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刻铭杂识
《文物》2020年第6期中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部分金器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海昏侯墓出土的“187枚金饼(主椁室西室北部两箱)、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及20块金板共计280件金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公布了相关信息。
整理者指出:“经微痕观察发现,金饼上的印记与文字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三种,即戳记、刻划和錾刻。戳记即事先做好一定形状、图案的金属印章或模具,再利用黄金质软的特点,使用锤等工具敲打,使印文图形印在金饼表面。刻划指使用尖锐的工具,直接在金饼表面刻出需要的图案或文字。錾刻即用錾刀在金饼表面錾出图案或文字。经统计,187枚金饼中有62枚带有戳记,有139枚带有刻划文字,仅1枚带有錾刻文字,另有41枚既无戳记亦无刻划痕迹。”在此,我们想就出土金饼的“印记与文字”进行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印记
整理者指出:
“从本次检测的金饼来看,戳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简单几何图形戳记,另一类是文字类戳记,其中‘由’(或‘甲’)、‘市’、‘士’、‘贝’、‘重’、‘巨’、‘周’、‘长’各出现1次,其余难以准确辨识的文字共发现18处。值得注意的是,戳记均出现在金饼正面。”考虑到这些文字都能找到对应的姓氏,因此,我们怀疑,以上“各出现1次”的戳记文字,可能都是负责检验金饼重量或纯度的人员的姓氏。

图一 金饼正面“重”字戳记(1485-41)
二、刻划
整理者指出:“刻划痕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刻划痕种类较多、意义未知,另一方面因为大多数刻划痕都较为潦草,给辨识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其中以带姓氏刻划痕居多,有单字,如‘王’‘杨’‘陈’‘郭’等,也有多字组成的序列文字,又以‘郭’字开头的一列文字最具代表性,已发现20余处……除此之外,还有描述重量的,如‘租重二未’(‘未’,通‘铢’,下同);意义不明的,如‘上’‘中’‘下’‘上二’‘上三’‘中甲’‘下三’等,已发现40余处。刻划痕主要出现在金饼正面,亦有部分刻划在金饼背面,目前发现29处。”
“未”,明纽微部。“铢”,章纽侯部。据此,则刻划文字中的“未”,与“铢”声韵远隔,并非“铢”的通假字,而是“朱”的讹字。“朱”再读为重量之“铢”。刻划中的“上”、“中”、“下”,可能与大小马蹄金与麟趾金上的铸字或贴字“上”、“中”、“下”类似,都是铸造机构的标识。其后的“二”、“三”、“甲”等,疑与序号有关。
三、錾刻
整理者指出:“錾刻仅发现于标本1424-64外缘1处,为‘去六未下十二未’字样。”该铭中的“未”,也当为“朱”的讹字,读为“铢”。1485-80号金饼有刻划铭文“郭□□□五十□”。细审图片,当为“郭去半两□□朱(铢)”。两处“去”字,意义相同,应该就是整理者所说的“刮削”,实际上就是“为调节重量而采用的手段”;“在金饼背面见有嵌入物及刮削痕迹。目前已发现嵌入物37处,嵌入物主要为不规则的小金块,刮削痕迹目前见有24处。二者可能是在金饼成型后为了调节重量而采用的手段。”铭刻中的“去六朱(铢)”,是指“刮削”了六铢。“下十二朱(铢)”,由于未见实物,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还差十二铢;一是“嵌入”十二铢的小金块。“郭”是刮削该金饼的工匠姓氏。

图二 金饼(1424-64)

图三 金饼(1485-80)
1485-54号金饼有刻划铭文“郭四□五十□五”,应释为“郭四百五十□□五”。该铭与“郭去半两□□朱”相比,有两处不同:一是姓氏“郭”之后为“百”字,而非“去”字。二是数字之后没有重量“朱(铢)”。考虑到汉代一斤为三百八十四铢,远小于铭文中的“四百五十□□五”。《汉书·律历志》:“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也就是说,该铭数字较大,其后又无“朱”字,很可能不是指的金饼重量,而是工匠郭氏过手的金饼序数。金饼成形后,工匠郭氏会对若干个金饼进行称重,并对超重者进行“刮削”,对重量不足者“嵌入”小金块。刻划单字“王”、“杨”、“陈”等,很可能也是这类工匠的姓氏。

图四 金饼(1485-54)

图五 金饼背面刮削现象(1485-9)

图六 金饼背面嵌入现象(1424-44)
海昏侯墓中,内外棺之间出土4枚墨书金饼,有“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等字。可见,这些金饼就是文献中的“酎金”。《史记·平准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裴骃集解引如淳曰:“省视诸侯金有轻有重也。或曰,至尝酎饮宗庙时,少府视其金多少也。……《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金饼成形之后,工匠会通过“刮削”或“嵌入”小金块来“调节重量”,其原因就是“金少不如斤两”会“削县”或“免国”。这些工匠在“调节重量”之后,会刻划自己的姓氏、金饼的增损重量,工匠过手金饼的序数等信息。这仍属于“物勒工名”性质。而戳记中的姓氏,则可能是检验人员的姓氏。金饼在铸造和“调节重量”之后,会有相关部门派人对其重量和成色进行检验,检验之后留下姓氏戳记。
以上是我们对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印记和文字所作的一些探讨。酎金上的印记和文字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内容也很丰富,是学界研究西汉酎金制度的一手资料。目前所公布的信息,仅为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问题只能等到相关资料全部公布之后,才能进行系统地思考。
作者:罗小华
作者单位: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中国核专家研究古墓时的惊人发现
墓,是人死后在阴间的居所,说白了就是处置尸体的地方。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对古墓感兴趣的应该是历史、考古学方面的学者,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中国核专家也曾把古墓作为内部研究对象,并有惊人的发现。这里就来聊聊,给大家透露一点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19:420003迈摩尔甲龙:北美小型恐龙(长2.7米/生于1.5亿年前)
迈摩尔甲龙是一种多刺甲龙亚科恐龙,诞生于1.55亿年-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可达2.7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也是目前为止甲龙类最原始的恐龙之一,第一批发现的化石是位于北美洲美国的科罗拉多洲的一个迈摩尔采石场,最终以此为名。迈摩尔甲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10:080000西汉古墓挖出仙药,以前还出土了这些宝物,每件不一般,一起来看
据悉,近日我国的考古人员又有重大发现:在洛阳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古人炼制的仙药。这座西汉古墓距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考古人员还在古墓的青铜壶中发现有疑似酒的黄色液体,可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液体就是古籍记载的古人炼制的仙药,其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和明矾石。据史料记载,古人曾有“炼丹长生”的说法,秦始皇就曾派徐福去寻找仙丹。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5:23:170000湖南发现14座墓葬 时间从东汉到明朝(湖南墓葬)
湖南郴州发现了14座从汉朝到明朝时期的墓葬。从古代开始,湖南就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省份,尤其是湖南北部,湖南的考古工作其实并不太复杂,毕竟当时湖南居住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而在2022年就在湖南的郴州发现了一个古墓群,在这个古墓群当中发现了14座墓葬,不过这14座墓葬并不是同一时期的,而是从东汉时期到明朝时期跨越了上千年的时间也出现了各个朝代所有代表性的陪葬品。墓葬分配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19:190000雷东达龙:大型肉食爬行类(长12米/酷似鳄鱼)
雷东达龙是一种主龙类下的植龙科爬行动物,诞生于三叠纪末期,属于大型史前爬行生物,成年后的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0-12米,其中脑袋就占到了1.5米长,属于植龙类生物中衍化程度最高的物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美国的新墨西哥州。雷东达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42:39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