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兰龙:亚洲巨型蜥脚类恐龙(仅一节尾椎出土)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28:400阅
海特兰龙是一种蜥脚下目类恐龙,是泰坦巨龙类的一员,诞生于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发现的,不过当时只挖掘出一节尾椎骨,所以目前关于它的资料非常少。
海特兰龙的化石发现

海特兰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亚洲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就埋藏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境内,经过勘察当时的地质之后,科学家发现这种恐龙化石位于Pab组的Vitakri段,所以据此推断该地层很可能表示这种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时期。
海特兰龙的名字来源

海特兰龙曾经在06年的时候由M Sadiq Malkani进行命名,而他的命名灵感就来自于巴基斯坦的一个叫做海特兰的部族,所以它的种名也因此而定为巴尔坎海特兰龙。
海特兰龙的外形特征

海特兰龙属于泰坦巨龙类恐龙,所以它们很可能具有蜥脚类恐龙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它的脖子和尾巴非常修长,而它的四肢则非常粗壮,脑袋极为迷你,由于普遍都是植食性,所以它的牙齿也可能是匙状的,非常有利于啃食植物。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泰坦巨龙一样,海特兰龙的骨盆更加纤细,不过胸腔则更宽,脖子相对其他蜥脚类更短一些。
海特兰龙的生活习性

由于在白垩纪的时候,开花类植物都还没有出现,所以海特兰龙也极有可能是以苏铁、针叶树,比如松柏树等为主食的,而且它们大多会将自己的卵产在洞穴中,并且再使用植被或者泥土将其盖住。海特兰龙也极有可能是一种群居式恐龙,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一起抵抗食肉龙的攻击,当然这也是泰坦巨龙类普遍都有的特征,比如巴洛莎龙等。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古墓挖出“逆天”文物,与《山海经》一致,考古家:禁止考古挖掘
三星堆文化遗址是中国考古界发展以来挖掘的最伟大的遗址,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是作为证明中华文明起源的遗址,从这座古墓之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实在是太多、太令人震撼了!这些出土的文物无不在显示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有多么丰富多彩,其中最逆天的便是青铜面具和青铜神树了,这些出土的神树还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完全一致,让人叹为观止,但专家却表示:禁止考古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18:310000河南焦作的汉代墓 发现了许多的珍贵文物(汉代墓穴)
汉代古墓发现古人使用的皮带扣子。在我国的考古工作当中,在探究一个考古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看的就是这个考古项目的年代,往往越是年代比较久远的,就越是有着考古的价值,而在大概十年之前,我国河南焦作就出土了。几个来自于汉代时期的文物,而这些文物虽然看起来像是一面镜子,但其实在古代,他们的作用却和镜子有着很大的区别。皮带扣子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9:34:3600001957年 陕西农民犁田犁到一个陶罐 拿回去喂鸡 专家:暴殄天物
陕西华县太平庄,1957年的一个春天,农民殷思义带着耕牛犁地时,牛突然停住了脚步。殷思义意识到可能是牛犁卡住了什么东西,于是他走近一看,发现了一个奇形怪状的陶罐,既像鹰又像鸡。他决定将这个陶罐带回家,用来喂鸡食。然而,当地的专家看到后大声疾呼,认为殷思义暴殄天物。不久之后,北大的考古系老师和学生来到华县太平庄,进行仰韶文化的挖掘工作。殷思义参加了他们的宣传讲座后,开始怀疑自己捡到的陶罐可能是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8-12 20:43:150001讲座:魏正中: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
本文为“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回溯与思考——早期照片记录下的龟兹石窟寺院》的纪要,主讲人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魏正中教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主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33:450000村民院子里出现一个黑洞 专家来后却很开心(发现古墓)
村民在院子里发现的黑洞是石勒暗道。在前些年山西很奇怪的事情一户村民的院子里种植了一棵梨树,这棵梨树已经生长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有一天村民起床后却发现这棵梨树突然的失踪了,而在这棵梨树本来在的位置却出现了一个黑黑的洞口。这个村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报警,而负责调查这起事件的民警同志却觉得这个黑洞很有可能下是一个墓葬,于是找到了文物部门。黑洞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38: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