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羽龙:中国小型恐龙(长1米/比始祖鸟还原始)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02:020阅
足羽龙是一种手盗龙类恐龙,诞生于1.68亿年前-1.4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普遍只有1米,全身遍布羽毛,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比始祖鸟还要更加原始早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二趾较短,没有镰刀指爪,第一批足羽龙化石是在中国的道虎沟发现的。
足羽龙的体型

足羽龙属于小型有羽恐龙,体长可达1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641位,大小还不如现代的一只山羊,体型类似斑比盗龙、原鸟形龙以及结头龙等,不过这个体长是预估的,因为目前只发现了后肢化石,所以它的身长只能按照近亲来判断。
足羽龙的外形特征

足羽龙的脚掌非常类似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恐龙,因为它们都属于原始型的恐龙,但是足羽龙没有其他恐爪龙类恐龙那样特别,尤其是第二趾,足羽龙的趾骨非常长,但只有第二指反而比较短,并且也不存在它的近亲那样非常修长且弯曲的镰刀爪。足羽龙的脚上长满了羽毛,比小盗龙的羽毛还多,而且几乎都是对称的,呈现细小的圆形,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足羽龙的化石发现

足羽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中国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埋藏于道虎沟的地层之中,因此才判断出它生存于侏罗纪中末期,从它仅有的后肢化石中可以看出足羽龙属于近鸟类恐爪龙下目,不过也有研究人员表示它可能与鸟翼类的亲缘关系更多,也就表示它更接近现代鸟类。

也正是因为足羽龙有着这种鸟类外貌倾向,所以才进一步的证明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联系,并且它的跖骨上和鸟类一样长有长正羽,不过足羽龙的这些羽毛都是对称的,但会飞的动物羽毛却大多是不对称的,所以科学家只能猜测足羽龙可能是早期有羽动物,不过足羽龙的后肢能够看出它的滑翔飞行功能几乎是萎缩了的,所以很可能并不会飞。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四|这个重大发现,从确定一段围墙开始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当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发了一张含苞待放的洛阳牡丹图片到朋友圈,内心充满期待。几个小时后,他所负责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项目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3:18:050001中国考古百年 | 心系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学家——黄展岳信函读后
程存洁黄展岳先生(1926~2019)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工作者,著名考古学家。马王堆汉墓,尤其是三号汉墓墓主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他在晚年,时常给湖南省博物馆傅举有先生写信,思考和探讨三号墓主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39:160000巨嵴彩虹龙:河北小型食肉恐龙(长0.5米/距今1.6亿年前)
在整个恐龙时代,有着许多类似鸟类的恐龙,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已出土了疑似鸟类祖先的恐龙,比如前面介绍的羽龙、北票颌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巨嵴彩虹龙等。巨嵴彩虹龙体长仅0.5米,有一对翅膀,生活于1.6亿年前中国,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巨嵴彩虹龙基本资料巨嵴彩虹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0.5米,与始祖鸟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98位,生活在距今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28:070000传统土葬如何迷惑盗墓者?怕人知道,十六国时一皇帝夜里偷埋
三国疑冢多的葬俗原因分析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再来谈三国疑冢话题。在前面的头条号文章中,我从时代背景方面分析三国疑冢的成因。事实上,丧俗更容易对墓葬方式产生影响,这篇文章就从葬俗来谈三国疑冢。魏晋的葬法,主要有土葬、火葬、树葬、水葬、野葬、悬棺葬等。其中,土葬是当时普遍的埋葬方法,特别在汉民族中,“人土为安”是丧葬的基本观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50:450000小型角龙类:戈壁角龙 未成年头骨化石仅3.5厘米
戈壁角龙是角龙下目恐龙的一种,诞生于8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由于鼻骨一度穿过了眼孔,因此被科学家认为和弱角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第一批出土的戈壁角龙是一只未成年个体,头骨仅3.5厘米,位于蒙古国的南部地区。戈壁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51:130001