅱ型铁甲片

Ⅲ型铁甲片
铁凿8件,竖銎,銎部竖向锻造接缝明显,部分銎口上部的两侧有对称的圆形穿孔。根据銎口与刃部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三型。Ⅰ型:整体呈梯形,銎口为梯形或近似方形,凿体略有收窄,刃部的宽度基本与凿体相同或略宽。Ⅱ型:1件,整体呈长条状,銎口为梯形,凿体略有收窄,刃部的宽度基本与銎口相同,刃部的断面呈扁弧形。Ⅲ型:1件,整体呈锥状,銎口为梯形,刃部呈三角形尖刃。

铁凿
铁空首斧6件,竖銎,銎口下方有两周凸弦纹。斧体宽厚,双面刃。根据銎口与刃部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二型。Ⅰ型:2件,整体呈近似梯形,銎口为长方形,斧体两侧内弧作束腰状,刃部略外弧并稍宽于銎口。Ⅱ型:4件,整体呈“凸”字形,銎口为长方形或梯形,斧体作束腰状,双溜肩,刃部外弧并宽于銎口。

铁空首斧
铁横銎斧3件,形制基本相同。斧体为长条状,长方形横穿,双面刃,刃部为扇形,刃角外展。

铁横銎斧
铁锄板4件,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呈梯形,锄体上部较厚,直刃。
铁镰3件,根据镰体和刃部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两型。Ⅰ型:1件。柄端宽于镰体,镰体较长,直刃。Ⅱ型:柄端与镰体基本等宽,镰体上部近直,下部弯曲,内弧刃。
铁铲2件,竖銎,銎口为梯形,溜肩,铲体为近似半圆形。根据銎部和刃部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两型。Ⅰ型:銎部较长,刃部残缺。Ⅱ型:銎部较短,刃部为锯齿状。
铁钳1件,尖嘴,平口,一股穿过另一股,用轴钉固定。通长26.9厘米。
铁削刀2件,形制相同。小环首,窄短柄,刀身明显宽于柄部,分界明显,直刃。通长29.2厘米。
铁烛台2件,圆形盘状,平底,内底中间有尖状凸起的烛插,外底附三个柱状矮足,口沿上有三个与三足相对应的穿孔短耳。口径11、底径9.3、通高4.3厘米。

铁烛台
铁镜2件,形制相同。扁圆形大钮,镜缘无隆起,镜背面只可见边缘有16个内向连弧纹。直径16.3厘米。

铁镜
铁棘轮2件,圆形,斜齿,方穿。直径7.4、穿径2.6、厚1.8厘米。周缘有斜齿16个。
铁权1件,权体为半球形,平底,顶部有半圆形纽。素面。通高4.6、底径5.3厘米。除锈后的重量为418克。
铁矛1件。矛身细长,断面呈菱形,中脊不明显。锻骹为近似圆锥状,口宽下窄。通长58厘米,矛身长29.1、宽1.9~2.7厘米。
除了上述器物外,还有不同形制的铁钉21件、铁环11件、铁钩9件、暂不能定名的铁器16件等。
二、铜器
铜镜8件,包括“长宜子孙”“长生宜子”“长宜子、富古市”“位至三公”、双龙纹镜等。镜背面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最小的铜镜直径8.8厘米,最大的铜镜直径14.2厘米。

“位至三公”铜镜
铜熨斗1件,敞口,斜折沿,弧腹向下略收,圜底。长直柄,柄前端略宽,柄的横截面呈梯形。腹上部有一周凹弦纹。与柄相对一侧的口沿部有用铆钉修补的遗存。通长36.8厘米。

铜熨斗
铜砝码3件,均为圆环状,素面。直径分别为3.5、4.8和5.5厘米;除锈后的重量分别是58.4、46.4、45.6克。
根据近年来路县故城遗址的发掘,④层下基本为魏晋至北朝时期遗迹,可将该窖藏的下限定在北朝时期。根据窖藏内出土的北京地区最常见且最具断代意义的器物——铜镜等,可将该窖藏的上限定于魏晋时期。窖藏内的器物摆放整齐有序,且保存状况较好,基本完整无损,因此该窖藏应是有意识的埋藏。窖藏内的器物数量众多,已达百余件;且种类丰富,基本上以日常生活用具、生产器皿、兵器为主,有少量车马器;并且,从器物的边缘、刃部、銎部及纹饰等方面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应是一定时间段使用过的遗留现象。
这是路县故城遗址首次发掘出的铜器、铁器窖藏,也是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魏晋北朝时期窖藏。窖藏中的铁甲片、铁锄板、铁烛台、铁钳等器物,在北京地区也是首次考古发现。该窖藏的发现,对于认识其所属的城郊遗址区的具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种类的实用铁器、铜器集中出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人们的使用习惯,对于了解和认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生产操作等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勐 魏然 王宇新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评述(石家河、苦寨坑、上林湖)
都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大小年之分,比如昨天分享17年的整体质量要好于18年和19年,相较之下2016年的绝对是小年,可以说有绝对实力一定入选的恐怕只有湖北天门石家河了,这个项目也同时入选了2017年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他的恐怕都不够惊艳。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可以说2016年十大考古是旧石器考古的胜利,居然入选了两项,一般有一项就不错了。一、史前时期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1:280001被视为摇钱树的克拉运河泰国为何迟迟不敢开工顾虑在哪
克拉地峡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一直被认为是泰国的摇钱树。由于巨大的建设成本、技术挑战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泰国迟迟未敢开工。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对泰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考虑这个项目时,泰国政府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境和地缘政治等多个因素,并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泰国需要做出明智的决策,权衡利弊,确保该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对国家发展的实际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16:490000中国原始鸟类:大连鸟 白垩纪诞生(被质疑是化石嵌合体)
大连鸟出现于1.25亿年前,属于早期白垩纪的一种远古鸟类,因此比现在大部分的鸟类都更加庞大,体长可达到80厘米,几乎和一个2岁小孩的身高差不多。据说最初是在我国辽宁省的九佛堂岩石中发现的,当时有人认为这具化石的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甚至有人将其怀疑为热河鸟和兽脚类恐龙的化石骨骼嵌合体。大连鸟的外貌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4:53:390000雷尤守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99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阿根廷气候适宜,植株茂盛,是食草恐龙的乐园,各种大型、超巨型恐龙,甚至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都生活在此。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雷尤守龙,也是一种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雷尤守龙基本资料雷尤守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四足食草恐龙,它体长6-7米,与匙龙、齿河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99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雷尤守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58:2400002020年游学:安吉古城与八亩墩越国贵族墓
在考察过苏州的木渎古城之后,参考:2020年游学——探访苏州春秋木渎古城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述(望京楼、木渎、大报恩寺)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4: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