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下蔡”探索的新进展——安徽寿县西圈墓地2017—2020年度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作者:蔡波涛 张义中
西圈墓地位于安徽寿县古城外西南方向南关村西部,大体包括米家圩、周家圩和陶家圩等几个自然村的范围。墓地处于寿春城遗址的西部边缘,西邻寿西湖。在历年的农田水利建设或工程取土过程中,时常发现有古墓葬和重要文物等文化遗存,其中不乏包括现藏于寿县博物馆的“越王剑”和原始瓷器等高等级器物,年代大体约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为配合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申报与建设工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寿县文物管理中心时隔十多年后,重新启动了针对寿春城遗址学术课题引导下的主动性考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至2020年我们对西圈墓地进行了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发掘共分为两个区,累计发掘面积约1400平方米,清理墓葬58座、灰坑28个,房址1座;出土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器、铜器、漆木器和玉器等约500余件(套)。
西圈墓地出土陶瓷器
西圈墓地M33出土漆器
西圈墓地M33出土漆豆
西圈墓地2017—2018年度发掘区航拍
2017至2018年度对Ⅰ区发掘
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以M25为代表的一批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中小型墓葬的发现,力证西圈墓地为下蔡的重要墓葬区。M25位于发掘Ⅰ区的北部,无墓道和封土迹象,形制结构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长6.2米、宽4.6米。葬具为一椁重棺,棺室位于椁室南端中部,东西两侧为边箱,北侧亦有隔板痕迹形成头厢结构。椁室四周填充有厚约40厘米的青膏泥,除椁盖板外,棺椁均保存较好。内棺发现人骨1具,仰身直肢,骨骼保存较差,随葬铜短剑、玉瑗和弓箭各1件。该墓是本次发掘区唯一一座未被盗扰的早期墓葬,出土随葬品丰富,其中陶器均为仿铜陶礼器,如鼎、鬲、敦、簠等;铜器主要为兵器和车马器,大量的漆木器虽保存较差,仍可辨识出器类有琴、瑟、壶、器盖等,此外还出土有部分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该墓最为重要的发现是位于东边厢紧贴东椁壁出土的一件三联戟,其中最前部一件戈上胡部有纵向两排六字错金铭文“蔡侯产之用戈”,第三件戈为木戈。此铭文戈的出土,一方面为该墓的年代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则可将其墓葬属性可定性为蔡国中等贵族墓葬无疑。综合分析随葬品类别和墓葬结构,大体可知墓主身份应为下大夫一级的男性中等贵族。
M24为小型墓葬,位于发掘Ⅰ区的南部,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南北向,长3.2米、宽1.4米,单棺内分东、西两厢。该墓也未被盗扰,共出土9件随葬品,其中陶鼎1件、陶壶1件、印纹硬陶罐2件、原始瓷杯1件、瓷罐1件和瓷碗3件。该墓所出器物均表现出明显的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因素特征,或可说明当时蔡与吴国的紧密联系。该发掘区内还揭示出下蔡墓葬有东西成行、南北并排分布的迹象,如北排墓葬以M25、M27、M31、M33为代表,南排墓葬则以M24、M28、M29、M30为代表。
西圈墓地M25出土三联戟
西圈墓地M25出土铭文戈
西圈墓地M24出土器物组合
二是首次在寿春城遗址内发现战国中期墓葬。以M37、M40为代表的战国中期墓葬,其突出特点是东西向的土坑竖穴墓,而这与下蔡墓葬普遍为南北向的情况截然不同。从M37和M40清理的情况来看,虽然由于被盗扰严重,器物组合不完整,但从残剩出土的部分随葬品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墓葬延续了此前春秋晚期、战国早期墓葬普遍随葬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的传统。这批战国中期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寿春城遗址这一时期遗存的空白。
西圈墓地M37出土器物组合
