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家打开孙权“连襟”墓,一个举动后,痛呼:坏了大事!
990年8月,京九铁路修建到了江西吉水段,当时施工队需要从一个小山包上取土,在爆破时,炸出一座古墓,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江南第一墓”的吉水大墓,有多大呢?占地面积达900平方米。后经专家认定,这是一座三国时期东吴的墓葬,那时的江南,一片荒蛮,什么人配得上如此宏大的墓葬呢?

在发掘过程中,从现场的情况看,古墓已经被盗数次,考古专家进入墓室后,发现里面有大量的淤泥。在之后的清理工作中,并未发现墓主的尸骨,也没有什么金银玉器,出土的120多件随葬品,大部分是些铜、铁、陶、瓷、石质等之类的文物,其中包括一套完整的青瓷茶具,还有用青瓷制作的饭灶、粮仓、厕所等器皿。遗憾的是并没有发现墓碑、墓志铭之类的东西,从出土的文物专家只能确定古墓距今1700多年,属于三国东吴时期,但墓主的具体身份无法确认。
之后考古专家在附近进行了走访,在县城东有一个叫谭埠的小村子,据该村的村民介绍,他们村一直有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孙权姐夫墓在“三碗斋”。相传他们村有一个叫谭绍的年轻人,早年中举,之后做了官,升至骑都尉,还成了皇亲国戚,后因宫廷之争,带家人落魄回到老家定居,去世后就葬在当地,因为坟墓呈一个“品”字,像3碗大斋饭,所以人们称他的墓葬为“三碗斋”。
正如村民所描述,这座大墓的形状就是一个“品”字,另外专家在《三国志》中找到了关于谭绍的记载。孙权的第六位夫人潘夫人,生下孙亮后,被立为皇后,不久在孙权的授意下,皇后的姐姐嫁给了谭绍。孙权驾崩后,孙亮即位,谭绍官拜骑都尉,掌握大量兵权。这一切与村民所说几乎都对上了,也就是说这位墓主是孙权的连襟,但毕竟缺乏实物证据,所以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所有的发掘工作接近尾声,接下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京九铁路需要赶工,这座大墓得拆除。专家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将古墓向西移动200米,进行完整搬迁,也就是先拆除,再复原。按以往的经验,搬迁古墓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考古人员对每块砖的位置都进行了编号,并且准备进行一比一复原。

拆除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直到复原时,专家才发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因为原墓葬整个采用的是用砖干砌垒成的,也就是说每块砖之间,并没有使用任何粘接物,完美地利用了物理学的原理,这一点专家也都明了,但是在重建时,专家们做梦都没想到,无论他们如何尝试使用干砌法,都无法无法成功。
无奈之下,只好使用了传统水泥完成了古墓的复原工作,这也让考古专家痛心疾首,简直是坏了大事,成为考古工作中的一大遗憾,毕竟这种古墓建制极难遇到,还没来得及研究古人是如何实现的!古人是如何使用干砌法建造一座如此宏大的墓的?直到今天仍旧是个谜!

考古并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 古代人都是怎么做的?(古代考古)
古代人考古的目的在于收敛钱财。现在我们但凡说到考古学,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古墓,因为从古墓里面挖掘出来的一些古代文物才是我们考古的重要证据,其实也并不是只有现代才开始的,考古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古代人考古的目的并不像是我们一样,是为了能够研究过去。而是为了能够通过古墓里面的东西来给自己扩充军需。古代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10:150000纳摩盖吐龙:蒙古超巨型恐龙(长21米/长有钉状牙齿)
纳摩盖吐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75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最多可达21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因为出土的四颗钉子状牙齿而被命名,第一批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因此也叫做蒙古纳摩盖吐龙。纳摩盖吐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57:200000古人教你一招:如何让从池塘中折回家的荷花不蔫?
荷花盆赏的讲究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说了古人六月赏荷中“池赏”风俗,这篇文章继续来说说夏天看荷花的事。事实上,不论是到荷池边欣赏,还是栽植到大小缸里欣赏,对一般人来说,都是比较费事费时的,可能没这份闲心,多文人雅士乐之。于是,古人便想到一种最为省心、简单的方式——“瓶赏”,即将池塘中的荷花折回家中,插入花瓶中欣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19:320000日享一书TLy01《越地范金》
昨天分享了一个吴国青铜器的书,那对应着该来一本越的吧。不过遗憾的是没有找到类似研究吴国青铜器那样的文集,这也说明越国青铜器似乎缺乏那样的综合研究。不过越呢也不必心里不舒服,毕竟吴国跟中原大哥走得近,玩得早,混得熟,越呢终究晚些,它自己的特色是原始瓷。我要新鲜事2023-06-01 10:48: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