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凹尾龙:蒙古国大型恐龙(长10.5米/距今6500万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45:041阅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几千万年前有丛林与湿地,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恐龙。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种巨型食草恐龙,它就是后凹尾龙,一起去认识看看。
后凹尾龙基本资料

1、体型:后凹尾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主要吃植物和树上的叶子,它体长10.5米,与斯基玛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57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2、化石:1965年,后凹尾龙化石发现在亚洲蒙古国戈壁沙漠,其化石只有骨架,头已丢失。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专家推测后凹尾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地蒙古。在白垩纪时期,蒙古并非全是沙漠,该地拥有繁盛的丛林与湿地,后凹尾龙可能从中涉水而行。
3、形态:后凹尾龙每个尾部脊椎骨的前部具有大型圆顶物,而后部拥有半球状凹孔,形成一系列的球窝关节,这也是它们的名称由来。后凹尾龙四肢粗壮、步履蹒跚,行走时尾巴抬离地面,有时它要站起来够汁液丰满的树叶,这时前肢抬起,它就用强壮的尾巴着地作为一种支撑。
4、亚洲发现的恐龙: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已经命名的恐龙,蒙古目前发现了71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其中就包括后凹尾龙、白山龙和沙漠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荐书 |《红山文化玉器鉴赏》新修第三版出版
随着牛河梁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完成,这座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申遗已进入快车道,红山文化玉器的研究鉴赏也在国内外持续升温,热度不减,但大量仿造的红山玉器流行于世,鱼目混珠,给研究和鉴赏造成极大混乱,已成学术界、收藏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编著:郭大顺洪殿旭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2月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24:500000破解一字奖十万:西方屡破“死文字” 甲骨文为何难以破解
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0:10:010001双足食肉恐龙:彩蛇龙 体长2米(化石仅一根破碎胫骨)
彩蛇龙是一种双足行走的肉食恐龙,种属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它属于兽脚亚目中的窃蛋龙科恐龙,它的体长只有2-3米,有着非常修长且高挑的后肢,第一批化石是在澳洲南部的安达摩卡发掘的,但其中只有一根非常破碎的胫骨。彩蛇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4:46:060000从甲午海战战场到南海,水下考古获奖照片,是怎么炼成的?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9:370000美国人也有为难的时候,馆藏的中国文物修复不了,只好向中方求助
美国向中方求助复中国文物本文作者倪方六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科技水平一直领跑全球。以芯片来说,美国一停供,连华为这样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型技术公司都拿它没辙,只能被卡脖子。但这么说并不等于美国人什么都行,中国就不行。比如,在文物传统修复技术方面,中国专家就让美国人竖大拇指,遇到问题为难了,要向中国求助。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2: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