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 吉林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
作者:苗诗钰 石玉鑫 等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

图1 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 青砖残块
石碑为白色大理石质,碑体呈长方形,碑首为方首,上部略宽,下部稍微束窄。正面及侧面加工后通体磨光,背面可见横向的刻凿痕迹。顶部两端抹角,底部两端为直角,底部中间有榫头,呈梯形,高度为10厘米,原应有碑座。出土的青砖多呈长方形,宽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有的上面还见有手印痕迹,推测应为碑座的砌砖。石碑通体高88厘米,上半部分宽50厘米,下半部分宽45厘米,厚度在11-13厘米之间。正面纵向阴刻“长白山人?”五字,汉字楷书,字体工整。背面墨书两字,漫漶不清,已无法辨认。“长白山人?”五字可释读为“长白山人参”。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结合石碑形态、字体特征以及伴出文化遗物推测,这方石碑的树立年代,不早于金代晚期,最晚可能到民国时期。据走访的得知,石碑发现地附近曾经挖掘到过野山参,现在周边仍有野生人参分布。据此判断,这方石碑,应与人参挖掘过程中的祭祀活动有关。

图3 石碑照片

图4 石碑线图
“长白山人参”石碑发现于长白山北麓,东南距长白山神庙14公里,南距长白山天池61公里,是继长白山神庙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对于阐释长白山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02年12月2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吉林长白山人参”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本次发现的石碑,正位于该地域范围的核心区域,是长白山人参文化的历史见证。
执笔:苗诗钰、石玉鑫、徐廷
作者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新发现 | 北京密云地区发现西晋时期墓葬
2021年11月,北京市密云区季庄村村民在取土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葬,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临时编号M1。该墓未经盗扰,墓葬形制保存较好,因现场条件有限,并未对墓葬完全进行发掘,发掘工作结束后将其进行回填。墓葬清理过程中出土了一些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其年代初步推断应为西晋时期。M1出土陶猪M1出土铜弩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4:450001新发现 | 西藏温江多遗址发现吐蕃时期高等级建筑遗迹 出土龟趺、无字碑等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48:370000湖北一座千年古墓,光出土的棺材就重达7吨,专家:必须禁止出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葬这一丧葬方式正被逐渐替代掉,过去办丧事的时候往往要用到又大又厚的棺材,而历史上达官贵人在下葬的时候还要用到更高贵的棺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棺椁与棺材有着大差别,寻常的棺材再重也不过几百斤,可湖北前些年挖出了座千年古墓,棺材重达7吨,专家称禁止出境。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0:27:16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邯郸赵城遗址
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外围。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自中牟(今河南汤阴)迁都于此,前后历8世,前222年赵被秦灭后衰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于1940年作初步勘察和发掘。1972年以后,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邯郸市文物保管所已把全城的范围基本勘探清楚。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53: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