三是战国晚期遗存的新发现。本次发掘一方面从层位关系的角度揭示出战国晚期灰坑等遗迹与战国早期墓葬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对战国晚期遗存分布范围和内涵的认识。M25之所以幸免于被盗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墓正好被战国晚期灰坑H3所叠压。从平剖面揭示的情况分析,H3的形成原因应为M25椁盖板腐朽塌陷所致。而以H1为代表的灰坑内除了建筑构件板瓦、筒瓦以外还出土有相当数量的生活类陶器,如盆、罐、豆等,则为丰富和完善寿春城遗址春秋晚期至汉代的陶器编年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往对寿春城遗址主要分布在寿县东南部区域的认识,西圈墓地所发现的战国晚期遗存则说明,由于楚国晚期的迁都事件,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其居址区的分布应已扩展至寿西湖东岸沿线一带,结合该地块较高的埂台地貌特征,也比较符合楚人以高台居住的区位选择倾向。
M25椁室清理完毕
1号大墓平面形制正射影像图(内、外“亚”字、毁墓坑)
2019年至2020年度对Ⅱ区的发掘工作
主要是围绕着1号大墓而展开
收获和认识有以下几点:
1号大墓发掘结束平面照
1号大墓东北角四分之一解剖情况
一、在确认1号大墓形制为“亚”字形的前提下,进一步揭示出其墓圹存在一圈内“亚”字结构。即在墓壁内侧夯筑一圈紧贴墓圹、宽度约为1.1~1.3米的护壁墙遗迹,且在平面形制上与外墓圹一致。夯土整体呈黄褐色,夯层厚度在6~20厘米不等,但多数约为10厘米左右;每层之间的夯面上铺垫有草编织物、蚌壳等有机质材料;夯窝明显,基本呈椭圆形,凹圜底,长径约10厘米、短径约6~7厘米、深约3厘米。该夯土护壁墙,夯筑板实、坚固考究,能有效阻止墓壁坍塌,这一结构对于1号大墓这种无墓道且墓圹尺寸较大、深度较深、营建难度较大的墓葬具有极强的防护作用。
护壁墙的夯窝情况
二、通过对墓圹内堆积的清理,确认了该墓在西汉早期之前遭遇到大规模的毁坏,且不排除官方行为。1号大墓墓圹内平面上有一个东西向不太规则的椭圆形大坑,我们暂将其命名为毁墓坑。毁墓坑长径约14.2米、短径约8.7米、深约3.9米;坑内填土为锅底状倾斜堆积,有一定的堆积层次,体现出由四周向中间递次回填的特征和趋势。从层位关系来看,该毁墓坑被M43、M51直接打破,而从随葬品形制特征及组合情况来看,M43的年代为西汉早期,故而可以说明毁墓坑形成的年代下限为西汉早期,结合该墓为蔡墓的情况,可将毁墓的时间大体锁定在战国中晚期。
三、该墓虽然早期被毁,但墓葬形制和结构保存较好,据此我们可以较为完整的复原1号大墓的营建过程。从开口层位来看,1号大墓打破一层厚约25~30厘米的灰白色垫土,通过勘探并结合探沟试掘,我们初步掌握了该灰白色垫土的分布范围,或为其茔界范围。挖掘出“亚”字形墓圹后,夯筑内“亚”字护壁墙,然后在墓底依次铺垫厚约15厘米的青膏泥—厚约30厘米的积炭层—积炭上放置枕木,枕木上放置棺椁(棺椁被毁坏,不见踪迹),在椁与护壁墙之间分层置积炭。
墓底积炭解剖情况
四、与1号大墓开口层位一致的圆形坑状遗迹,在上一年度的发掘中我们推测其可能与筑墓相关。从毁墓坑内出土的大量战国早期瓦片、瓦当等遗物来看,该墓应有墓上建筑,可能为享堂以来的祭祀遗迹。靠近墓圹、对称分布(北边4个、南边4个、东西近墓葬中部各1个,共计10个)且与墓葬方向平行的两排柱坑,我们认为其可能具备双重性质与功能,一是筑墓时的临时工棚类建筑的柱坑,二是墓上建筑的柱坑。
五、在毁墓坑的填土中,出土了少量随葬品残件。其中小型玉器制作精美,铜器残片均为车马器或饰件,不见铜礼器残件,漆木器残件中有器型较大者,髹漆纹饰较为繁复,除了大量的瓦片外,陶器发现较少。此外该墓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仿铜钟的“陶冥钟”残片,或可说明该墓的礼乐器由于缺乏铜矿资源,只能以仿铜陶礼器替之。根据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我们认为其墓葬年代应为战国早期。
六、1号大墓的发掘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是首次在安徽地区揭示出“亚”字形墓圹的积炭大墓,为研究东周时期江淮地区诸侯国葬制葬俗提供了新材料;
二是明确了其与南侧车马坑的组合关系,解决了车马坑的主墓归属问题;
三是完善了西圈墓地下蔡时期墓地的文化内涵,改变了以往认为西圈墓地为“中小型墓地”的认识,充实了围绕着寿春城遗址下蔡时期墓地的布局,并进一步佐证了下蔡地望“寿县说”而非“凤台说”的观点;
四是该墓葬等级较高,结合以往该墓地发现的同时期墓葬情况,我们推测其可能为蔡侯一级的高等级大墓,为下一步下蔡城址的探寻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寿春城周围的墓地分布是比较明晰的,分别是东南方向长丰、杨公一带的高等级墓葬区,包括李三孤堆墓、武王墩等;西南方向胡塘、双桥一线的中等贵族墓葬区;北部八公山南麓、东淝河北岸一带的小型墓葬区。
