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食肉恐龙:贾巴尔普尔龙 体长1.2米(仅出土尾椎化石)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51:590阅
贾巴尔普尔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末期,目前还属于疑名状态,虽然是肉食恐龙,但是体长只有1-2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最早发现在印度的拉米塔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尾椎末端,之后出土的也两个标本也是一样。
贾巴尔普尔龙的外形特征

贾巴尔普尔龙的体型非常小但修长,体长普遍只有1.2米,最长也不会超过2米,臀部的高度也大多只能达到人类的膝盖处,也就是不超过50厘米左右,就像树息龙一样,堪称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之一,而它的体重虽然没有明确的测量,但根据体长和身高来看,并不会重到哪里去。
贾巴尔普尔龙的种属关系

贾巴尔普尔龙最初被认为是属于虚骨龙科恐龙的一种,因为研究发现它带有部分虚骨龙的骨骼特征,但是相对来说它的体型又比大部分的虚骨龙科更小,所以专家很难为其进行明确的分类,只知道它属于兽脚亚目,所以只能暂时将其保持为未定属状态,也就是像阴龙一样,保持疑名的状态。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可能属于角鼻龙科的一种。
贾巴尔普尔龙的化石发现

贾巴尔普尔龙的第一批化石是由著名的恐龙专家马特里发现的,这批化石就埋藏于印度的拉米塔组地区,经过详细的地址分析发现贾巴尔普尔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时期,而这批正模化石中只包含了两个尾椎的尖端,不过等之后还是发现了第三个相关化石,但这一次也依然是尾椎碎片,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贾巴尔普尔龙的名称来源

贾巴尔普尔龙的名字是在1932年时由德国的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冯·休尼进行的取名,据说“贾巴尔普尔”就是这批恐龙化石的第一次发掘地。不过它的种名在拉丁文中则表示“修长的”意思,是由休尼在1933年确定的,中文名叫做“细贾巴尔普尔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陕西古墓数量太多 考古人员短缺(陕西古墓)
陕西地区的古墓数量太多,考古人员已经严重短缺。在整个中国考古界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如果说在整个中国哪个地区的古墓数量最多,那么毫无疑问就是陕西比如说秦始皇的墓葬,武则天的墓葬等等都是埋葬在陕西的甚至要比古都北京的文物数量还要多,很有可能很多小区或者是院校的脚下踩着的就是古墓。陕西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26 17:48:240000考古的“黄埔四期”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建国初我国重要的考古发现几乎全部由中科院考古所主持发掘,而各个地方省市几乎没有考古力量。鉴于这种状况,当时举办了四期全国考古培训班,这四期也被称为考古界的“黄埔四期”。如今入围全国十大考古终评会的20个项目,几乎全部都是由地方省市考古研究机构主持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4:45:400000老外翻阅200年前的古书,发现中国古沉船,打捞出文物后卖2亿元
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42:030000父母喜欢叫小孩为“毛子”、“丫头”,还当小名用,知道为什么吗?原来老话有讲究,过去老人都懂的
过去取小名的讲究本文作者倪方六人为什么要有名字?如今是身份鉴别和社交的需要,在早期是因夜晚相遇、辨识需要而产生的,故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释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许慎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从实际使用来看,确是这样,夜晚看不清对方——“你是谁”——“我是大毛子”,这么一问一答一下子就清楚了,不会被当贼当坏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36:540000郭立新:盘龙城时代的国际关系
原创2016-08-31郭立新、叶增柯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11日,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教学日程临近尾声,这一天下午和晚上,暑期学校举办人、来自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郭立新教授,在七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为参加暑期学校的全体师生做了名为“盘龙城时代的国际关系”的讲座,系统讲解其最新研究成果。现整理摘录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50: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