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小邾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出版背后,看河南大学考古学科建设三十年与研究生教育新理念
作者:袁俊杰
著名教育家蒋梦麟说:“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有真学术,而后始有真教育。”“学术者,一国精神之所寄。学术衰,则精神怠;精神怠,则文明进步失主动力矣。故学术者,社会进化之基础也。”朱九思也指出:“科学研究是源,教学则是流。没有科学研究,大学的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没有了新鲜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可见学术研究和教育密不可分,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支撑,共同维护和推进社会之文明进步。
德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奠基人威廉·冯·洪堡有句名言:“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傅斯年也强调:“大学要以学术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讲专业”栏目编者按说得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帮助青年人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平台。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当今高校也都把建设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院、学术平台和创新团队为发展要务,从而把高校学术研究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那么,一所高校的研究水平应如何衡量呢?我们认为其衡量标准,一是师资科研队伍的研究实力;二是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后者在教育评估中,则往往重视不够,甚至被忽略。这种情况无疑是需要改进的,对高校培养的科研人才及其学术成绩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
《小邾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袁俊杰、贾一凡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定价:168元
河南大学考古文博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著名的殷墟发掘,是最早开设考古学课和进行考古发掘的高校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董作宾、徐旭生、郭宝钧、朱芳圃、孙作云等均曾在此任教,并培养出尹达、石璋如、安金槐等知名考古学家,这些都是大家所公认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科建设方面又有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举办第一届文博干部专修科,1988年招收第一届文博专业方向本科生,1992年博物馆学专业获批并于1993年正式招生,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生,2004年与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7年获批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设博士后流动站,并入围河南省重点学科,201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田野考古发掘团队资质,2015年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2016年开始考古学专业和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统一按历史大类招生,2018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招生,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夏商周考古、黄河文明考古、宋元明考古及古文字学为特色的包括断代考古、专门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等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这三十多年一路走来,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究竟怎样,也需要有个学界认可的说法。
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计划、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立足中原、面向全国、面向未来,培养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及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硕士“初步具备独立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的能力,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博士“能够独立地开展考古学的专题或综合研究,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取得较为显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我们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了吗,这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得如何,也需要心里有数,有个使人信服的交代。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早就想出版一套研究丛书。最初拟定为两周考古研究丛书,后又拟定为夏商周考古研究丛书,并设想先自筹经费出版一两本看看情况,然后再通过多种渠道争取出版经费陆续出版。这一计划正在运筹当中,学校发布了申报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的通知,历史文化学院也适时推出了《河南大学考古学研究丛书》等四个系列丛书。
学校学院的规划虽然与我们的计划有些冲突,但大方向无疑是一致的,可谓是不谋而合,既为我们提供了多年难逢的大好机遇,也解决了出版经费等瓶颈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了这项计划的成行。只是文库丛书的封面装帧不一,而稍有遗憾。在学校学院发布出版文库丛书的同时,还发布了申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及重大项目培育计划的通知,我们毫不犹豫地申报了文库丛书,但愿这一抉择和良苦用心是值得的。
而且基于以上思路,丛书的作者须由河南大学文博专业、博物馆学专业、考古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与河南大学的老师合作构成。
我们先从夏商周考古研究方向毕业的研究生与导师的合作做起,这些研究生大多已毕业经年,在文博考古部门与科研单位也工作了多年,但我们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未中断。有的虽是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而现在则已从外行发展成为考古学研究的行家里手;有的则是在读博士研究生,与导师有着长期合作,或参与了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合作方式或导师主导,研究生配合;或研究生唱主角,合作导师做配角。需要说明的是,在现行体制下,这只是目前所能做到的一个方面。试想若不限定于合作,凡河南大学毕业者均可以入选,那得是多么大的气魄与支持力度啊。
丛书入选的著作也先从夏商周考古研究领域开始,其选题有的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开始关注了,并发表了前期成果;有的学位论文还获得了省优校优,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修改甚至改写;有的选题与导师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经反复切磋交流达成了共识;有的选题则是在合作中新拟定的,几经修改,数易其稿。所有书稿合作导师都做了修改补充与完善,这些批改意见或被其个人收藏保存,或笑言百年后陈列之以志怀念。当然,丛书入选成果也都必须是要通过学校学院组织的审查与专家评审的。
现在我们之所以不揣简陋,敢于把这些研究著作奉献出来,一方面是想从某个角度把近三十多年来河南大学考古学科在夏商周考古领域的研究情况以及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向学界做一汇报。毋庸讳言,这些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的心路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就是要接受大家的检验与批评指正;再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向学界汇报我们所推崇与坚持践行的某些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理念,并想听听同仁方家在这方面的宝贵意见。
同时也是为了我们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激励、共勉进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著作作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当然我们还要时刻牢记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孙贤鉥的行事格言:“业余选手总是沉醉于自己的成绩中,而职业选手——真正的科学家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时常反思自己的著作,勇于修正错误观点,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不要沉醉于已有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为河南大学的学科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做出更新更大的学术成绩。
该书为系列丛书出版的第一本。是为序。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2016年7月4日下午2:00-6:00,整整4个小时的时间,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主题为“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报告,讲述了其著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主要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20:190001清朝都已经灭亡上百年,为啥还有人守皇陵
为自己建墓可以说是皇帝登基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皇家陵墓的陪葬品极其丰富,往往成为盗墓贼梦寐以求的对象。因此,为了保护帝王陵墓的安全,历代帝王都会安排专人守护陵墓。其中至少要有一个宗族或皇室成员担任守护陵墓的大臣。皇家陵墓我要新鲜事2023-08-20 20:42:170000朱元璋问刘基谁能当丞相,列出三个人,最后没一个有好下场
朱元璋三问刘基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仍来说刘基与朱元璋的事情。朱元璋欲任用刘基为“国务院总理”(丞相),但刘基坚决请辞,称这就像更换柱子,必须要大木头。言下之意,自己是“小木头”,支撑不了大厦。当时李善长是丞相,朱元璋想罢免他,打算任用杨宪为相。杨宪素来和刘基关系不好,刘基进言说不行,“杨宪有做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做宰相的器量。”朱元璋再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比杨宪更狭獈浅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07:330000王明辉: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兼论古代变形颅习俗
由于受到颅骨枕部变形的影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田家沟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阔颅和面部扁平度大等特征,与古蒙古高原类型居民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类型仍然属于高颅阔面的古东北类型,与古蒙古高原类型关系不大。最后,文章对变形颅现象的分布、演变过程及颅骨变形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讨论。一、红山文化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05:100000短冠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7500万年前)
在七大洲中,北美洲生活过的恐龙是大家最熟悉的,这里不仅出土过恐龙之王霸王龙,还出土过剑龙等。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来自北美洲的一种大型食草恐龙,它就是短冠龙,其体长可达7米,生活在7500万年前的晚白垩,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短冠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2: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