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乌肯龙:南美大型恐龙(长15米/全身长鳞甲)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02:150阅
内乌肯龙是一种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为10-15米左右,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拥有着较长的脖子和尾巴,全身遍布鳞甲,第一批化石出土于南美的阿根廷内乌肯河附近,所以因此而得名。
内乌肯龙的体型

内乌肯龙属于巨龙类,所以也有着体型庞大的典型特征,并且它和萨尔塔龙也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所以体长最多可达15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89位,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蓝鲸,与风神龙、亚特拉斯龙以及怪味龙等有着非常类似的体型。
内乌肯龙的化石发现

内乌肯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出土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内乌肯河附近,化石的完整度非常高,称得上是蜥脚类恐龙中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不过并不是单单只有这一批化石,在05年的时候也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部分化石,其中甚至还包含了两块皮内成骨,就连关节都还是相连的。目前在拉布拉达博物馆中还展示着一具内乌肯龙的骨架模型。

内乌肯龙的正模标本是由著名恐龙专家理查德·莱德克在1893年发现的,当时根据埋藏的Anacleto地层可以看出这批化石生存于7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直到1992年的时候才由J.E.Powell为其进行了命名,最终将其种名确定为“南方内乌肯龙”,被认为是一种植食性恐龙。
泰坦巨龙类恐龙的典型特征

泰坦巨龙类恐龙是蜥脚下目中的一个演化支,也是目前发现的陆地上最重的生物,它们的典型特点就是体长普遍超过10米,体重可达数十吨,化石大部分分布于南半球,诞生于白垩纪时代,长有非常细小且尖锐的牙齿,并且皮肤上长有小鳞甲,特别是萨尔塔龙长有类似甲龙类的坚硬鳞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小型食肉恐龙:侏罗猎龙 体长仅75厘米(疑似有羽毛)
侏罗猎龙是一种小型的两足食肉恐龙,和中华龙鸟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是是否存在羽毛还有争议,它的体长只有75厘米,诞生于1亿5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末期,第一批化石是在德国的侏罗山脉发现的,其中包含了非常完整的躯干骨骼和颅骨,唯独缺乏尾骨。侏罗猎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48:040000多元文化高等级墓葬群——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海报设计:袁子淇)▲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视频资料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杨及耘#十大考古#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东,属于北白(鹅)遗址的一部分。整个遗址北依王屋,南望黄河,地势北高南低,呈缓坡状。东南距洛阳70余公里。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21:2000011994年发现的唐代墓葬 证实唐代的审美(唐朝墓葬)
唐朝墓穴壁画上的女子可以看出唐朝是以胖为美。如果说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哪个朝代是最为辉煌的,那么肯定有很多人都会说是唐朝,或许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上还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而我们国家对于唐朝的历史研究也有着很多,比如说我已经发现了不少的唐朝墓穴,而且还有着唐朝的审美几乎都是以胖为美。唐朝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8:48:1800052南开史学:中外交融,古今贯通
历史学是中国原生学科。梁启超先生曾言:“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近代以来,随着“新史学”的产生,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现代史学过渡。新中国成立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历史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兼具传统考证优势与新时代学科特色,已然屹立于世界史学之林,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5:570000新发现 | 济南市东梁王一村遗址发现战国墓地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东梁王一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遗址,位于历城区鲍山街道东梁王一村南侧,西邻梁王河,为河旁台地。东梁王一村遗址中北部发掘全景(上为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50: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