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追踪 | 宗教艺术的当代传承
宗教艺术由道释艺术、民间宗教艺术和其它宗教艺术组成。道释艺术就是道教艺术和佛教艺术,宗教艺术是信徒们在做道场时需礼拜的神圣场景,《图画见闻志》中称道释画为圣像。道释艺术不同于古代帝王将相的人物肖像画,也不同于敦煌艺术中的邈真图,道释艺术是以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为文化背景,涉及到人物、山水、花鸟、建筑、动植物等,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道释艺术从宋代开始从人物画中分离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中的释道艺术指绘画,其实释道艺术不仅包括绘画作品,也包括雕塑艺术。
道教和佛教艺术极大地影响了民间宗教艺术和其它宗教艺术。其绘制工笔重彩,大都有沥粉贴金的工艺,绘制的工具、颜料和工艺完全相同;从外观形制看,基本上都有方形框,框内题绘制的神像名称以及供养的功德主,有的还会有发愿文,水陆画会有水陆缘起图。雕塑则会在台座上或身体不太显眼的地方写上同样的内容。甚至绘匠和塑匠可能是同一批人或同一个流派,或一个流传绘制所有种类的宗教画。因此,从绘制技艺、外观形制和传承方面,宗教艺术同根同源。
敦煌藏经洞绢画 唐代 引路王菩萨
西夏黑水城 冬宫收藏 阿弥陀接引
敦煌原本是一个佛教艺术的圣地,内中的壁画和雕塑沿袭传统绘画和雕塑的技巧和方法,是自古以来的绘塑传统。释道文化进一步影响民间,民间开始绘制塑造影响较大的神祇,并在文学曲艺上有所反应,成为一个文、画、戏等共生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产生的文化背景。
由于敦煌有被斯坦因、伯希和等外国探险家染指的历史,敦煌出土的材料没有引起国家和学界的及时关注,以至于不少珍贵的文献和绢画等古代文物流失海外,使得历史上出现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这成为一段学术界引以为耻的历史。斗转星移的一百年,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实现了小康目标,正坚实地踏步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之路上,敦煌学研究也从“敦煌学国外”变成了“敦煌学在中国”,敦煌成了中国复兴的文化标志,在此大背景下,敦煌石窟艺术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炙手可热。而河西地区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水陆画,被世人誉为“可流动的敦煌壁画”,有些人也认为这是蹭敦煌的热度。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水陆画 明代
藏经洞绢画 唐代
水陆画和敦煌壁画(绢画)的绘制方法相同,只是壁画的绘制前需要把壁画做平整这道工序,两者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沥粉贴金的绘画,水陆画和敦煌艺术对传统的继承是完全一样的。绘制壁画的画匠也绘制水陆画,实际上,敦煌壁画和绢画就是道场画,而水陆画也是道场画,艺术上和绘制技巧上的确一脉相承。如果说二者有什么大区别,那么就是绘画载体的不同(墙壁、绢、纸的差异),时代与地域不同造成绘画风格差异。
水陆画是入选第一批非遗名单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其绘制的方法和技艺需要传承。从这种意义上说,以敦煌为代表的石窟和寺观壁画艺术自然应当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水陆画是佛教水陆法会中悬挂用以礼拜的神祇图,敦煌壁画则是根据粉本绘制的礼拜用途道场画,不仅绘制技艺同根同源,连绘制的目的和用途都完全相同。且敦煌自明代就因关闭嘉峪关而荒芜,水陆画的确弥补了敦煌艺术在明清时期的不足和缺憾。因此说“水陆画是可移动的敦煌壁画”有其合理之处,也不见得是蹭热度,而是互相成全。
不仅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宗教艺术应该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义上说,传统雕塑艺术金铜范雕、根雕、木雕等也应该入选非遗,并且并不一定限定在宗教题材,世俗题材亦可入选。目前,入选非遗的名单日渐扩大,种类日益繁多芜杂,令人眼花缭乱,建议非遗组织对各学科学术研究更多关注,对之归纳总结,使其能删繁就简,纲举目张。
对传统艺术的研究和学习是为了当代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因此宗教艺术也面临当代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问题。水陆画是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指民间快要失传的工艺和技术,因此给人造成错觉,似乎水陆画为代表的宗教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是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的事,和学院派无关。实际上,佛道绘画脱胎于中国古代传统人物画,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如果能接续上汉唐人物画传统,将会在人物画的艺术取得辉煌的成绩,将是一次中国人物画甚或是中国文化的文艺复兴,为推广和传播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成果,复兴传承和创新人物画艺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非遗传承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无疑十分重要,但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更多力量的介入,才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当代艺术的临创作品法海寺 观音 图片来自网络
苏州博物馆藏 北方多闻天王 北宋
宗教艺术自古以来都是较高文化素养的的士人为主导的艺术,道释画是人物画的一种,人物画是最早发展成熟的中国画画种,道释艺术更是人物画中的精华所在,就青州、邺城、成都万佛寺等地的考古发掘看来,早在南北朝佛教艺术就有惊世骇俗的成就:造像比例适中,面容纯洁神圣,笑容温厚而具有感染力。有的衣纹厚重,梵像西来;有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有的面容圆长,薄衣贴体;就新疆、河西和中原等地的石窟和寺观壁画看来,道释艺术在唐代就完全发展成熟,其艺术多姿多彩,绚烂夺目。以敦煌为代表的道释艺术历代风格尚存,中古时期的绝大多数作品保存完好,令世人震惊:唐代人物画技艺高超,人物风格多样,色彩绚丽奔放,流光溢彩,可谓千人千面,气质非凡,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些艺术珍品就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可惜的是,当代道释画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参与其中的艺术家和高校甚少,以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八大美院没有佛道艺术传承和创作中心,有些画家希望发扬传统,但终究有心无力。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传统宗教艺术研究的学者,强烈呼吁国家鼓励和支持当代艺术家、高校及画院加入到宗教画的传承、复制和创造中来,采取成立传统艺术的临习和创作中心;艺术院校的学生开设宗教人物画临习课程、复原绘制已经毁坏和正在毁坏的壁画(不同于文物修复和壁画修复)等等措施。假以时日,必将在艺术文化上取得重大成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佛教水陆斋和道教黄箓斋仪礼和图像研究”(2018VJX05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戴晓云)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此人是古代考古学鼻祖 一生研究古墓文物 死后竟被自己后人盗墓
相传我国古代特别尊崇祭祀先祖和死者,认为死者的灵魂仍旧存在,如果遭受到侮辱,会在意识层面上引发不快,甚至会报复。可是实际生活中,历史上也不缺乏触犯死者墓穴的例子,却也没有大面积的报应传说。吕大临的故事就像其他例子一样,即便被子孙后人盗墓,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报应。反倒是被后世人通过政治手段惩罚,而非因报应遭受囚禁。这充分说明,触犯遗物引起的报应更多属于传说而非定论。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30:130000法国印象派画家——Claude Monet(1840-1926)5
我要新鲜事2023-06-03 10:29:030000王巍:考古学文化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0001神鬼莫测的三星堆为何突然停止挖掘?考古人员:看看挖出了些什么
三星堆遗址,这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随着近年来的发掘已经不断地被世人所熟知。其位于我国四川省境内。与玛雅文明等遗址并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众多且保存较好,具有极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其内部出土的造型奇特,文化自成体系。自首次发现后,三星堆经从最初发现直至今日,经过多次发掘,中途又多次叫停,那我们看看考古人员到底在三星堆发掘出了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05 20:22: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