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百年 | 苦乐年华考古人 基层田野巾帼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回想
李慧萍
“广大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古一线的工作人员,听到这句话,倍感温暖和鼓舞。基层考古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艰辛令人感慨,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在默默奉献,用成绩彰显古代历史文明。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我回想起配合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段考古发掘工作,记之,以此致敬考古百年。
2006年初,配合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从丹江水源头到北京一线全面展开。在河南新乡境内,河渠干线西起辉县市吴村镇,进入新乡市境内后,大体沿南太行余脉的山脚之下自西向东,至卫辉市转折向北进入鹤壁市淇县境内。沿途穿越凤泉区,东至卫辉市山彪镇、大司马村70余公里一线,涉及三个县(市)区的十余个乡镇百余村庄。时间紧任务重,来自全国十余家的高校考古专业、考古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从四面八方来到牧野大地,进行了一场考古大会战。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6年至2007年那两年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发掘项目比较集中,而且都在县区偏远地方。
自2005年到2013年,历时八年,在新乡地区共发掘了遗址与墓地三十余处,发掘古代墓葬千余座,发掘总面积达七万多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五千余件,取得了丰硕成果。“似水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掘成果展”向世人无言地诉说着中原大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中原祖先们创造的灿烂文明,其中就包含着新乡这片热土的重要发现。
队员在百泉村养猪场合影
考古现场
辉县市小官庄工地
辉县市小官庄村到正式开工已经是玉米三尺高、赤日炎炎似火烧了。同事们白天在玉米秆密围着的探方里工作,汗流浃背,太阳太毒,蚊子太咬,人人都是一身痱子。时过十年有余,大家至今津津乐道的一是工地休息间隙,我和傅山泉所长打赌,让他在探方里倒蹦到五六十厘米高的地面上,言说蹦上了就请他吃三文鱼,果然他蹦上了,但是直到工地结束大家也没吃上三文鱼;二是午休时因为租住的简易房好似蒸笼无法入睡,简易房旁边是村里刚盖好的猪圈,大家就各拿一个凉席,按男女分开猪舍,席地而卧,都困顿不堪,哪里顾得了水泥地的冰凉后患呢?苦中作乐的日子真是有意义而又令人难忘。
探方边的传帮带
卫辉山彪村工地
2007年发掘的卫辉市山彪墓群在一处高坡地带,租驻地距离发掘现场比较远,小土路坑坑洼洼曲折不平,我们单位买了几辆二手自行车,路上有一个长长的大漫坡,往往一辆拖拉机或者水泥车身边轰过,扬起的道路浮尘落满了我们的从头到脚,嘴里也满是土。单位刚考进来一位大学生申文,干劲儿十足,每天晚上收工后主动留下来看守文物。第二天做饭的女房东告诉我,他和另外两位同事因为不太熟悉,交流少,每天晚上他们做完工地发掘记录以后,申文就在平房顶上数星星背唐诗,寂寞可想而知。
现场绘图
专心致志
不得不提的巾帼考古人
在发掘工地,女同志不但要承担和男同志一样的业务工作,如手铲找边、清理、记录、绘图、照相,还会遇到诸多不方便和麻烦。比如考古工地基本都是野外,有的连最简单的茅厕都没有,女同志就要跑很远的沟沟坎坎,实在不行,拿个伞或者大衣遮挡屈身而就。有时候因为身体不舒服,难为得我们掉过眼泪,互相诉说着委屈,然后擦擦泪水继续清理绘图。有的墓葬发掘到底文物露出来了,中午需要加班,轮班的同志拿过来包子让值班的同志吃,可是附近没水洗手,男同志就两只手在身上抹抹拿着包子就填嘴里了,女同志舍不得用自己水壶里的少量热水洗手,就用一点纸捏起包子小口吃,天寒地冻的,包子凉的瘆牙,我们吃一口包子喝一小口热水,经常两手和双脚后跟冻得僵硬红肿。我们女考古工作者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汗,兢兢业业辛苦在田野。女人谁不爱美?说句真话,有时我们真是掠过一丝羡慕啊。最让我们内疚不安的是我们亏待了孩子。南水北调时候我们参加发掘的三位女同志,家里都有上学的孩子,赵蕾孩子很小,总是在中午午休时听见电话里她儿子哭着找妈妈,她安慰着儿子,自己偷偷抹眼泪。张春媚和我都是外地人,丈夫工作忙,有时中午也不能回家,我们俩在学习和生活上根本无暇照顾分别上初中、高中的孩子。2006年至2007年我的女儿正值高考,由于在县区发掘,中午不能回市里,我只能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来给孩子做好早餐和午餐,照顾她早餐过后上学早读。孩子高考那两天,所长特批我请假半天去给她做饭照顾一下。配合南水北调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工作时期,新乡考古所人员少、工作忙,张春媚同志既担着考古工地发掘任务,还兼着单位会计,经常两头奔波,回家很晚,有时候忙起来忘记给孩子做饭,孩子放学回家经常冷锅冷灶的不能按时吃饭,孩子懂事地饿着肚子先做作业,因此小时候由于体弱,疏于照顾,经常感冒发烧。现在一说起来当时的情景张春媚就心疼不已,但是她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等退休以后,看到新乡考古事业发展壮大,就是咱们的自豪和骄傲。这就是新乡考古人的胸怀和修养。
