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肉食暴龙:惧龙 能与霸王龙一较高下(有60颗尖牙)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07:590阅
惧龙又被称为达斯布雷龙,属于暴龙科恐龙的一种,诞生于白垩纪末期,最初是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发现的,当时还没有命名并且研究,只知道它属于暴龙科的下属分支,之后才确定它为独立的一个惧龙属,所以它也是目前惧龙属中唯一的一个恐龙。
惧龙的外貌特征

成年的惧龙体长可达8-10米,其中体重可达4-6吨,最重的可达7.5吨,算是大型恐龙的一种,由于属于暴龙科,所以惧龙的上颌骨非常的巨大,并且躯干粗壮且厚实,头部和恐龙之王霸王龙一样头部非常硕大,长达1.1米,后肢尤其的强壮,都是用来行走和奔跑的,而前肢则是比较短小的,算是当时的顶级掠食者。

惧龙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强壮迅猛,其实除了它的体型巨大,几乎堪比成年亚洲象之外,还因为它的牙齿非常的尖锐且锋利,并且一共有多达60颗左右,每一颗牙齿都是粗壮且坚硬的,所以能够很好的刺穿和撕扯猎物的表皮或者肌肉。并且有科学家曾经将它和霸王龙进行比较,竟然发现它与霸王龙是势均力敌的水平。
惧龙的生活习性

可能也正是因为惧龙的体型和攻击力足够强大,因此使得它们像大多数食肉恐龙那样不喜欢群居,而是选择独居,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惧龙在远行或者迁徙的时候就会结伴而行。所以惧龙在当时的栖息范围是非常广的,不管是树林、山谷,还是河流边,它都能够很好的生存。

但是惧龙最不喜欢的就是住在山上,尤其是岩石多的山峰,因为它在狩猎的时候需要使用强壮的后肢来迅速的奔跑,而山地环境却不适宜它的奔跑。它在狩猎的时候其实除了会使用咬合力强劲的牙齿来进行啃咬,还会先使用强有力的尾巴横扫,这样猎物就不容易逃跑,也更好捕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讲座整理|吕静:简牍时代的文字与社交:古代书信与名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整理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简牍时代的文字与社交:古代书信与名片主讲人:吕静教授(复旦大学)整理人:姚三刚(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48:540001东亚新石器革命何时发生,华南旧新石器过渡时期岩洞遗存的年代学
编者按:年代学是展开考古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放射性碳素测年法自上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便成为考古学构建绝对年代序列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学者们也不断尝试对该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年代框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23:300000沈志忠,王思明: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精耕细作的优良技术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粟、黍、水稻和大豆等都是首先在我国驯化栽培的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这些作物资源和生产技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遍世界。0000夏天咋样才不怕太阳晒?古人春天便想法子了,到阴历二月有一风俗
二月初一太阳生日本文作者倪方六阴历二月初一,是什么日子?2018年的这天是春社日。在唐宋时期,二月初一是“中和节”。其实,二月初一还是“太阳生日”——古人眼里很重要的一个日子,在清朝时仍流行,这个不少网友可能都不知道。(清朝皇家祭祀活动,现代表演)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8:030001他在古董店当过学徒,发达后盗墓得大量财宝,结果全落入他人手中
党玉琨盗宝便宜了宋哲元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忙于古代生活史的研究和写作,古史文章发得多一些,对考古和盗墓说的不多。这篇文章就来聊聊盗墓吧,给订阅“梧桐树下戏凤凰”的网友增加点气氛。为什么想说盗墓,是因为前两天《环球时报》记者就北京十三陵之思陵文物被盗一事采访我,我觉得有必要说说盗墓的销赃问题。现代的敏感不好说,仍以我已出版《民国盗墓史》为例,来说说民国时的盗墓销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10: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