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匠人营国: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城市与文明的璀璨华章
作者:刘昌宇

《匠人营国:中国历史上的古都》
作者:张晓虹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定价:58元
如果要谈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少不了要对该国的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年代越是久远的古都,越是能彰显其古老的历史和文化。秉持着这种旨趣,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教授张晓虹所著的《匠人营国: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在立足田野调查和史学探究的基础上,将中国古都的兴起、发展、变迁与演化历程逐一揭示,为洞悉华夏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华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全书分上篇“考古与传说时代”、中篇“古都”、下篇“城市”三个章节。作者从早期城市的起源说起,将国内外与之相关的一些论述,一一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各自的合理之处,对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了相应的指正。并在正本清源中,顺势切入到对中国早期城市的相关评述中。之后,又按照城市发展的先后顺序,描述了历朝历代古都的确立与迁移,首都与陪都的建设,都市形态的演变和都城社会的发展情况等等。作者在描摹中国城市史的斑斓画卷中,还深入挖掘一城一郭背后的人文价值,透过庄严肃穆的巍巍城池、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九曲连环的街衢古道,较为清晰客观地勾勒出古代中国的城市与经济,城市与交通,城市与中外交流的多重景观。为我们以城市为切口,深度切入历史上的古都这一文化肌理,去管窥中国的历史文明,探寻悠悠的中华文脉,打开了新的视域。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优美的传说,说的是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古老的中华大地就筑有许多巍然耸立的城池。针对这种说法,书中,作者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以及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佐证了它的正确性。她还由此推断,具体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时期,是我国城郭制孕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初步奠定了中国早期城市的雏形。根据出土发掘,考古工作者还相继发现了黄河中游地区山陕蒙交界地带的大量石城,长江地区的诸城及良渚特大城址。这些遗址的发现,不仅证实了黄帝能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还能带领炎黄子孙修建房屋,筑起高城。正是这些早期城市的建立,为抵御外族的入侵,振兴经济,繁荣文化,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华夏文明的广泛传播,培植了深厚的人文土壤。
回眸中国城市发展的流变史,也是一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顽强生长史。早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最初,城与国往往合为一体。一城大多代表一国,一国也就只有一城。夏商时期,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夏的都城二里头;商的早期都城毫,都是一国一城的代表。而到了西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普遍提高,中国城市的内涵就发生了根本改变。彼时的诸侯各国,在各自的疆域内,大兴土木,一时间,修城筑墙蔚然成风。至战国,甚至掀起了一波修城的高潮。随着时间的演变,真正把儒家文化融入都城建设中的,是汉武帝时期。而到了北魏,当时的都城洛阳,更是成为把儒家礼制与都城规划建设,高度统一的典范。进入到唐代,国都长安,则直接承袭了北魏洛阳的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理念,亦成为将儒家礼制应用到都城规划中的又一经典之作,并成为当时的日本、渤海国和南诏国竞相模仿的范例。随着儒家文化的浸润,宋、辽、金、元时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了齐头并进的可喜景象。一大批地方城市悄然崛起,在规模、地位上几欲与都城分庭抗礼。至明清时期,随着地方城市的相继兴起,市镇经济更是助推了地方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从书中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儒家文化始终相依相偎。从最初的追求“以大为贵,以高为贵”,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从“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筑城理念,上升到“天人合一”的人本思想,中国城市的每一次蜕变,都潜移黙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的每一次精进,又相应推动着中国城市锐意创新。城市因文明而兴,文明因城市而盛,就是在这种相得益彰中,城市与文明协同并进,共同谱写出中华历史的璀璨华章。
城市与文明,本是个形而上的话题,但《匠人营国: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却以雄辩的史实和翔实的论证,把这个话题诠释得入脑入心,不啻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华文化课。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盗墓者在深山老林发现贵族大墓,墓主仅14岁,壁上一行字暴露身份
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的发现和发掘本文作者倪方六内蒙古不只有草原,还有深山老林。原赤峰阿鲁科尔沁旗西北部的东沙布台乡(后并到巴彦花镇)就是一个山区,很偏僻,距旗府所在地天山镇有80多公里。境内山多林密,有大片的天然次生林,这里野兽、野果、野菜、野药材多多,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12:470000古代医闹怎么闹?误诊名医被灌屎水拔胡子
古代发生医患纠纷如何做鉴定本文作者倪方六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瞩目,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据报道,仅2013年统计到的全国医疗纠纷便达7万件左右。在古代中国,同样存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史籍中多有记载,有的医生甚至被病人家属灌屎水、拔胡子。那么,古代如何处理医患纠纷,发生了医患纠纷如何做鉴定?古代医生讲究自我保护——不上路子病人不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25:320000汉代的“养老令”和“敬老卡”——武威《王杖简》和鸠杖
敬老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古代的礼制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把它看做是仅次于事亲孝亲的一种美德,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深远。以鸠杖为代表的敬老养老标志虽然在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出土,但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旱滩坡、五坝山出土的王杖(鸠杖)以及《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却是我国古代敬老养老制度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实物见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05:350001古墓挖到中途 考古专家突然大喊 别挖了快停下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考古学就是一门专门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学科。然而,考古学也经历了一个由“盗墓”到“保护”的漫长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34:480001白垩纪厚头龙类:汉苏斯龙 长有头盔状顶骨(边缘带尖刺)
汉苏斯龙是一种厚头龙下目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非常厚实的骨质突起,但和其他恐龙不同的是,它的颅骨顶部较宽且伴有凹陷。汉苏斯龙的化石主要是在加拿大的亚伯达省和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汉苏斯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16: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