骄人的成绩是参加考古工作的人们脚踏实地,用吃苦耐劳的精神换来的,也是他(她)们的家人默默地支持换来的。两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线考古发掘结束了,我们新乡市考古所顺利通过了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组审查验收,并获得了河南省“文物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全部发掘报告已经整理出版。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留给我们的不光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磨炼,这也是我们人生的宝贵经历,毕生难忘!
(作者单位: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剑华:三星堆从哪里来
一湮没的古蜀与三星堆惊人的发现在远古时期,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就已经是古蜀先民的栖息之地了。后来传说蚕丛建国,柏濩(灌)即位,鱼凫兴邦,杜宇积极发展农耕,开明王朝治理水患拓展疆域,使古蜀国成了西南地区的富庶之国,并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但传世文献对古蜀早期历史的记载却很模糊,一直云遮雾罩,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0:02:330000大禹治水的工具 考古表明并非“叉子”:教科书都搞错了
可能使用了与现代铲子相似的“耜”。古代中国的治水工程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禹治水。大禹成功治水的背后,除了智慧和勤奋,还有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合适的工具。虽然历史上常见的大禹形象中,他手持一把奇特的“叉子”,但事实上,这一形象可能存在误解。近年来,浙江一处古代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治水工具的真相,或许古人对大禹治水工具的描绘存在一些误解。一、田螺山遗址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9-25 19:55:370002斑嵴龙:中国小型恐龙(带有斑纹嵴冠饰/6600万年前)
斑嵴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偷蛋龙科恐龙,诞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很大可能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上颌骨和鼻骨上方长有冠饰,表面带有非常多的条状痕迹,有着非常原始的偷蛋龙科特征,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江西省赣州发现的。斑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57:320000妃子为啥都带指甲套 都是为了方便皇帝(清朝皇宫)
妃子们带着的指甲套是为了方便人们认出他的身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后工具大多数都源自于清朝,比如说《甄嬛传》以及延禧攻略等等,在我们看这些电视剧的时候,可以清清楚楚的发现。这些后宫的妃子们指甲上往往都会带着一个很长的指甲套,人们都在怀疑为什么当时的女人们都要这样做?这不是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方便吗?指甲套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1:13:230000二里头文化时期人地关系研究的考古学检讨
本文作者许宏,原载许倬云、张忠培主编《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域、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后收入氏著《焦点二里头》(巴蜀书社2022年)。因之前收录到文集中所以很少看到,最近网络上流传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读。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4:18: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