这三片墓葬群的分布将寿县城及其东南部区域作为确定寿春城城址所在地的认识提供了布局层面的支撑。据此,由西圈墓地、蔡昭候墓、东津村以及淮南蔡家岗等地蔡墓的发现来看,我们认为下蔡城的区位也应该与寿春城有着高度的重合。之所以选择西圈墓地作为突破口来探寻寿春城遗址的城垣等问题,是基于我们寿春城遗址考古工作思路的转变。坚持下蔡城的地望“寿县说”而非“凤台说”的观点是我们开展今后工作的学术前提,而这一认识的形成也主要是基于考古材料的揭示。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们认为:解决寿春城城址范围的问题,是否可以转变工作思路?即从探寻下蔡城的范围和城垣遗迹来反证寿春城的相关问题。就这个层面来说,西圈墓地近些年的考古工作在解决下蔡城地望及探寻寿春城城垣遗迹及范围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沱江龙:四川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与剑龙同时代且相似)
通过《侏罗纪公园》等电影,我们知道了很多恐龙,其中就包括剑龙,它是一种数量众多的大型食草恐龙。其实在剑龙同时期,中国生活着一种与它相似的恐龙,它就是沱江龙,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沱江龙基本资料沱江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7米,臀高2米,体重约4吨,与云南龙、锦州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1.63亿年-1.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沱江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3:04:440001老婆几十亿元珠宝 梁庄王与王妃的爱情(古代爱情)
梁庄王给自己的王妃准备了如今价值二十亿元的珠宝。价值20亿的金银珠宝,都是出自梁庄王和王妃卫士的古墓中,而这些奢华的陪葬品是梁庄王生前送王妃的,王妃在梁庄王死后八年,让人挖开他的坟墓,把自己安葬在他的旁边。随他一同下葬的还有梁庄王生前送他的4800多件奢华的礼物,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生同床,死同穴。天价珠宝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22:340000三星对文明的来源 果然不来自于国外(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源自于长江黄河流域。自从我国的三星堆移植被挖掘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在像三星堆移植到底和国外的一些民族和文化有没有关系?因为三星堆遗址所发现的文物和我国其他时期的文物确实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还有人认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来自于外太空的外星人。当然这些想法都是无稽之谈我国也可以确认三星对我们就是来自于我国的四川地区,不过具体的时间很还并没有被揭露。三星堆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1:17:070000考古界的“祖师爷”,没想到900多年后,自己的墓穴被考古挖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宝物被深埋在地下不见天日?考古界的“祖师爷”,蓝田四吕中的吕大临,在晚年开始从事青铜器的研究,是历史上最早研究青铜器的人。但是谁知道,在900多年后,吕大临的墓穴,居然被自己的后人“考古”了。身为考古界的祖师爷,自己的坟墓居然被后人考古了,实在是有点戏剧性。吕大临的这个后人,其实还不算是考古,他只能算一个盗墓贼,因为他挖吕大临的坟墓时,想的是将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拿去卖个好价钱。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38:340000牢记嘱托 增强意识——云冈石窟的文物保护和“云冈学”建设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两年来,云冈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和“云冈学”建设取得了关键性进展。一、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全面加强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04: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