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角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1米/距今1亿年前)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34:170阅
在亚洲,蒙古国是除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至今已挖掘出71种恐龙,其中大多数是食草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阎王角龙,它体长仅1米,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生活于1亿年前的蒙古,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
阎王角龙基本资料

阎王角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米,与古角龙、雅尔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25亿年-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阎王角龙化石
阎王角龙化石发现于亚洲蒙古国,其化石并不完整,包括两具部分头骨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头。通过对化石的拼凑与研究,专家推测出阎王角龙是种原始的角龙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蒙古戈壁沙漠。

形态:通过化石估计,阎王角龙在新角龙类的种系上,位居辽宁角龙到古角龙的中间位置,它体型小,四足行走,尾巴短粗。与其它角龙不同的是,阎王角龙头上并没有明显的角,只是在鼻子上方有不明显的凸起。
习性:与其它角龙一样,阎王角龙是草食性的,不过受地理环境限制,它可能是以当时最显著的蕨类、苏铁科及松科为食物。而在一亿年前的蒙古戈壁沙漠上,还生活着许多食肉恐龙,所以阎王角龙生存条件十分艰难,经常性的被其它恐龙分食!
亚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蒙古目前发现了71种,其中就包括阎王角龙、膨头龙、安德萨角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宁可:漫谈历史研究与实物、文献、调查和实验的结合
历史研究要凭借史料,传统的也是最重要的史料是文字史料。但是,“文献不足征也”。王国维晚年总结治学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说明了文献与出土的地下材料相结合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0000巨腿龙:印度超巨型恐龙(长18米/长有硕大腿骨)
巨腿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又被称为巴拉帕龙,属于蜥脚类中极为原始的物种,出现于1.8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着巨大的腿骨,并且具有火山齿龙科恐龙的荐骨狭窄的特征,平均体长可以达到18米,第一批化石是在印度发现的。巨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6:21:050000孔子死后千年被其后人曝离婚事实,休妻原因讳莫如深,至今成谜
孔孟离婚案本文作者倪方六在现代,名人离婚往往会成为新闻。与今天一样,古代名人离婚后都会成为话题,为社会所议论。中国古代名人离婚案也有很多,而被议论最多的,或者说是非最大的,大概要数”孔孟之道“的主角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看看这两位儒家大圣人是怎么离婚的。(孔子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38:010000博妮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8000万年前)
说到大型恐龙的发现地,南美洲的阿根廷是很出名的,这里因为环境原因,过期曾生存过许多大型食草恐龙,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博妮塔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博妮塔龙基本资料博妮塔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9米,与气腔龙、开江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博妮塔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28:050000清宫造办处旧址发现面积最大遗址区,再现古今重叠型建筑
清宫造办处旧址位于故宫外朝西路内务府以北、右翼门外西北,慈宁宫东南区域。明初记载阙如,性质不详;明中晚期该处被认为是司礼监经厂直房所在地,为存储日用纸札书箱的地方;清初将养心殿造办处部分作坊挪设于此,故称内务府造办处。造办处为宫中专司内廷交办承造各种器皿之处,下设馆、处、作、厂等诸多作坊,并一直沿用至民国年间。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1:1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