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03:560阅
钉状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大多为4.5-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肩膀或者臀后两侧都生长着一对硕大的尖刺,可达1-2米长,第一块化石是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发现的。
钉状龙的外形特征
钉状龙的外貌和大部分剑龙科恐龙相似,都是在背部从脖后开始生长着板甲,一直延伸到了尾巴尖,但是只有沿着脊椎线的部分分布了两排板甲,其他的部分则都是鳞甲皮肤,而且它与其他剑龙科恐龙不同的是,它从臀部开始板甲就变为了尖刺,而且在它的臀或者肩膀两侧都长有非常修长的一个向下生长的大型尖刺,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侧身。
钉状龙虽然和剑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是它的体型并没有剑龙大,体长只有5米,身高也才1.5米,只有剑龙的四分之一而已,虽然整体相当于现代的一只犀牛,但是也算剑龙科中较小的恐龙了。钉状龙和大部分剑龙科恐龙一样,都是前肢短后肢长,脑袋小尾巴长。
钉状龙的生活习性
钉状龙有着非常小的颊齿,并且体型偏小且前肢只有后肢的二分之一,所以它只能吃一些比较低矮的植物,而在侏罗纪那时候开花植物还比较少,因此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以蕨类植物为食的。钉状龙特殊的臀部尖刺能过帮它很好的调节体内的温度,并且还能防止它被食肉恐龙攻击。
钉状龙的化石发现
钉状龙又叫做肯龙,在1909年之后的3-4年之中,曾经有一支德国的勘探队在东非进行考察,最终他们发掘出了数百种恐龙,其中钉状龙就包含在里面,据说是位于落矶山脉的东边,最后将其珍藏于洪堡博物馆,但遗憾的是,这具化石在二战中遗失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安特生对中国文明的认识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8:30:050001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激活文物时代价值 探索遗产共保共享
自凌家滩遗址发现以来,含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有效利用,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文化传播以及城乡发展共生共赢的新模式,不断开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局面。1基本情况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26:560001古墓碑文再现“此地无银三百两”,专家:这么多宝藏,还骗人
古墓碑文再现“此地无银三百两”,专家:明明这么多宝藏,还骗人古代的人们十分重视尊卑,为了体现自己的统治地位,皇帝的陵墓修的比平常人都要豪华很多。而且希望自己在阴间也能享受到活着的待遇,就会把生前使用的金银器皿等宝物都放进墓室里。所以到了接近现代的时期,开始有了考古这一行业。通过对皇帝的墓葬进行开采挖掘,我们可以了解到距离我们几千年的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以及文明发展情况等等。我要新鲜事2023-05-18 21:11:450000吉林考古专题(一) | 追溯史前渊源——吉林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与研究
作者:徐廷编者按:为纪念中国考古百年,我们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策划了“吉林考古”专题,全面展示近年来吉林省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突出吉林考古地域特色及在东北边疆考古工作的重要地位,宣传考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05:35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大坌坑遗址
▲大坌坑遗址分布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贝丘遗址。位于台湾省台北县八里乡,地处淡水河口。1964年台湾大学发掘。下层为大坌坑文化的代表性遗存,上层属圆山文化。▲大坌坑遗址现况大坌坑文化层出土的陶器质地松软,以褐色砂陶为主。器腹普遍印有绳纹,口沿部分习见单线或双线的刻划纹,还有少量红色条带彩饰。▲大坌坑遗址出土陶片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5:38: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