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恐龙:加斯帕里尼龙 三个标本均发现胃石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15:300阅
加斯帕里尼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属于鸟脚下目恐龙,主要使用两个后肢进行奔跑和行走,它的体长普遍在1.7米左右,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的坎潘阶初期,正模标本中比较缺乏脊椎骨,但含有大量的颅骨和四肢骨骼。
加斯帕里尼龙的外形特征
加斯帕里尼龙保留了非常多的原始恐龙特征,比如它的颧骨前端长有一个细长的骨质突起,一直接触到鳞状骨,被泪骨和上颌骨夹在中间。但是加斯帕里尼龙的身上也不乏一些进化型的特征,比如它的上下颌每一侧都有着12颗硕大的牙齿。
而且加斯帕里尼龙的前肢极为瘦弱修长,后肢则长且强壮,尤其是小腿骨和脚踝骨都比大腿骨要长上很多。而且它的脚掌极为细长,第一支趾骨则比较后缩且短,尾巴上还带有三角形的骨骼,呈现板状,比较低矮,向后延伸,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真鸟脚类恐龙的特点。
加斯帕里尼龙的化石发现
在1997年的时候发现的,一共发现了三个加斯帕里尼龙的化石标本,几乎都是未成年个体,当时在阿纳克莱托组的坎潘阶地层中出现了部分骨骼,第一个包含了颅骨、四肢以及少量脊椎骨,而第二个则主要是颅骨、盆骨和后肢骨,第三个则是颅骨和躯干碎片。并且在这三个标本中几乎都发现了胃石化石的存在。
据说在加斯帕里尼龙化石中发现的胃石大多是圆润且光滑的,都是100颗小石头组合而成,堆积在肠胃中,但是重量就占到了身体的0.3%,科学家认为这些石头很可能就是像鸡的嗉囊一样,为了能够帮助消化食物而生长的,一般只有小型恐龙才具备这样的特征,因为大型恐龙使用胃石的效率太低,比如阿根廷龙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非遗之声 | 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放红色文化鲜活魅力的重要作用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培育民族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合有着重要意义。重视内容创新彰显红色文化深厚底蕴0000三星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祭山图”玉边璋
祭山图”玉边璋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个遗址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遗物,其中尤以“祭山图”玉边璋著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玉器的杰作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57:360001大型食肉恐龙:艾雷拉龙 体型类似狮子(狩猎能力极强)
艾雷拉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2.3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末期,体长虽然只有5米,但体重可达180公斤,属于大型肉食恐龙的一种,长有非常锋利且尖锐的牙齿和指爪,并且强有力的后肢非常敏捷,且带有超强的听觉,是远古时期最灵活的猎手。艾雷拉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37: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