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石”光40000年!看招果洞遗址出土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磨制石器
(海报设计:曹秉进)
发掘单位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张兴龙
▲遗址航拍照片
▲遗址近景照片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2016-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了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遗址堆积厚约8米,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发现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
▲1号墓(M1)
▲2号墓(M2)
遗址发掘区布设1*1米探方,同一自然层内采用5厘米水平层向下发掘,出土物全部测量三维坐标,具有埋藏指示意义的遗物,全部测量走向、倾向、倾角等产状信息。考古发掘过程中使用装有newplot软件的手部和全站仪联机作业,大大提升了发掘工作效率和记录精度,为后期的遗址分期、空间分区和人类行为阐释工作奠定了基础。
▲发掘区照片1
▲发掘区照片2
▲发掘现场
▲5号火塘(HT5)
▲40号火塘(HT40)
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分为四期6个阶段,第一期早段年代为距今4.5-3.7万年,该阶段洞穴发育不稳定,人类活动较少,共发现火塘7个。出土石制品磨制骨器和动物骨骼,不少动物骨骼有火烧痕迹。第一期中段年代为距今3.7-1.7万年,该阶段洞顶崩塌砾石减少,这一阶段黄色黏土与大量含碳的人类活动面相间出现。共发现12个火塘,出土遗物包括石制品和动物骨骼,数量较第一期早段丰富。第一期晚段为距今1.6-1.2万年,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尤其是用火遗迹明显增多。发现火塘10个。打制石制品数量剧增,出土一件通体磨制石器,刃缘残留有大量赭石粉末。磨制骨角器开始大量出现,分为锥和铲,动物骨骼数量和密度较早、中段明显增加。开始出现大量鱼类骨骼。
第二期为距今1.2万年-9000年,本期是人类活动强度最高的时期,发现火塘5个,墓葬2座,十余石铺活动面,出土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动物骨骼。其中磨制骨角器的数量在各期中最多,出现少量零台面石片,出土少量磨石。
第三期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现火塘11个。出土大量打制石制品,出土少量砺石。另有一件石锤(凹石),表面残留红色赭石粉末。出土有表面光滑的球形针铁矿石。另出土磨制石器,主要为石锛。陶器出现,以夹砂陶为主。
第四期灰褐色土,为历史时期堆积。
▲第一期早段磨制骨器
▲第一期中段磨制骨器
▲打制石制品
▲陶片
招果洞遗址在距今早于1.2万年的地层中,发现1件通体磨光石器,刃部占有大量赭石粉末,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磨制石器之一,为探讨磨制石器的起源和功用提供了新证据。
招果洞遗址目前发现火塘51个,主要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之一,这些遗存与散落在周边的遗物一起,为揭示旧石器时代晚期穴居人群的行为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材料。
招果洞更新世晚期墓葬和陪葬品的发现是贵州目前云贵高原最早的埋葬行为和随葬行为,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丧葬观念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新材料。招果洞遗址在距今3万多年地层中发现的磨制骨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磨制骨器之一。从第一期晚段开始,加工精美的磨制骨角器大量出现,目前已经超过300件,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史前洞穴遗址。
环境考古工作采用了地层沉积物代用指标和石笋古环境代用指标并用的方法。其中直接在古人类洞穴遗址内采集石笋进行古气候复原工作,系国内首次,目前已经获得其中几根石笋的精确年代模型,并对石笋进行显微观察,发现石笋纹层内含有许多木炭碎屑,与文化层堆积中的用火强度高度耦合,推测系古人类在洞穴中用火的纪录,最早可追溯到至少一万多年前。
▲遗物平面分布照片
▲磨制石器
▲部分出土磨制骨角器
招果洞遗址考古发掘,学术目标明确,多学科深度融合,整合了包括洞穴沉积学、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古环境学、石器分析、年代学等学科,考古科研院所与高校强强联合,是区域考古协作和多学科团队攻关的优秀案例。
▲招果洞考古人员合影
▲招果洞发掘现场
▲工作照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十大考古#
编辑 | 张小筑
实习编辑 | 宋奕璇
复审 | 郭晓蓉
终审 | 李 政
讲座:李孝聪:寻觅古城址——田野考察的方法与实践
本文为“北大文研讲座”第263期“寻觅古城址:田野考察的方法与实践”的讲座纪要,现摘录于下,分享给大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主讲,文研院工作委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刘未主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靖国评议。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01:150000青岛龙:山东巨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70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很多恐龙的命名与发现地有关,比如青岛龙,它就出土于中国山东青岛附近,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青岛龙基本资料体型:青岛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0米,与三角区龙、黑龙江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42:020001陕西发现最大商朝遗址 有着九个贵族墓地(商朝贵族)
陕西发现的清涧寨沟遗址是当前发现的最大的商朝遗址。在今年的5月三十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工作会,而这个工作会的内容就是主要围绕着河南以及河北商朝文化遗址所展开的,除了这两个商朝文化遗址被发现之外,在我国陕西地区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的商朝遗址。就是来自于陕西清涧寨沟,不光是规模最大,而且保存也是最完整和最为丰富的一个遗址。贵族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7-12 20:00:260000方辉:《仪式与社会:商代晚期祭祀遗存的考古学研究》序
《仪式与社会:商代晚期祭祀遗存的考古学研究》作者:杨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4月定价:78元考古学是以古代实物遗存来研究历史的学科,因此实物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也因此研究器物及其所反映的技术一直以来是考古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任务,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由此往上,通过实物遗存研究古代的社会,尤其是古代意识、信仰等精神领域,则是难上加难。这是学界的共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3:330000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矛齿鱼(身长1.5米以鲨鱼为食)
泥盆纪(3.5-4.5亿年)是地球鱼类的时代,出现许多大型凶猛的鱼类,比如恐鱼、爪齿鱼等。进入白垩纪(6600万年-1.45亿年),鱼类的体型逐渐减少,但凶性不变,其中代表鱼类为矛齿鱼,它是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鲨鱼都是它的食物。一、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矛齿鱼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1:23: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