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状龙:东非小型剑龙科恐龙(两侧生长大尖刺)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03:560阅
钉状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大多为4.5-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肩膀或者臀后两侧都生长着一对硕大的尖刺,可达1-2米长,第一块化石是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发现的。
钉状龙的外形特征

钉状龙的外貌和大部分剑龙科恐龙相似,都是在背部从脖后开始生长着板甲,一直延伸到了尾巴尖,但是只有沿着脊椎线的部分分布了两排板甲,其他的部分则都是鳞甲皮肤,而且它与其他剑龙科恐龙不同的是,它从臀部开始板甲就变为了尖刺,而且在它的臀或者肩膀两侧都长有非常修长的一个向下生长的大型尖刺,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侧身。

钉状龙虽然和剑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并且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是它的体型并没有剑龙大,体长只有5米,身高也才1.5米,只有剑龙的四分之一而已,虽然整体相当于现代的一只犀牛,但是也算剑龙科中较小的恐龙了。钉状龙和大部分剑龙科恐龙一样,都是前肢短后肢长,脑袋小尾巴长。
钉状龙的生活习性

钉状龙有着非常小的颊齿,并且体型偏小且前肢只有后肢的二分之一,所以它只能吃一些比较低矮的植物,而在侏罗纪那时候开花植物还比较少,因此科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以蕨类植物为食的。钉状龙特殊的臀部尖刺能过帮它很好的调节体内的温度,并且还能防止它被食肉恐龙攻击。
钉状龙的化石发现

钉状龙又叫做肯龙,在1909年之后的3-4年之中,曾经有一支德国的勘探队在东非进行考察,最终他们发掘出了数百种恐龙,其中钉状龙就包含在里面,据说是位于落矶山脉的东边,最后将其珍藏于洪堡博物馆,但遗憾的是,这具化石在二战中遗失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凌家滩遗址探秘,5300年前发达的玉器文明,是良渚的“叔父辈”
在史前遗址中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均以发达玉器文化闻名,有“南良渚,北红山”之称,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遗址,与良渚、红山有莫大的关联,发达的玉器文明为同时代之巅峰——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村。这三个文化可并称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滩玉器凌家滩遗址航拍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0:38:210001「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侯马晋城遗址
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年代在公元前585一前416年。1952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并发掘。这一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36:530001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01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梁岩华遗址概况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部,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隔江与江心屿双塔遥相呼应(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09:300001妇好墓玉人腰间的神秘物件是什么(商代古墓)
神秘物件是什么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象征着图腾含义的人兽结合体。2.是一件铲状武器。3.是一种腰饰。这三种观点究竟哪一种更和真相接近,现在并没有确定的结论,但大部分的考古专家,更倾向于将玉人腰间的宽柄器物,当作当时象征着身份、象征礼仪的一种腰饰。我要新鲜事2024-02-20 17:09:3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