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食肉恐龙:贾巴尔普尔龙 体长1.2米(仅出土尾椎化石)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51:590阅
贾巴尔普尔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末期,目前还属于疑名状态,虽然是肉食恐龙,但是体长只有1-2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最早发现在印度的拉米塔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尾椎末端,之后出土的也两个标本也是一样。
贾巴尔普尔龙的外形特征

贾巴尔普尔龙的体型非常小但修长,体长普遍只有1.2米,最长也不会超过2米,臀部的高度也大多只能达到人类的膝盖处,也就是不超过50厘米左右,就像树息龙一样,堪称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之一,而它的体重虽然没有明确的测量,但根据体长和身高来看,并不会重到哪里去。
贾巴尔普尔龙的种属关系

贾巴尔普尔龙最初被认为是属于虚骨龙科恐龙的一种,因为研究发现它带有部分虚骨龙的骨骼特征,但是相对来说它的体型又比大部分的虚骨龙科更小,所以专家很难为其进行明确的分类,只知道它属于兽脚亚目,所以只能暂时将其保持为未定属状态,也就是像阴龙一样,保持疑名的状态。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可能属于角鼻龙科的一种。
贾巴尔普尔龙的化石发现

贾巴尔普尔龙的第一批化石是由著名的恐龙专家马特里发现的,这批化石就埋藏于印度的拉米塔组地区,经过详细的地址分析发现贾巴尔普尔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时期,而这批正模化石中只包含了两个尾椎的尖端,不过等之后还是发现了第三个相关化石,但这一次也依然是尾椎碎片,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贾巴尔普尔龙的名称来源

贾巴尔普尔龙的名字是在1932年时由德国的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冯·休尼进行的取名,据说“贾巴尔普尔”就是这批恐龙化石的第一次发掘地。不过它的种名在拉丁文中则表示“修长的”意思,是由休尼在1933年确定的,中文名叫做“细贾巴尔普尔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论“稻”上山,听这10位学者怎么说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11月21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当天下午,“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国博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25:270000谢保成:王国维对郭沫若的影响
0001河南考古:在鹤壁辛村,探索遥远的卫国历史
鹤壁位于太行山东南麓,地属山前平原,四季分明,气候环境条件适宜,自古就是人类集聚、繁衍的好土地。淇河是形成于亿万年前的河流,自太行山深处奔涌而出,流向并滋润了广袤的山前平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其中下游仅七八十公里长的左右两岸,目前可以确认的就有新石器时代延续至汉代的文化遗存三十多处。这些文化遗产高度密集,时间序列完整,展现了这个区域文明早期发展的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09: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