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刻铭杂识
《文物》2020年第6期中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部分金器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海昏侯墓出土的“187枚金饼(主椁室西室北部两箱)、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及20块金板共计280件金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公布了相关信息。
整理者指出:“经微痕观察发现,金饼上的印记与文字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三种,即戳记、刻划和錾刻。戳记即事先做好一定形状、图案的金属印章或模具,再利用黄金质软的特点,使用锤等工具敲打,使印文图形印在金饼表面。刻划指使用尖锐的工具,直接在金饼表面刻出需要的图案或文字。錾刻即用錾刀在金饼表面錾出图案或文字。经统计,187枚金饼中有62枚带有戳记,有139枚带有刻划文字,仅1枚带有錾刻文字,另有41枚既无戳记亦无刻划痕迹。”在此,我们想就出土金饼的“印记与文字”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印记
整理者指出:
“从本次检测的金饼来看,戳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简单几何图形戳记,另一类是文字类戳记,其中‘由’(或‘甲’)、‘市’、‘士’、‘贝’、‘重’、‘巨’、‘周’、‘长’各出现1次,其余难以准确辨识的文字共发现18处。值得注意的是,戳记均出现在金饼正面。”考虑到这些文字都能找到对应的姓氏,因此,我们怀疑,以上“各出现1次”的戳记文字,可能都是负责检验金饼重量或纯度的人员的姓氏。

图一 金饼正面“重”字戳记(1485-41)
二、刻划
整理者指出:“刻划痕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刻划痕种类较多、意义未知,另一方面因为大多数刻划痕都较为潦草,给辨识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其中以带姓氏刻划痕居多,有单字,如‘王’‘杨’‘陈’‘郭’等,也有多字组成的序列文字,又以‘郭’字开头的一列文字最具代表性,已发现20余处……除此之外,还有描述重量的,如‘租重二未’(‘未’,通‘铢’,下同);意义不明的,如‘上’‘中’‘下’‘上二’‘上三’‘中甲’‘下三’等,已发现40余处。刻划痕主要出现在金饼正面,亦有部分刻划在金饼背面,目前发现29处。”
“未”,明纽微部。“铢”,章纽侯部。据此,则刻划文字中的“未”,与“铢”声韵远隔,并非“铢”的通假字,而是“朱”的讹字。“朱”再读为重量之“铢”。刻划中的“上”、“中”、“下”,可能与大小马蹄金与麟趾金上的铸字或贴字“上”、“中”、“下”类似,都是铸造机构的标识。其后的“二”、“三”、“甲”等,疑与序号有关。
三、錾刻
整理者指出:“錾刻仅发现于标本1424-64外缘1处,为‘去六未下十二未’字样。”该铭中的“未”,也当为“朱”的讹字,读为“铢”。1485-80号金饼有刻划铭文“郭□□□五十□”。细审图片,当为“郭去半两□□朱(铢)”。两处“去”字,意义相同,应该就是整理者所说的“刮削”,实际上就是“为调节重量而采用的手段”;“在金饼背面见有嵌入物及刮削痕迹。目前已发现嵌入物37处,嵌入物主要为不规则的小金块,刮削痕迹目前见有24处。二者可能是在金饼成型后为了调节重量而采用的手段。”铭刻中的“去六朱(铢)”,是指“刮削”了六铢。“下十二朱(铢)”,由于未见实物,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还差十二铢;一是“嵌入”十二铢的小金块。“郭”是刮削该金饼的工匠姓氏。

图二 金饼(1424-64)

图三 金饼(1485-80)
1485-54号金饼有刻划铭文“郭四□五十□五”,应释为“郭四百五十□□五”。该铭与“郭去半两□□朱”相比,有两处不同:一是姓氏“郭”之后为“百”字,而非“去”字。二是数字之后没有重量“朱(铢)”。考虑到汉代一斤为三百八十四铢,远小于铭文中的“四百五十□□五”。《汉书·律历志》:“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也就是说,该铭数字较大,其后又无“朱”字,很可能不是指的金饼重量,而是工匠郭氏过手的金饼序数。金饼成形后,工匠郭氏会对若干个金饼进行称重,并对超重者进行“刮削”,对重量不足者“嵌入”小金块。刻划单字“王”、“杨”、“陈”等,很可能也是这类工匠的姓氏。

图四 金饼(1485-54)

图五 金饼背面刮削现象(1485-9)

图六 金饼背面嵌入现象(1424-44)
海昏侯墓中,内外棺之间出土4枚墨书金饼,有“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等字。可见,这些金饼就是文献中的“酎金”。《史记·平准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省视诸侯金有轻有重也。或曰,至尝酎饮宗庙时,少府视其金多少也。……《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金饼成形之后,工匠会通过“刮削”或“嵌入”小金块来“调节重量”,其原因就是“金少不如斤两”会“削县”或“免国”。这些工匠在“调节重量”之后,会刻划自己的姓氏、金饼的增损重量,工匠过手金饼的序数等信息。这仍属于“物勒工名”性质。而戳记中的姓氏,则可能是检验人员的姓氏。金饼在铸造和“调节重量”之后,会有相关部门派人对其重量和成色进行检验,检验之后留下姓氏戳记。
以上是我们对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印记和文字所作的一些探讨。酎金上的印记和文字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内容也很丰富,是学界研究西汉酎金制度的一手资料。目前所公布的信息,仅为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问题只能等到相关资料全部公布之后,才能进行系统地思考。
作者:罗小华
作者单位: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工人施工时发现黑洞 考古队闻讯火速赶来 “加班”43天挖出王陵
最近,在广州市番禺区,一座被认为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王陵被考古队挖掘出来了。这座王陵的发现让人们对南越国历史上的王陵之谜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南越国是西汉时期占据了岭南一带疆域的一个封建政权,虽然南越国只有短短的九十三年历史,但在那九十三年中,南越国的成就也是不少的。而南越国历史上的王陵一直是一个谜,多年来都未曾真正解开。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1:27:26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55鹰王现世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8:390000安徽新时代考古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考古研究、中华文明阐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和科学发展路径,为考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考古事业迎来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07:230000讲座:张敏:鸟瞰太湖——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宏观研究
讲座伊始,张老师指出:太湖流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因此,对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发生历程、发展方向、发展规律、发展规模作全局性的宏观研究是必要的。根据太湖流域早期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张老师将讲座内容分为“太湖流域与太湖流域古文化、马家浜时期的太湖东西、崧泽时期的太湖流域、良渚时期的太湖南北、文明化进程中的太湖流域”五个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10:120002夏天咋样才不怕太阳晒?古人春天便想法子了,到阴历二月有一风俗
二月初一太阳生日本文作者倪方六阴历二月初一,是什么日子?2018年的这天是春社日。在唐宋时期,二月初一是“中和节”。其实,二月初一还是“太阳生日”——古人眼里很重要的一个日子,在清朝时仍流行,这个不少网友可能都不知道。(清朝皇家祭祀活动,现代表演)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8: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