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奥布拉拉龙:中国大型甲龙类(长5米/缺乏尾锤)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13:041阅
尼奥布拉拉龙是一种甲龙类下的结节龙科恐龙,诞生于9000万年前到8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可达5.5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尾巴没有尾锤,第一批化石出土于美国的堪萨斯州。
尼奥布拉拉龙的体型

尼奥布拉拉龙是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5.5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360位,大小和现代的一只犀牛体型差不多,和似鸡龙、哥斯拉龙以及犹他盗龙等都非常相似,但也只能说它是甲龙类体型中的中等水平。
尼奥布拉拉龙的化石发现

尼奥布拉拉龙最早的一批化石发现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西部地区,这批化石当时就埋藏于奈厄布拉勒组中的烟山河地层中,这一地区有着海相沉积特征,并且在白垩纪时期属于西部海道边缘,所以可以看出它和结节龙、多刺甲龙等肯定都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

尼奥布拉拉龙最初是由著名的地理学家Virgil Cole在30年代发现的,直到1936年才进行了描述和命名,不过在1995年的时候,还有由肯尼斯·卡彭特等团队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种属确立,并且在02年的时候将这批化石完好的交给了美国堪萨斯州的斯滕伯格历史博物馆,最终保存至今。
结节龙科恐龙的特征

结节龙科恐龙属于甲龙下目中的一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的背甲是一排一排的,呈现犰狳鳞甲一样的节状盔甲,而不是穿山甲那样的片状盔甲,并且结节龙科恐龙大多都是没有尾锤的,但是它们身上同样长有非常密集的板甲和长刺,尤其是尾巴上都会长有四根到六根左右的长刺,因此防御力也不会太差,甚至还有部分恐龙会在肩膀和臀部长有一对大型长刺。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山西发现吕洞宾墓穴,开棺后引起考古界剧烈争论,专家:至今无解
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4:09:410000水下考古与中国实践
2021年3月1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老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教室,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水下考古与中国实践》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在介绍了“水下考古”的定义后,宋老师以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水下考古产生的背景及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历程,最后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水下考古重要案例。一.水下考古学的定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57:200000日享一书ZZh01《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
现在大家都知道以上海为中心的苏锡常、杭嘉湖、宁绍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那么在四千年之前是怎样呢?这两年令大家熟知的良渚文化是在怎样的基础发展起来,并最终走向崩溃的?今儿分享这本书在结合国内考古材料和国外理论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尝试。《环境、适应与社会复杂化环太湖与宁绍地区史前文化演变》,一书源自当年学史前考古,如今却在历史时期的陶瓷考古成就卓著的老师的博士论文出版成的书。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2:11:330000小河公主容貌复原图:美丽的混血女孩(脸上挂着微笑)
曾经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流域,人们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将其取名为小河公主,据说她是美丽的楼兰人,被发现时脸上还带着清晰可见的微笑,因此很受世人关注,考古学家甚至将小河公主的容貌进行了复原,那么小河公主容貌复原图到底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小河公主容貌复原图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47:170000任文洁:小麦的推广种植与先秦时期“四时”观念的强化
在历史早期,人们关于时间的种种观念和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时代中逐步萌发并完善起来的。尽管人们时刻都切身感受着“自然时间”的推移与变化,但能将其转化为一种“社会时间”,留存于自身的观念当中,并指导其依照一定的时间节律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文要探讨的“四时”观念便是“社会时间”的一种体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32: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