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考古初步复原了远古时期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环境
近日,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孙阳、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长明和巩义市三彩实验学校张亚杰,联合发表在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北方文物》上的“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孢粉分析与环境考古初步研究”文章,通过对北山洞遗址的孢粉分析,首次科学论证并复原了大兴安岭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早期鲜卑时期的植被类型和气候环境,填补了大兴安岭相关领域空白。

北山洞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碧水镇西北约2公里,西南距呼玛河支流约250米,南距呼中区约25公里,洞口海拔高程约540米,与呼玛河谷地相对高差约93米,中心坐标为北纬52°07′59.1″,东经123°39′4.26″。遗址由洞穴和洞口岩棚区两部分组成,洞口外部岩棚下方区域为遗址文化堆积的核心分布区。

2014年8—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试掘,出土石器、陶器、铁器、骨器、料器等遗物700余件。2016年9—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主动性发掘,共清理灰坑3座,灶址或用火遗迹16处,出土和采集陶器、石器、玉器、动物骨骼标本等遗物共计1800余件,同时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汤卓炜教授等在文化内涵明确、出土遗物多、堆积丰厚且层次清晰、完整、典型的遗址剖面,采集了13个孢粉土样,并严格按照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考古遗址地层孢粉分析实验标准流程进行科学考古。

研究结果表明,北山洞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14200—13700年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是整个遗址人类活动时期中最冷的一个阶段。当时大兴安岭先民以狩猎采集为生,石器工业类型以石叶工业为主,植被以灌木草原为主,零星分布有榆科为主小片林地,气候干燥偏凉并持续恶化变冷。第二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9600—95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早段,这段时期遗存中没有发现遗迹,遗物仅为少量石器,大兴安岭先民主要活动区域较小。气候仍是较为温暖湿润,较上一时期相比有变干燥的趋势,植被以草原为主,局部生长有小片森林。第三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8000—77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出土遗物数量最多,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等,大兴安岭先民活动区域逐渐扩张且活动频繁。新石器时代早期环境较旧石器时代晚期气温升高,气候变得温暖湿润,但其间发生了变干变冷的小幅度气候波动,而后又回转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植被类型也随气候变化,一些喜好温暖湿润环境的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更大比重,植被较为茂盛,森林面积也在扩大。第四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6700—63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中期,遗迹仅发现一处且遗物数量较少,大兴安岭先民可能因为寒冷退回到前期生活的中低纬度区域中。该时期气温开始下降并变得干燥,气候开始干凉化,植被类型大体不变,但以桦木科为主的森林开始变为以榆科植物为主的森林。第五期文化遗存年代推定为距今5300—49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数量略增多,遗物数量依然较少,大兴安岭先民活动较少。这一阶段气候经历了一番暖湿波动,之后又恢复到近似于上一时期结束时的干凉环境,植被仍以灌木草原为主,局部地区生长有以榆科为主的小片森林。第六期文化遗存年代为鲜卑时期,距今3300—1150年左右,遗存中遗迹遗物数量均较少,但器物形制与东北地区几处鲜卑时期遗址出土的同类器接近,可能是鲜卑时期有人偶然到此生活。这一时期气候相对暖湿并经历变凉、变干的过程最终进入现代暖期,植被以灌木草原为主,乔木和桦木科比例有所增加,榆科相应减少,森林分布面积不断扩大
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龙山夏商)五个项目的意义
今天5月2日下午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在云端汇报龙山和夏商时期的五个项目。此时已经是早期国家形成的时期,所以会涉及一些大型聚落、墓葬和生产作坊,在器物层面上就是青铜器的出现。而下午这五项,两个龙山时期的均以聚落布局规整而著称。夏商时期的则有西吴壁和安阳辛庄两个铸铜遗址。安徽的三官庙也以发现夏商之际的青铜而著称。第一项:15∶30-15∶50山东滕州西孟庄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4:490000科学家在破冰船漂流389天后宣布噩耗:北极正在死去,怎么了?
你知道吗?我们印象中万里寒冰覆盖的北极,此时正面临灭绝之旅。浮冰数量持续减少、微小咸水气泡中的微生物信息越发微弱、仅剩的植物正在灭绝,这一切的现象都在告诉我们:北极正在死去!科学家曾组成探险团队驾驶破冰船在北极圈内漂流389天,他们看到冰山融化、冰柱崩塌,北极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冰封的国度。你以为这对人类来说是好消息吗?不,恐怕一场新的灾难会因北极崩塌而迎面袭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31:140000三国魏将邓艾被杀后葬四川,传覆土时现诡异天象,如今成当地一景
三国魏将邓艾墓本文作者倪方六三国名人多,墓亦多,话题更多。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说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的墓,这些人都是刘系蜀国大将。这篇要说的一座三国墓——墓主则是曹系魏将、灭蜀主帅邓艾。邓艾墓在哪里?目前国内至少有两处邓艾墓,但说的比较多、被视为真墓的一座,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北庙乡孤玉山南麓,剑阁县北庙乡小学旁。邓艾墓就在当年的著名蜀道“金牛道”旁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8:140000探寻稷下学宫 | 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考古发现专家论证意见
01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稷下学宫考古工作属于历史考古的范畴,离不开历史文献,用文献考证地望时要慎重甄别文献的真伪和早晚。稷下学宫在当时是一种学术机构,还是学校,抑或是咨询机构也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36:190001大同区开启考古勘察 目标是九间遗址(大同考古)
根据日前消息,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的考古工作者就联合起来开始了对于九间遗址的勘察。不过勘察工作现在还是在准备的状态,根据官方放出来的消息,大概会在今年的7月份开始正式动工,其实在这之前,大庆市已经对于九间遗址进行了几次的挖掘,而这一次将会是在五年当中的第四次挖掘,可以说明九间遗址对于当地的考古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次活动。九间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58: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