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食肉恐龙:激龙 脑袋酷似鳄鱼(体长达10米)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47:380阅
激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属于棘龙科的一种,诞生于1亿1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体长可达8.5-10米,属于大型食肉恐龙,它的口鼻非常像是现代的鳄鱼,扁平且牙齿锋利,鼻孔生长于颅骨的后面,这样非常有利于它伸头到水中捕鱼。
激龙的外形特征

激龙与似鳄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所以它的头部几乎完全和鳄鱼是一样的构造,其中嘴巴是扁平的,尤其是鼻骨非常的修长,上颌骨和上颌骨呈两半分置开来,牙齿也是非常细小且笔直的,只有靠前端的两侧有一两对牙齿是犬牙,是弯曲的,类似弯钩状。

激龙的眼睛也是像鳄鱼一样,位于头顶部的两侧,非常的迷你,但是突出。并且在它们的头顶处还长有一个独特的冠饰,就像汉苏斯龙一样,不过至今还不知道有什么作用,最独特的是它的鼻孔生长在脑后,能够很方便的在水中呼吸。当然激龙除了颅骨之外,其他部分和兽脚类的大部分恐龙一样,都是前肢短于后肢,而前肢长有非常粗壮尖锐的指爪。
激龙的生活习性

科学家发现激龙的牙齿和大部分食肉类恐龙的牙齿不同,它们的牙齿都比较修长,呈现圆柱形,但是上面几乎没有锯齿,这样更容易穿透猎物的皮肤,咬紧猎物,所以科学家也推测它很可能是以比较滑溜的水生动物为食的,比如鱼类。并且激龙的鼻孔是位于头骨后方,且它还长有次生颚,所以科学家认为这样很可能是为了能够长期的将头埋入水中进行觅食。
激龙的化石发现

激龙的第一批化石来源地其实并不明确,据说最初是在化石商人手中转让来的,不过后来科学家针对化石进行了研究分析,最终发现头骨周围的岩石可能是位于桑塔那组的罗穆尔多段,而这里被认为是河口湖的沉积层,所以很可能激龙是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之间的环境中。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首次集结展出
1月14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展厅开始预展,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44:550000在陕西挖出的两座千年古墓 居然有着两个免死金牌
陕西宝鸡的一个农村,隐藏着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墓穴。这个故事始于一个老汉放羊的平凡日子。有一天,他的羊意外掉进了一个深坑。村里的人们赶紧合力将羊救出,然而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墓的入口。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上级政府,引来了考古队的到来。挖掘车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个宁静的村庄,而考古学家们则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发掘工作。我要新鲜事2023-08-20 21:05:390000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施爱东博士访谈录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日本东洋文库客员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等。0000古墓发现“超前科技”,或比“越王剑”还要先进,专家却不肯相信
我要新鲜事2023-04-25 00:09:41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阜阳汉墓
西汉前期汝阴侯墓及其妻墓。又称双古堆汉墓,位于安徽省阜阳县城西南。1977年安微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发掘。墓中所出漆器和铜器的铭文中有“汝阴侯”字样,2号墓还出土“汝阴家丞”封泥。漆器铭文中的年数,最多者为“十一”年,应是汉文帝的纪年。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等考察,1号墓可能是第2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墓,他死于文帝前元十五年(前165)。2号墓的墓主应是夏侯灶的妻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1:3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