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乌肯龙:南美大型恐龙(长15米/全身长鳞甲)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02:150阅
内乌肯龙是一种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为10-15米左右,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拥有着较长的脖子和尾巴,全身遍布鳞甲,第一批化石出土于南美的阿根廷内乌肯河附近,所以因此而得名。
内乌肯龙的体型

内乌肯龙属于巨龙类,所以也有着体型庞大的典型特征,并且它和萨尔塔龙也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所以体长最多可达15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89位,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蓝鲸,与风神龙、亚特拉斯龙以及怪味龙等有着非常类似的体型。
内乌肯龙的化石发现

内乌肯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出土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内乌肯河附近,化石的完整度非常高,称得上是蜥脚类恐龙中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不过并不是单单只有这一批化石,在05年的时候也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部分化石,其中甚至还包含了两块皮内成骨,就连关节都还是相连的。目前在拉布拉达博物馆中还展示着一具内乌肯龙的骨架模型。

内乌肯龙的正模标本是由著名恐龙专家理查德·莱德克在1893年发现的,当时根据埋藏的Anacleto地层可以看出这批化石生存于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直到1992年的时候才由J.E.Powell为其进行了命名,最终将其种名确定为“南方内乌肯龙”,被认为是一种植食性恐龙。
泰坦巨龙类恐龙的典型特征

泰坦巨龙类恐龙是蜥脚下目中的一个演化支,也是目前发现的陆地上最重的生物,它们的典型特点就是体长普遍超过10米,体重可达数十吨,化石大部分分布于南半球,诞生于白垩纪时代,长有非常细小且尖锐的牙齿,并且皮肤上长有小鳞甲,特别是萨尔塔龙长有类似甲龙类的坚硬鳞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中国敦煌经卷流失海外令人痛心,但藏经洞发现者并不认为这是坏事
王道士荐疏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的文章说了王圆箓——王道士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事情。那些珍贵经卷发现后,引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让国人痛恨的是,他把经卷卖给了外国人。实际上,发现者王道士也很无奈。这篇文章,说的就是这内容。(莫高窟藏经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4:090004寻味两淮——记2021年盐城市串场河南段古代盐业遗址调查
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24:050000牟宝蕾:探寻神秘的哥窑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问题较多而又较复杂的窑口。通过对文献记载内容进行辨析可知,哥窑位于杭州的凤凰山上,烧造年代为元末明初,产品特征为黑胎或深灰胎,施月白或米黄色乳浊釉,釉面开片。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对墓葬、窑址、城址等遗址出土和海内外文博机构收藏的哥窑瓷器的年代及真伪进行了判别,同时就哥窑瓷器的研究提出应确立古籍记载、实物资料、科学测定“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7:080000“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51: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